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加载对不同洞缘设计的Ⅰ类洞充填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30 13:08
【摘要】:边缘微渗漏是口腔修复体脱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修复体边缘微渗漏受到温度、咀嚼及唾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分析咀嚼运动、咀嚼位点及洞缘斜面对Ⅰ类洞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体外循环加载方式模拟生理咀嚼过程进行相关实验。 目的: 1讨论不同循环加载次数对充填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2探讨牙体不同部位受垂直方向加载对充填界面微渗漏的影响。 3观察牙体在受垂直方向加载时,Ⅰ类洞设计洞缘斜面是否影响界面微渗漏。 方法: 选取因正畸拔出的完整双尖牙140颗,按是否制备洞缘斜面、加载位点不同(颊尖、中央窝、颊侧界面)及加载次数不同(0次、10000次、120000次)随机分为14个小组,每组样本为10颗离体牙。A组为无洞缘斜面组,(?)面制备Ⅰ类洞;B组为洞缘斜面组,在(?)面Ⅰ类洞上制备具有宽1mm、洞缘角为45°的洞缘斜面。两组均采用全酸蚀黏接剂(3M PrimeBondNT处理、复合树脂(3M FiltekTM P60)充填。充填后各组样本于37°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后进行抛光及样本包埋。 各组样本在冷水(0°~5°)及热水(55°~60°)中进行500次冷热循环后,各小组分别按颊尖、颊侧界面、中央窝三个位点进行10000次或120000次循环加载,A0、B0作为空白对照组即循环加载0次。待循环加载试验结束后所有样本用1%甲基蓝液染色24小时,各组样本分别按颊舌向或近远中向沿牙体长轴连续切片,取完整3张牙片单面打磨后置于万能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两侧界面染色渗透情况,并记录染料渗透深度为样本界面微渗漏。 实验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One-way ANOVA、 Multi-Factor Variance Analysis及Independent-Sample T Test等统计分析。 结果: 1循环加载加重充填界面微渗漏;循环加载10000次与无加载间界面微渗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循环加载120000次组界面微渗漏大于加载10000次组及无加载组。 2不同加载位点间界面微渗漏不同。同洞缘形态组中经循环加载10000次后界面微渗漏各加载位点间呈:颊侧界面颊尖、中央窝,经循环加载120000次后界面微渗漏各加载位点间呈:颊侧界面颊尖中央窝。 3各界面间微渗漏不同;颊尖或颊侧界面受加载时颊界面微渗漏大于其他界面,其他界面间微渗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无加载或中央窝受加载时各界面间微渗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受加载部位与界面间存在交互效应,颊侧界面受加载时颊界面微渗漏是同循环次数组内最大者。 4未进行循环加载时,洞缘斜面组与无洞缘斜面组相比界面微渗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经循环加载10000次后,颊尖或颊侧界面受加载时颊、舌界面微渗漏洞缘斜面组比无洞缘斜面组小;其他界面微渗漏两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经循环加载120000次后,受直接加载的颊界面微渗漏在两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他界面微渗漏有洞缘斜面组小于无洞缘斜面组。 结论: 1循环加载使充填界面微渗漏增大,随循环加载次数增加界面微渗漏逐渐增大。 2直接受加载的界面微渗漏大于受非直接加载的界面;修复体受加载时,各界面微渗漏相同且比其他部位受加载时小。 3Ⅰ类洞设计洞缘斜面,有利于减少早期界面微渗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宝山;姜婷;孔宁华;;冷热循环机械载荷咀嚼模拟疲劳试验机的研制及标定[J];北京口腔医学;2006年02期
2 吴舜,施生根,宋应亮,张宇;电磁式牙用材料疲劳实验机的研制与初步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亓莉莉;聂二民;陈霞云;刘克瑾;黄颖荷;刘伟;张春元;;口腔修复体疲劳抗性测试机的研制[J];广东牙病防治;2009年12期
4 庄Y
本文编号:2775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755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