【摘要】:背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侵蚀性破坏为主要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免疫反应中可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渗入到软骨及骨组织,引起骨质破坏,骨代谢失调。而正畸牙移动是牙槽骨改建的结果,受全身骨代谢的影响。那么,在RA这样一种骨代谢失衡状态下,进行正畸治疗会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相关报道少。同时,近年来,在RA相关研究中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联素(adiponectin, AD)也参与RA的炎症反应及骨破坏过程,但其作用效果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并安装正畸加力装置,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状态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为临床上能否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同时我们通过正畸牙移动这样一个良好的骨改建研究模型,以牙槽骨改建的变化为视角,进一步探索类风湿关节炎中骨代谢失调的致病机理。此外,本实验以脂联素作为干预药物,通过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各项指标变化,间接反映脂联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及骨改建过程中的的作用效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 方法: 选择60只12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300-360g,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即正常对照组(A组)、类风湿关节炎组(B组)、脂联素干预组(C组)。B、C组大鼠建立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A组做假处理。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建立成功后,三组大鼠同时安装正畸加力装置,且C组开始腹腔注射0.2m1脂联素溶液(10ug/ml), A、B两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缓冲(PBS)溶液,隔天注射。分别于正畸加力的第3天、7天、14天、21天,三组各随机选取5只大鼠,经心脏取血后处死,迅速剥离大鼠头颅骨,测量各期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并收集上颌骨作为标本。各个时间点每组老鼠的2块上颌骨标本用于制备上颌第一磨牙及其周围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变化及第一磨牙牙根压力侧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并计数;剩余3块提取牙槽骨的总mRNA,采用RT-PCR(real-time PCR)检测牙槽骨中RANKL、OPG mRNA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细胞-1(IL-1α)、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浓度。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三组牙齿移动距离均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组间比较显示:除第3天外,其余时间点B、C组大鼠移动距离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颌骨组织切片观察: HE染色观察:各时期B、C组组织学形态变化相近,压力侧牙周膜间隙明显变窄,牙槽骨边缘蚕蚀状骨吸收陷窝较多,陷窝内破骨细胞数量亦较多,牙槽骨破坏重且持续时间长;张力侧成骨不活跃,新骨沉积极少;A组压力侧牙周膜间隙亦变窄,牙槽骨边缘出现蚕蚀状骨吸收陷窝,但破骨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加力第21天骨吸收陷窝内可见明显新骨沉积;张力侧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分布及明显新骨沉积。 TRAP染色观察:三组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均于14天达到高峰。各时间点,B、C组破骨细胞数量均多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较B组破骨细胞数量略少,14天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血清检测:三组IL-1α、TNF-α浓度均于第14天达到高峰。与A组比较,B、C组在各时间点IL-1α、TNF-α浓度均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浓度略低,14天开始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4.RT-PCR检测:三组中牙槽骨RANKL mRNA的表达先上升后下降,14天达高峰。各时间点,B、C组表达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组与B组相比,表达略低,但只在14、21天时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牙槽骨中OPG mRNA的表达不同,B组与A组相比较,3、7天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4、21天有统计意义(P0.05);C组与A组相比,各时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B组相比,表达略高,只有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类风湿关节炎状态下进行正畸牙移动,牙槽骨改建失衡,牙移动速度加快,且牙槽骨破坏较重,有牙周炎倾向。故临床中RA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应慎重,有必要先控制炎症反应再行正畸治疗,且应严格遵守轻力原则。 2.在类风湿关节炎状态下,破骨细胞增多及活化是骨代谢失调的主要病理表现之一,也是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失衡的原因。 3.脂联素干预组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牙槽骨破坏较类风湿关节炎组轻,提示脂联素有抗炎及调控骨改建的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骨吸收有抑制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5;R59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中;王勇;牟方祥;方勇飞;陈军;罗彦;石颖;成娴;吴红;蒋毅;;血小板、TNF-α及IL-1β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周强,吕厚山,栗占国;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3 谈文峰;王芳;张缪佳;刘晓华;郭敦明;朱晓敏;张海地;;运用基因芯片初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4 莫水学;正畸牙移动动物实验常用建模方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3年05期
5 刘曦;邵福灵;刘爱京;;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及反应停的干预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4期
6 李继斌;李辉;谢辉;袁凌清;;脂联素诱导人成骨细胞的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3期
7 李霞;陈旭赛;马子程;;白细胞介素17在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4期
8 黄俊;尹宗生;;脂联素与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5期
9 史瑞新;陈远萍;时函;;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中RANKL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10 龙武彬;刘建;董巍;田伟;;血清新蝶呤、IL-1、TNF-α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诊断价值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理军;骨质疏松状态对正畸牙移动骨转化平衡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宏磊;脂联素(gAdiponectin)的大量制备及其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729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2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