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121例麻风病患者愈后健康及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本文选题:麻风 + 问卷调查 ; 参考:《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对临沂市部分麻风病患者愈后健康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临沂市麻风病愈后人群121名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第二版(the version 2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SF-36 v2)进行面对面调查,并与中国常模等人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原因。结果 121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8.7岁,其中6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80.2%;共有65名麻风病患者愈后留有残疾,生理健康总分为35.8分,心理健康总分为37.1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均有P0.05)。患者的SF-36 v2量表8个维度的转换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均有P0.05)。住麻风村和社会散居者生理健康总分分别为31.6分和38.1分,散居者好于住麻风村者(t=-2.276,P=0.025)。无畸残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均高于畸残组(均有P0.05)。结论临沂市麻风病愈后人群年龄较大,畸残、婚姻和心理压力是影响患者愈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对麻风病患者愈后的关爱照料。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some leprosy patients in Linyi city,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Methods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version 2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 SF-36 v2 in the population after leprosy in Linyi city. And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norm and other population data, the causes of the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121 subjects was 68.7 years old, and the number of persons over 60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80.2% of the total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65 patients with leprosy had disability after recovering, the total score of physical health was 35.8, and the total score of mental health was 37.1. All of them were lower than the Chinese norm (P0.05). The conversion scores of 8 dimensions of SF-36 v2 scal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hinese norm (P 0.05). The total 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were 31.6 and 38.1 in leprosy village and social diaspora,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leprosy village.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general health, social function and affectiv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out dis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roup without disability (P 0.05). Conclusion the age, disability, marriage and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fter leprosy in Linyi city,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care and ca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the patients with leprosy.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营养研究所;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62)
【分类号】:R7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澄,李文忠;141岁的麻风病患者:一例报告[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5期
2 张志广;兖州市麻风病家庭感染45年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1期
3 陈明亭;消除麻风病[J];疾病监测;2001年10期
4 邹兴梅,杨劲英,王忠,李婉君;广东省梅州市1956年~1996年麻风病流行状况[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1年03期
5 周安平,周正东,张朝;1例麻风病患者误诊14年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3期
6 ;麻风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2年01期
7 ;麻风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2年04期
8 ;麻风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2年05期
9 陈西成,林水淼,陈演;厦门同安1987年以来新发现麻风病44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1期
10 杨成裕;1户7例麻风病报告[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强;;福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流行现状[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2 沈云良;严丽英;吴李梅;;浙江省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3 沈云良;严丽英;吴李梅;谢碧波;;中学生麻风病团体检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4 裴东怒;刘巧;王玲;马岳绒;鲁建瑜;;海南省儿童麻风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5 吴晓强;裴东怒;刘巧;王玲;马岳绒;鲁建瑜;;海南省儿童麻风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吴李梅;沈云良;杨雪观;谢碧波;;中学生麻风病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比较[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沈建平;;麻风病治疗不同观点或学派对麻风病治疗学科发展的影响[A];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第五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姚建军;许亚平;骆驰;沈云良;钱坚革;;浙江省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华庆江;;家属性麻风病分析研究[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10 沈云良;严丽英;吴李梅;;流动人群麻风病检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逸;李桓英带领中国走出麻风病时代[N];北京科技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唐笑;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呼唤消除歧视[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郑灵巧;麻风病 不可以忘记[N];健康报;2007年
4 安徽省皮肤病防治所;控制麻风病,,走向没有麻风病问题的世界[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燕玉海;为了麻风病不再肆虐[N];农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代志国;我省近一半县基本消灭麻风病[N];云南科技报;2008年
7 郭成;投入372万 改善麻风病患者居住条件[N];绵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仲崇山;麻风病,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角落”[N];新华日报;2010年
9 逯寒青、顾玲、钱荣;麻风病痊愈者:留守医院度余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记者 郑灵巧 张昊;消除麻风病危害十年规划发布[N];健康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万毅;抑制性受体ILT3、ILT4在麻风病的免疫缺陷中的作用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彩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麻风病中的水平和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3 毛
本文编号:1910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91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