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6-12-22 06:46

  本文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

郑卫红 赵云 张世忠 李红军 王雅琴 吴杰 沈晶

(三峡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 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三峡大学医学院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构建了实验室人、财、物统管共用、统一调配的实验教学管理新模式。现阐述此新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目的、意义、基本目标和思路,探索研究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结构体系和职能分工,并对新模式管理下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提高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医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科研思维和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实施的主要平台,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然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大多是“ 从属学科、 以科建室、 封闭管理 ”的模式,在建设上存在着投资分散、 重复建设、项目零散、 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在功能上存在着实验技术落后、学科间缺乏交叉联系的弊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与现行医学教育改革目标极不协调[1]。为适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三峡大学医学院于2010年1月整合原有的病原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以及形态学实验室,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负责管理全院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及科研平台,并构建了实验室人、财、物统管共用、 统一调配的新型管理模式。逐步探索有利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体制。

一、 建立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 作者简介:郑卫红,女,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09)

构建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实现资源共享,统管共用,合理调配,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体制和制度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不断深入,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求医学实验教学理念也应随之而转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融合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型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可使开设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成为可能。该模式的构建与运行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 建立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和思路

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建立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本目标是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能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的实验教学平台,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提供条件保障,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层次,保证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本思路是,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实验内容分群建设,统管共用,全面开放,采取多样化灵活有效的手段,鼓励各学科课程负责人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同时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也要引进高学历的专职实验教师,促进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最终形成以实验中心牵头,各学科参与,共同完成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三、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结构体系、人员配置与职能分工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包含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两部分,是合并原有各学科实验室而成立的。成立之初,为营造科研氛围,提升医学院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专门腾出实验用房建立了科研平台。

目前教学实验室平台分为病原学、机能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形态学四个功能实验室模块。每个实验室模块按课程配备有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共12人,主要负责全院的实验教

学准备工作,模块内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中相互协作,实行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的工作模式。同时每个实验室有一个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安排各课程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请购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相关工作。

关于科研平台,目前分为2个部分(见图1),一部分是国家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与省级药理学实验室研究平台,该平台设有独立的实验室主任,受医学院直接管理;另一部分包括省级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管理,配备有3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为学校所有教师、研究生和学生的科研需要服务。同时也对外单位的科研需要提供服务,发挥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

图1.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结构体系

四、 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初步成效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新型管理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诸多困难,解决了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初步显现了新模式管理的优势。

首先是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体现了优势。由于实行了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的管理模式,可以集中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同时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实质性合并整合,并进行统一再分配,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浪费。这样的管理模式实施,杜绝了以往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支,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用到了实验教学真正最需要的地方,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如通过集中财力一次性解决了解剖学骨标本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有计划、分步骤地购买了实验教学急需的病理学切片、微

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涂片以及生化实验室所需的移液器等等,改变了以往凑合着用的局面,解决了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教学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与发展,这也必将导致实验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我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水平上台阶。

其次,新的管理模式对我院科技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中心成立之后,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了大的调整,将原来各学科分散的科研用房集中,腾出6楼、7楼和部分3楼实验室作为科研平台,并按学科和功能分区,建立了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研究平台、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以及肿瘤研究平台等,所有科研平台都对全校的科研需要者开放,并提供科研服务,给教师、研究生和参加创新实验的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便利的科研条件和管理有序的研究平台,并实现了资源真正共享的良好局面,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科技工作发展,也促进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优秀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由于实验室用房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效改善了科研用房和教师的办公室用房,使医学院原本紧张的用房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五、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人才和人员结构问题。实验室建设离不开实验系列人才队伍的建设,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并且稳定的实验系列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实验中心的自身可持续发展[2]。一个合理的实验系列人才队伍,既需要有高学历、高素质可以参与实验教学,并能牵头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师,也需要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技术人员,还需要能够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自行制备实验用材、教学标本、简单仪器,并能改装仪器的专业技工。多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可以各尽其能,合理分工,使实验中心的各项工作都有最合适的专业人员去完成,以保障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正常、有序地运行。然而,目前我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共有18人,其中实验中心的主任由1名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2名副主任来自教师系列,主要负责实验中心教学和科研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余15个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实验师5人,中级6人,初级3人,技师1人。而硕士研究生学历仅1人,本科学历4人,专科7人,中专及以下3人。50岁及以上3人,45-50岁7人,35-45岁2人,35岁及以下3人。由此可见,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人员结构问题主要是职称较高,但学历较低、年龄偏老化,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很难适应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

实验中心在多个岗位都急需引进新人,尤其是高学历实验系列教师。此外,有些特殊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解剖学实验员也极度缺人,因为这样的岗位引进不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而专科及以下层次的人员又受到学校人才引进条件的限制不能被聘用,以致有些工作甚至无法有序开展,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是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成本很高。因为要让学生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结构,就需要足够的人体尸体供学生解剖;要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就需要开设大量的动物实验供学生练习;要让学生认识、并学会揭示生命的奥妙,就需要让学生学会检测、并分析人体的各项生化指标、免疫反应、细胞状况等等技巧。这些实验的开设不仅需要大量的实验耗材经费,也需要大笔购置先进高新仪器设备的经费。此外,还有实验室网络的建设以及实验系列人员的知识更新、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投入。而目前我们的实验教学经费远不能满足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

此外,实验教学用房紧缺也是束缚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三峡大学跨越式的建设与发展,医学院近几年的医学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飞速进步,不仅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也办出了一定的声誉。近年来,医学生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现有的实验室用房极度紧缺,一个实验小组原本只有4-5人,现在不得不变成7-8人。学生的动手机会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当然,这些困难都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可以通过多方努力逐渐解决的困难。我们相信在国家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大氛围里,大学对实验教学的关注和投入将会不断加强。因此,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完全能够按照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完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最终建设成为培养优秀医学专门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王俊杰,刘芳娥,冀 勇. 创建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西北医学教育 2010,18(3):525-528

[2] 张 燕, 杜 磊, 王月丹等.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建设与效果评价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7):4-6, 28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表格模板、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初中教育、经管营销、教学研究、外语学习以及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23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