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中国河北株包膜蛋白基因的HCV细胞培养模型的传代分析
本文选题:丙型肝炎病毒 + 嵌合 ; 参考:《病毒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建立稳定的嵌合中国河北株包膜蛋白基因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传代特性分析。本研究经体外转录获得嵌合中国河北株包膜蛋白基因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全长RNA,脂质体法转染Huh7.5-CD81细胞,连续传代培养,进行Real Time RT-PCR、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再感染试验与感染滴度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嵌合重组HCV RNA转染Huh7.5-CD81细胞后可产生感染性的病毒颗粒(HCVcc);传代过程中,Western blot可检测细胞内HCV蛋白的表达;IFA检测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41d升至高峰,达80%~90%;Real Time RT-PCR检测传代细胞上清中HCV RNA拷贝数在104~107拷贝/mL;再感染实验嵌合HCVcc最高感染滴度为104ffu/mL。序列分析显示在传代后期嵌合的HCV包膜基因发生了适应性突变,导致6处氨基酸改变。结论嵌合中国河北株1b亚型包膜蛋白基因的HCV细胞培养体系可以产生具有感染性的嵌合HCV病毒颗粒,传代后感染性增强并且嵌合的HCV包膜基因发生了适应性突变。
[Abstract]:To establish a stable chimeric culture system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cells containing the envelope protein gene of Hebei strain of China. In this study, hepatitis C virus (HCV) full-length RNAs were obtained by transcription in vitro and transfected into Huh7.5-CD81 cells by liposome method. Real time RT-PCR,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Western blot, reinfection test, detection of infection titer and sequenc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meric recombinant HCV RNA transfected Huh7.5-CD81 cells could produce infectious viral particles (HCVCC), and that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ells could b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during the passage of Huh7.5-CD81 cells. The copy number of HCV RNA in the supernatant was 104107copies / mL. the highest infection titer of HCVCC was 104ffu / mL.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adaptive mutations occurred in the chimeric HCV envelope gene at the later stage of passage, resulting in 6 amino acid changes. Conclusion the HCV cell culture system combined with subtype 1b envelope protein gene of Hebei strain of China can produce infectious chimeric HCV virus particles. After passage, the infection of the chimeric HCV envelope gene is enhanced and the chimeric HCV envelope gene is mutated adaptivel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229) 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4601,2013ZX10004609) 内蒙古医科大学科技百万项目(NY2011BW003)
【分类号】:R373.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莎;邓瑶;沈晓玲;管洁;周为民;王岳;阮力;谭文杰;;嵌合中国分离株基因的丙型肝炎病毒(1b/2a)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讯;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莺;福建省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毕胜利,白宪鹤,丛勉尔,田厚文,孙得贵,H.S.Margolis,刘崇柏;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一级结构及其变异[J];病毒学报;1993年02期
2 张柯;谭文杰;邓瑶;李津;吴小兵;阮力;;三种丙型肝炎包膜感染性假病毒颗粒的制备及初步应用研究[J];病毒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雪荣;郭建军;;乙肝病毒包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2期
2 潘亮;;老病新发看“西尼罗热”[J];科学与文化;2004年03期
3 孙佩龙;周建华;吕淑霞;刘新奇;;HIV包膜蛋白Gp120在果蝇Schneider 2细胞内的表达纯化及初步性质鉴定[J];病毒学报;2010年06期
4 史宣玲 ,曹凤 ,杜勇,侯利华,季阳 ,王海涛;HCV包膜蛋白E2的表达及其抗原性的检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5 刘东辉;嵌合构建物基因免疫诱导抗HCV核心蛋白和HBV包膜蛋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英][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年02期
6 何素梅;周见远;肖建华;聂东宋;;HCV包膜蛋白E2的克隆、表达与检测[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年01期
7 王全楚,聂青和;CD81分子与 HCV[J];实用肝脏病杂志;1999年02期
8 俞民澍,EmersonSU,CoteP,ShapiroM,PurcellRH;人类乙型肝炎样病毒Pre-S1包膜蛋白的一个特定区域为乙肝病毒形成所必需[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9 杜刚;江蒙蒙;尹林;王宏萍;周晓明;;HIV-1包膜蛋白gp41优势抗原的构建及可溶性表达[J];生物技术通讯;2011年06期
10 孙庆国;李永哲;刘镭;孙国军;李军红;;核包膜蛋白gp210自身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镭;李永哲;曾常茜;高扬;朱立平;;核包膜蛋白gp210自身抗原的重组及表达[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瑞涛;靶向HIV和AIV包膜蛋白跨膜亚基的病毒进入抑制剂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包膜蛋白对致病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李甜;北京市MSM人群HIV-1流行亚型包膜蛋白基因全长扩增方法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玉霞;HIV-1包膜蛋白gp41胞外近膜区域的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3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09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