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拔除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31 18:48
   目的: 探讨正畸拔除第一恒磨牙矫治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关闭磨牙间隙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在省立医院正畸科治疗的10例拔除第一恒磨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人,女性患者7人,年龄为14.0—32.5岁,平均年龄23.2岁。其中拔除1颗第一恒磨牙者5例,拔除2颗第一恒磨牙者3例,拔除3颗第一恒磨牙者1例,拔除4颗第一恒磨牙者1例。所有患者第二磨牙均已萌出。其中8例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或牙胚存在,2例患者仅存在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经过系统正畸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第一磨牙间隙关闭情况、牙颌关系和侧貌形态进行评价。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正畸治疗,矫治后牙齿拥挤解除,磨牙拔牙间隙关闭满意,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软组织面型协调。矫治时间平均25.1个月。 结论: 拔除第一恒磨牙的病例经过仔细的支抗设计和谨慎的临床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83.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典型病例报告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正畸治疗中支抗问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丽,郭宪政,王桂霞;单侧咀嚼对拔牙矫治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4年10期

2 王妤;杨四维;;拔牙矫治对颅面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J];口腔医学;2008年04期

3 方志欣;成人骨性Ⅱ类Ⅰ分类错?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的对比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4 宋卫华,李东,段银钟;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前后硬组织变化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7期

5 成传萍;;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正前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变[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邵奕奕;刘郁;白玉兴;;成人牙周病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的探讨[J];口腔医学研究;2010年04期

7 杨正;周婷;潘虹海;黄丽;黄跃;;成人双颌前突拔牙矫治前后切牙位置与上唇变化关系的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吴欣;刘国元;;拔除病变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体会[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9 王红梅,刘郁;拔牙矫治前后的牙?模型测量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1999年03期

10 高美琴,何静;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嘉杰;拔除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荣鑫;不同拔牙矫治方案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和牙弓形态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周靖;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与舌骨位置变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笑非;拔牙矫治恒牙期安氏Ⅰ类牙列拥挤[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5 杨瑾;恒牙早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颌面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头影测量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李莎;差动直丝弓与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过程中磨牙位置的变化[D];吉林大学;2010年

7 何玉宏;全颌曲面断层片评价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促进第三磨牙萌出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段玉成;Herbst矫治器双期拔牙矫治与单纯拔牙矫治安氏II~1类错(牙合)的疗效对比[D];南昌大学;2008年

9 丁旭;差动直丝弓与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应用于正畸拔牙病例的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蕊蕊;成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改变的CBCT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4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64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