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乳头细胞和隆突部细胞相互作用诱导形成毛囊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3:17
近年来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TE)技术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其中,组织工程皮肤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毛囊(hair follicle, HF)作为皮肤附属器官,具有保护皮肤、调节体温、知觉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也成为组织工程学的研究热点。毛囊的发育发生是上皮-间充质(EMIs, epithelial-mesenchymal-interactions)相互作用的结果,隆突部细胞(bulge cells, BCs)作为其上皮成分,显现出细胞周期慢等干细胞特性,其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具有很大前景,而毛乳头组织(dermal papillae, DP)是诱导形成毛发的主要间充质组织,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e cells, DPCs)则具有较强的诱导能力。本实验设计从毛囊中获取这两种细胞并在体外扩增,而后以一定方式重组观察此种方法下形成毛囊的可能性。实验步骤及结论如下: 1、毛乳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利用机械法于体式显微镜下解剖SD大鼠毛囊触须后,进一步分离出毛乳头组织,并利用组织块法进行细胞培养。获得的DPCs呈成纤维细胞样,经过α-SMA、VIM免疫荧光染色,证明其来源于毛囊间充质,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出DPCs具有ALP高表达的特性,更增加了其来源于毛乳头的证据。 2、隆突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采用机械方法分离出大鼠的单个触须毛囊,而后采用Dispase酶消化法结合机械法显微分离获取隆突部组织,利用K-SFM培养液于六孔板中培养获得表皮样细胞。培养出的BCs生长状态良好,并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PCR显示K15、K19表达阳性,表明所获取及培养的BCs来源于隆突部组织。 3、毛乳头细胞与隆突部细胞的组合及其毛囊形成能力 以一定比例混合DPCs于预先调好的胶原中,同时制作BCs细胞团,使BCs细胞团包埋于胶原内,经过体外培养24小时后,体内移植于SD大鼠肾被膜下。分别于两周、三周后取材,对取材细胞团的HE及免疫荧光切片结果发现,移植物内有毛囊样的结构产生。证明,利用DPCs和BCs以此复合细胞团的方法混合具有形成毛囊的潜能。 4、Wnt3a对真皮鞘细胞的作用 本试验从大鼠的毛囊中获得了DSCs,并比较了Wnt3a刺激前后DSCs表达ALP及CD34的变化,从PCR结果中可以得出ALP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而CD34的表达量明显增高。说明Wnt经典通路的激活剂Wnt3a对体外DSCs毛发诱导能力的提高也许没有作用,猜想Wnt3a可能与影响DSCs细胞肿瘤发生有关。 本实验从大鼠触须部毛囊中成功分离了并获得了分别来源于表皮成分和间充质成分的两种细胞,并利用这两种细胞以特定的方式于体内异位构建出了毛囊样的结构。移植的复合细胞团在短时间内可见毛囊结构产生,为组织工程皮肤中重建毛囊铺下了基础。
【学位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329
【部分图文】:
机械法分离出的单个毛囊
机械法从毛囊中分离出毛乳头
机械法分离出的毛乳头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5557
【学位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329
【部分图文】:
机械法分离出的单个毛囊
机械法从毛囊中分离出毛乳头
机械法分离出的毛乳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董刚;汪成林;彭栗;叶玲;;毛囊bulge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2 刘荣卿,钟白玉,唐书谦,叶庆佾,吕中法,伍津津;裸鼠重建毛囊的组织学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4期
3 林羿,李海标,黄锦桃;含小鼠表皮干细胞的真皮替代物体内移植追踪实验[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4 吕中法,曹越兰,郑敏;毛囊细胞移植诱导裸鼠毛囊样结构形成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885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855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