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牵引相关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6-04 02:34
本文选题:肱骨髁上骨牵引 + 神经血管 ; 参考:《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目的:上臂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各部骨折的4%~5%,占肱骨骨折的45%,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随着工农业、交通业的发展,青壮年高能量损伤常导致严重软组织损伤合并肱骨粉碎性骨折,对某些肱骨GustiloⅡ、Ⅲ型骨折不宜一期手术骨折复位内固定,不能行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架和尺骨鹰嘴骨牵引是既往较好的选择,传统的尺骨鹰嘴骨牵引限制肘关节活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肱骨髁上骨牵引方法,它是一种新型的骨牵引,通过牵引肱骨形成直接骨牵引,优于尺骨鹰嘴骨牵引。我们设计本课题,通过对肘关节周围的解剖学研究及测量,找到肱骨髁上骨牵引的安全进、出针部位及角度,为以后向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15具国人尸体上臂(包括肘关节)为研究对象,在中立位进行解剖,在肱骨远端选择其内、外上髁为解剖的标志点。将准备好的试验标本置于解剖台上,保持中立位。先以肱骨远端的内侧为中心,取纵行切口,在浅筋膜中解剖出臂内侧皮神经及贵要静脉,观察其走行、分支、分布,去除浅筋膜,观察上臂肱骨远端内侧肌肉、肌腱及神经的解剖,在上臂肱骨远端内侧找出合适的进针点的位置。然后再以上臂肱骨远端外侧为中心,采用纵行切口,向两侧翻开皮肤,在浅筋膜中解剖出臂外侧皮神经及头静脉,观察其走行、分支、分布,去除浅筋膜,观察上臂肱骨远端外侧肌肉、肌腱及神经的解剖,在上臂肱骨远端外侧找出合适的出针点的位置。将上肢置于解剖学位置,设肱骨内上髁最突出点为A点,肱骨外上髁最突出点为B点,C点为尺神经穿出内侧肌间隔点,D点为桡神经穿出外侧肌间隔点,以肱骨外上髁与内上髁之间的连线AB为参照标准,解剖出尺神经穿出内侧肌间隔后走行的肌间隙,观察其走行经过肘关节时与AB线的关系,同样解剖桡神经穿出外侧肌间隔后走行的肌间隙,观察其走行经过肘关节时与AB线的关系。将测量值在体表定位,确定安全的进、出针部位及角度,以不损伤神经、肌腱、血管、不影响肘关节活动为原则。 结果: 1肱骨远端的测量结果:肱骨干的长度为(292.91±18.63)mm,中部最大径为(19.95±2.16)mm,中部最小径为(15.94±1.42)mm,周径为(58.64±5.76)mm。肱骨远端与肱骨干长轴形成的前倾角为35.55°±6.58°。肱骨远端的宽度为(60.56±0.11)mm,肱骨滑车及小头的宽度为(45.96±0.21)mm,肱骨滑车的矢状径为(24.92±0.23)mm。肱骨体轴与肱骨滑车下面的切线形成的髁体角为80.16°±0.13°。肱骨滑车前端的横径为( 22.67±2.46 ) mm ,下端的横径为(24.58±2.56)mm,后端的横径为(24.83±2.51)mm。 2内侧进针点的测量结果:在上臂内侧解剖出尺神经穿出内侧肌间隔的部位,其距离肱骨远端内上髁的距离为(148.86+15.62)mm,并解剖出尺神经在肱骨上臂走行于肱三头肌内侧头与内侧肌间隔之间。因此进针点选择在肱骨内上髁嵴上(32.65+5.26)mm。 3外侧出针点的测量结果:在上臂远端外侧解剖出桡神经穿出外侧肌间隔处,其距离肱骨外上髁的距离为(99.58+11.82)mm,解剖出桡神经在肱骨远端走行于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与肱肌之间,因此出针点选择在外上髁嵴上(27.34+4.48)mm。 4进针角度:在上臂置针时,保持上臂前屈90°,同时保持肘关节在屈曲90°的位置,用克氏针自内侧向外侧进针,进针方向垂直于肱骨纵轴, 结论:通过对肘关节周围的解剖学研究及测量,我们找到了肱骨髁上骨牵引的安全的进、出针部位及角度,可以避免对其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为以后向临床推广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 The humeral fracture of upper arm is a kind of common injury , the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 accounts for 4 % 锝,
本文编号:1975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9754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