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圆交汇定位联合神经分段法在骨间背侧神经体表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13 00:18
目的解剖国人骨间背侧神经及其肌支,探讨三圆交汇定位法联合神经分段法在骨间背侧神经体表定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具成人防腐尸体的70侧上肢标本进行精细解剖,观察骨间背侧神经及其肌支的行程与神经各分叉点,提出用"三圆交汇定位法"及"神经分段法"来确定骨间背侧神经的体表位置。选择30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手术的成年患者,通过三圆交汇定位联合神经分段法进行体表定位,术中观察定位结果的准确度。结果本组30例患者,27例获得准确定位,3例未获得准确定位,其中1例为指伸肌支,2例为示指伸肌支。骨间背侧神经的4个分叉点(O、O1、O2、O3)对于体表定位的分区及分段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三圆交汇定位可更为精确地定位神经,但指伸肌支及示指伸肌支的变异较大,该二肌支采用三圆交汇定位的准确性较差。结论三圆交汇定位联合神经分段法,可相对精确地定位骨间背侧神经及其肌支,明确神经损伤的位置。
【文章来源】: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28(09)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临床资料
1.3 解剖测量方法
1.3.1 神经分段法
1.3.2 三圆交汇定位法
1.4 临床病例定位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解剖结果
2.1.1 骨间背侧神经各肌支数及发出顺序
2.1.2 神经分段法
2.1.3 三圆交汇定位法的解剖测量结果
2.2 临床病例定位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骨间背侧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孙斌,夏玉军,李俊杰,孔祥全,王曙光,金利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04)
[2]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localization within the proximal forearm-a patient normalized parameter[J]. Srinath Kamineni,Crystal R Norgren,Evan M Davidson,Ellora P Kamineni,Andrew S Dean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04)
[3]骨间后神经及其拇示指肌支的解剖学特征[J]. 廖新品,常能彬,廖珏,高云,陈波,孙国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2(05)
[4]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分支规律与临床治疗对策[J]. 马清泉. 甘肃科技. 2011(05)
[5]桡神经深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 李世芳,张晓亮,向宇燕,刘丽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01)
[6]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压痛点定位规律及其解剖学基础[J]. 刘强,杨波,李义凯. 解剖学研究. 2010(04)
[7]骨间背侧神经的临床解剖学及体表定位研究[J]. 高军茂,王鹏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4)
[8]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J]. 马泉,孔祥玉,杜心如,贺小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02)
[9]骨间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丁家明,佘永华,冉茂成,叶秋萍,刘剑,张良君,李春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6(02)
[10]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5例[J]. 徐生根,毛兆光. 中国骨伤. 2005(12)
硕士论文
[1]骨间背侧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D]. 孙斌.青岛大学 2017
[2]骨间后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 李世芳.南华大学 2011
[3]前臂骨间后神经与肱骨外上髁关系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D]. 王志成.延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26596
【文章来源】: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28(09)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临床资料
1.3 解剖测量方法
1.3.1 神经分段法
1.3.2 三圆交汇定位法
1.4 临床病例定位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解剖结果
2.1.1 骨间背侧神经各肌支数及发出顺序
2.1.2 神经分段法
2.1.3 三圆交汇定位法的解剖测量结果
2.2 临床病例定位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骨间背侧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孙斌,夏玉军,李俊杰,孔祥全,王曙光,金利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7(04)
[2]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localization within the proximal forearm-a patient normalized parameter[J]. Srinath Kamineni,Crystal R Norgren,Evan M Davidson,Ellora P Kamineni,Andrew S Dean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04)
[3]骨间后神经及其拇示指肌支的解剖学特征[J]. 廖新品,常能彬,廖珏,高云,陈波,孙国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2(05)
[4]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分支规律与临床治疗对策[J]. 马清泉. 甘肃科技. 2011(05)
[5]桡神经深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 李世芳,张晓亮,向宇燕,刘丽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01)
[6]骨间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压痛点定位规律及其解剖学基础[J]. 刘强,杨波,李义凯. 解剖学研究. 2010(04)
[7]骨间背侧神经的临床解剖学及体表定位研究[J]. 高军茂,王鹏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4)
[8]桡神经深支出旋后肌管后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J]. 马泉,孔祥玉,杜心如,贺小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02)
[9]骨间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丁家明,佘永华,冉茂成,叶秋萍,刘剑,张良君,李春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6(02)
[10]医源性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5例[J]. 徐生根,毛兆光. 中国骨伤. 2005(12)
硕士论文
[1]骨间背侧神经的临床应用解剖[D]. 孙斌.青岛大学 2017
[2]骨间后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 李世芳.南华大学 2011
[3]前臂骨间后神经与肱骨外上髁关系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D]. 王志成.延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26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2265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