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
发布时间:2020-11-10 02:43
研究背景: 种植植骨术是临床治疗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主要手段,提高骨移植物的骨诱导性是当前种植植骨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拟研究局部应用具有骨诱导性的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Bio-Oss骨粉混合物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检测其促进成骨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6只。麻醉状态下分别在双侧胫骨体部上1/3处制备与种植体(2.0mm×5.0mm)相匹配的种植窝,然后各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形成3x3mm骨缺损区,深度以暴露种植体为宜。其中,实验组:A组植入0.5mg辛伐他汀-Bio-Oss骨粉混合物,B组植入1.0mg辛伐他汀-Bio-Oss骨粉混合物;对照组:C组仅植入Bio-Oss骨粉;空白组:D组缺损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8周对12只实验动物进行骨密度扫描分析。随后将实验动物用4%的多聚甲醛行全身灌注固定,之后截取含种植体的胫骨标本,通过对骨缺损区表面变化及周围组织反应的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和计量种植体周缺损区的骨组织形态及组织学变化。实验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SNK检验法进行统计,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大体观察:术后4、8周时,A、B两组缺损区的骨愈合情况分别优于C、D组,C组优于D组,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骨密度测定:与术后4周相比,8周时A、B、C、D每组骨密度值均高于4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4周时,A、B、C三组骨密度值分别高于D组(P0.05),A、B、C三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在术后8周时,A、B两组骨密度值分别高于C、D组(P0.05),C组骨高于D组(P0.05),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00.05)。 组织学观察:与术后4周相比,8周时A、B、C、D每组新生骨基质的量均优于4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4周时,A、B两组新生骨基质的量分别优于C、D组(P0.05),C组优于D组(P0.05),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在术后8周时,A、B两组新生骨基质的量分别优于C、D组(P0.05),C组优于D组(P0.05),A、B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至术后8周时,A、B组己生成较成熟的板层状骨组织;C组网状编织骨间可见夹杂有少量的骨粉;D组可见粗大的骨小梁交织成网状。 免疫组化染色:术后4周,A组和B组骨缺损区BMP-2的表达广泛出现于未发育成熟的骨细胞、成骨细胞胞浆及骨基质中,阳性染色深;C组和D组骨缺损区阳性染色较A组和B组稍浅,尤其是D组的染色更浅。术后8周,B组阳性染色区域较浅,呈现弱阳性,出现于少量残余的未发育成熟的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骨基质染色明显变浅;A组阳性染色区域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别;C组和D组阳性染色区域较A、B组深,主要为成骨细胞;D组骨基质和成骨细胞阳性染色区域相对较深;四组间阳性染色区域总体要比4周时浅。 结论: 1.局部应用辛伐他汀-骨粉混合物能明显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愈合。 2.辛伐他汀对缺损区骨组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BMP-2表达的上调这一途径得以实现的。 3.本实验中所选取的0.5mg、1.0mg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局部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783.6
【部分图文】:
实验兔饲养
种植体周骨缺损模型制备
全身灌注固定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7351
【学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783.6
【部分图文】:
实验兔饲养
种植体周骨缺损模型制备
全身灌注固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志强;周东风;周磊;黄云飞;李东健;;辛伐他汀复合骨粉在大鼠颞骨表面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7年08期
2 向勇,杨光,傅南安,刘菊英,朱涛;不同程度疼痛刺激对兔背根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5期
3 周燕玲;米方林;任世鹏;;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局部骨量不足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周传龙;方剑乔;邵晓梅;;大动物灌注固定方法的探讨[J];实验动物科学;2010年01期
5 马宇锋;杜芙芸;张栓香;赵丽芬;;种植体表面处理相关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87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8773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