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形态的CBCT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20:11
牙槽骨复合体具有复杂的力学结构,包括矿化的骨组织和周围的软组织等,其主要功能是将(?)力从牙齿传递到周围的支持骨骼。牙槽骨复合体的形态在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正畸治疗过程中采用何种正畸方式,以及评价正畸治疗的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牙槽骨复合体的结构会随着其所负载(?)力的变化而变化,其负载的(?)力主要由牙列、关节及其附着的肌肉产生。生长型反映的是人体从幼年到成年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结构在三维空间中的比例变化特征,生长型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同的生长型具有不同的咬合力及生物适应性,因此,使之具有不同的下颌牙槽骨的形态。 目前,已有研究关注于生长型与牙槽骨复合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但是,经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对于牙槽骨形态的研究结果会有差异,主要是由研究者、研究年代、当时的测量技术、以及研究对象的人种特征不同而导致的。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对中国人牙槽骨复合体形态的详细研究。 X线头颅片是正畸治疗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但是它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陷,所提供的信息受到二维特性的限制,容易出现投照角度偏移、头位失准、结构重叠、信息丢失、图像失真等误差。另外,平面图像无法显示牙槽骨复合体复杂的曲线结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锥形束CT(CBCT)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患者的骨骼形态,逼真地再现各处的精细结构,甚至是牙齿和牙根的细微角度,能够为正畸医生提供详尽的诊断和治疗信息。利用CBCT可以从任意角度、任意截面观察患者牙槽骨复合体的结构形态、空间位置关系,为正畸医生采取扩弓、内收等治疗手段提供必需的图像参考。CBCT在反映图像及结构上的多维特性使得它能够精准地反映牙槽骨复合体的复杂结构,并为研究者提供详尽可靠的测量数据。 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齿及牙槽骨的颊舌向倾斜度的测量研究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齿和牙槽骨颊舌向倾斜度的研究包括研究对象共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23-39岁,组间无性别差异。这些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水平生长型组和垂直生长型组。分组依据是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火角(FMA)和后前面高比(FHI)。FMA和FHI的测量是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获得的。水平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27度,FHI65%),垂直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37度,FHI62%)。扫描图像的获得使用的是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伽利略CBCT扫描仪(Sirona, Bensheim, Germany),利用CB Works2.1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三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测量,再取其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每位研究对象的下颌骨影像截取了四个截面(P2,V12,M1,M2),每个截面都与牙弓垂直。P2:定义为经过第二前磨牙的中心且与牙弓垂直的截面;V12:定义为经过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中点且与牙弓垂直的截面;M1:定义为经过第一磨牙近中根中心且与牙弓垂直的截面;M2:定义为经过第二磨牙近中根中心且与牙弓垂直的截面。 牙齿倾斜度定义为牙齿长轴与下颌骨底线之间的夹角。从牙冠二分之一处的中点到牙根根尖三分之一处的中点的连线定义为牙齿的长轴。其中下颌骨底线为连接左右两侧下颌骨下缘的连线。 牙槽骨倾斜度定义为牙槽骨长轴与下颌骨底线之间的夹角。牙槽骨长轴定义为从颊舌两侧牙槽嵴顶的中点到下颌骨下缘之间的连线。其中下颌骨底线为连接左右两侧下颌骨下缘的连线。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和牙槽骨颊舌向倾斜度的比较使用的是Student's t检验。 结果显示,水平生长型的第二磨牙与下颌骨底线的夹角大于垂直生长型(P0.05),说明水平生长型的第二磨牙比垂直生长型更直立。同样,水平生长型的第一磨牙比垂直生长型更直立(p0.05)。水平生长型和垂直生长型的牙槽骨颊舌向倾斜度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部分: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皮质骨厚度的测量研究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皮质骨厚度的研究包括研究对象共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23-39岁,组间无性别差异。这些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水平生长型组和垂直生长型组。分组依据是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夹角(FMA)和后前面高比(FHI)。FMA和FHI的测量是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获得的。水平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27度,FHI65%),垂直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37度,FHI62%)。扫描图像的获得使用的是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伽利略CBCT扫描仪(Sirona, Bensheim, Germany)利用CB Works2.1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三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测量,再取其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皮质骨最小厚度定义为牙槽皮质骨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小厚度。 皮质骨平均厚度定义为牙槽骨中五分之一处10个点的平均皮质骨厚度。 基底部平均厚度定义为牙槽骨底部五个截面的平均皮质骨厚度。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皮质骨厚度的研究使用的是Student's t检验。 结果显示,两组的最小皮质骨厚度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颊舌侧,以及第二前磨牙的颊侧,水平生长型研究对象的平均皮质骨厚度大于垂直生长型(P0.05)。另外,在下颌骨的基底部,两组的平均皮质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 第三部分: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研究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的研究包括研究对象共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23-39岁,组间无性别差异。这些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水平生长型组和垂直生长型组。分组依据是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夹角(FMA)和后前面高比(FHI)。FMA和FHI的测量是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获得的。水平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27度,FHI65%),垂直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37度,FHI62%)。扫描图像的获得使用的是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伽利略CBCT扫描仪(Sirona, Bensheim, Germany),利用CB Works2.1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三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测量,再取其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牙槽骨高度定义为从牙槽嵴顶到下颌骨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比较使用的是Student's t检验。 结果显示,水平生长型研究对象的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大于垂直生长型。统计学差异在第二磨牙处最明显(P0.001),其次是第一磨牙处(P0.01),在第二前磨牙处的统计学差异最小(P0.05)。 第四部分: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宽度的测量研究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领磨牙区牙槽骨宽度的研究包括研究对象共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23-39岁,组间无性别差异。这些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水平生长型组和垂直生长型组。分组依据是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夹角(FMA)和后前面高比(FHI)。FMA和FHI的测量是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获得的。水平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27度,FHI65%),垂直生长型包括20名研究对象(FMA37度,FHI62%)。扫描图像的获得使用的是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伽利略CBCT扫描仪(Sirona, Bensheim, Germany),利用CB Works2.1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三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测量,再取其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牙槽骨宽度定义为从舌侧牙槽嵴顶到颊侧下颌骨下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宽度的比较使用的是Student's t检验。 结果显示,不同生长型的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宽度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水平生长型的下颌牙槽骨的平均宽度有大于垂直生长型的趋势。 第五部分:后前面高比和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后前面高比和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包括研究对象共45人,男性23人,女性22人,年龄21-41岁。后前面高比(FHI)的测量是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获得的。扫描图像的获得使用的是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伽利略CBCT扫描仪(Sirona, Bensheim, Germany),利用CB Works2.1软件对所采集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三位研究者分别独立测量,再取其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相关性分析在FHI和各测量项目之间进行,包括:FHI与牙齿倾斜度的相关性分析、FHI与牙槽骨平均皮质骨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FHI和下颌骨高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所有统计分析使用的是EXCEL表格和SAS9.0统计学软件。 结果显示,后前面高比(FHI)与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形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FHI与牙齿倾斜度存在相关性(P0.05),FHI与下颌牙槽骨平均皮质骨厚度存在相关性(P0.01),FHI与下颌牙槽骨高度存在相关性(P0.01)。 结论: 1、水平生长型人群的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比垂直生长型的更直立。 2、水平生长型人群的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颊舌侧,以及第二前磨牙的颊侧牙槽骨的平均皮质骨厚度大于垂直生长型。 3、水平生长型人群的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处牙槽骨的高度大于垂直生长型。 4、后前面高比与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平均皮质骨厚度以及牙槽骨高度存在相关性。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783.5
【文章目录】: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齿及牙槽骨的颊舌向倾斜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皮质骨厚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宽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后前面高比和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英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2831330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783.5
【文章目录】:
目录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齿及牙槽骨的颊舌向倾斜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皮质骨厚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宽度的测量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后前面高比和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英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弘;刘洪臣;顾晓明;;骨皮质厚度及植入角度对支抗种植钉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年01期
2 侯敏;王洪云;宋大立;蔡智芳;张洪杰;肖玲;;锥束CT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3 邹冰爽,曾祥龙,傅民魁;高角和低角病例的诊断、临床特征及正畸治疗特点[J];口腔正畸学;1999年01期
4 衡士超;程勇;李波;肖丽珍;;锥形束CT结合simplant软件在颌面部三维测量中的初步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年01期
5 刘荣森;高飞;李颖超;石校伟;李雅彬;;锥形束CT在牙根折裂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12期
6 胡飞,肖珲;安氏Ⅰ类高、低角型正畸病例牙齿移动速度的比较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4期
7 侯志明,刘文艳,李娜,邓燕,李爱群,肖文全;东北地区成人骨面型Wylie分析X线头影正常测量值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831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313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