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辐射对大鼠卵巢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X线 + 辐射 ; 参考:《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X线电离辐射对大鼠卵巢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0,0.2,0.4,0.6,0.8,1.0Gy剂量组,每组各10只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各级卵泡数目,免疫组化法观察P53、Bcl-2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颗粒细胞中凋亡小体的表达。结果:随大鼠机体接受X线照射剂量增加,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数目随之减少(P0.05或P0.01),以始基卵泡减少为著;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窦状卵泡数目与假照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吸收剂量为0.2Gy,卵巢颗粒细胞中P53蛋白及凋亡小体表达较假照射组减少,Bcl-2蛋白有所增多(P0.05或P0.01),而吸收剂量在0.4~1.0Gy时,P53蛋白及凋亡小体的表达水平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上升(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1)。结论:X线可使大鼠卵巢组织中始基卵泡的数目有所减少,促进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影响颗粒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X-ray ionizing radiation on ovaria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rats.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0 ~ (0.2) ~ 0. 4 ~ 0. 4 ~ 0. 6 and 0. 8 ~ 0. 0 Gy dose group 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number of follicles was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P53 Bcl 2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corpuscles in granulosa cells was detected by Tunel method. Results: the number of primary follicles, primary follicles and secondary follicl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rradiation dose (P0.05 or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antral follicl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X ray irradiation (P0.05). When the absorbed dose was 0.2 Gy, the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and apoptotic corpuscles in ovarian granulosa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or P0.01) compared with those in false irradiation group. However,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53 protein and apoptotic corpuscles in ovarian granulosa cells at the dose of 0.4 渭 g / 1.0 Gy was increased with the absorbed dose (P0.05 or P0.01). Increased and increased (P0.05 or P0.01)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cl-2 protein decreased (P0.01).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primordial follicles in ovarian tissue of rats was decreased, apoptosis was promoted and the endocrine function of granulosa cells was further affected by% X ray.
【作者单位】: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分类号】:R73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郁;化疗及放疗对卵巢的影响及预防[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2 杨雪莲;张振祥;宋辉;刘志宏;陶茂萱;;乙基亚硝基脲致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DNA损伤及对P53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年01期
3 由莉;赵永成;;电离辐射所致的DNA双链断裂检测技术的进展[J];中国辐射卫生;2006年03期
4 洪亮;杜玉开;;乳腺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年34期
5 周桔;罗荣保;汤长发;瞿树林;;Bcl-2蛋白家族和p53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佐;吴正祥;;Bc1-2基因家族与胃肠道间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9年09期
2 卢康荣;周娅;杜玮;王万山;;苹果酸舒尼替尼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的增殖抑制作用[J];重庆医学;2010年19期
3 李勇;孔令青;高洪;严玉霖;;自由基与疾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4期
4 刘岩;徐玉东;杨静;赵太平;;BAD和Bcl-X/L基因在小鼠胸腺细胞凋亡时的表达及其意义[J];解剖学研究;2008年02期
5 姜杨;王皓;杨静;徐玉东;朱永杰;王吉锡;刘兰涛;赵太平;;FAS和FASL基因在大鼠胸腺细胞凋亡时的表达及其意义[J];解剖学研究;2010年01期
6 李志华;罗永辉;刘磊;雷秋模;;乳腺癌组织p53和HER-2的表达及与蒽环类方案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年10期
7 马钢;任明姬;;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年02期
8 禹彬;商微;王蔼明;;卵巢早衰20例分析[J];河北医药;2008年06期
9 杨松林;杨学伟;赵鸣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21~(ras)和p53表达及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0年12期
10 张丽娟;刘瑞芬;;药物流产中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倪鸣;袁志航;李荣芳;邬静;袁莉芸;文利新;袁慧;;醋酸棉酚对小鼠黄体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丽娟;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人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朱永坚;碱基切除修复抑制剂甲氧胺联合β-榄香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吴晓勇;探讨益髓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免疫网络调控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曲中原;青龙衣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滕加文;补肾壮骨胶囊干预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黄荷;温肾活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芦北极;L-单甲基—精氨酸对减少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长江;丝裂霉素C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壮;电项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李明;热休克效应对细胞的保护效应[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鹏;低分子肝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玉珏;骨髓移植修复放疗损伤小鼠卵巢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董乃源;鸭舌草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桑国优;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钱金晶;茶叶中生物高分子活性中心元素的群子统计分布与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关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9 晏晖云;圆弧青霉毒素—青霉酸对小鼠肝脏损伤的实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倪鸣;醋酸棉酚对小鼠黄体细胞凋亡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爱国,臧金林,宋风荣,张日金;SCGE,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法用于DNA损伤与修复检测的对比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1年03期
2 张波,刘承芸,孟紫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4期
3 李雨,郑秀龙,罗成基,蔡建明,孟祥顺,吴玮,高建国;恒场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及其应用[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1998年04期
4 刘坤平,莫鉴锋,张永东,温星来,谢芝香;p53,cyclinD1,mdm2,p21,cdk4及p16在青中老年人大肠癌表达的对比分析[J];广东医学;2000年03期
5 宁厚法;肝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4期
6 曾成鸣,康格非;高效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5年04期
7 王知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辐射生物剂量计[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4年06期
8 苑宾;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8年06期
9 陈金东;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4年01期
10 侯宇;抑癌基因新发现和致癌机制新观点[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迪;徐维平;魏伟;路景涛;周冉;黄莺;魏浩洁;;褪黑素与酵母硒联合用药对S180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张杰;李克勇;朱红雁;;六氯联苯诱导新生雄性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的体内体外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5期
3 燕学波;吕安林;刘博武;黄炜;侯婧;李W,
本文编号:2062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06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