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上游刺激因子2(USF2)对Smurf1和Smurf2的功能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6:07

  本文关键词:上游刺激因子2(USF2)对Smurf1和Smurf2的功能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证明USF2是泛素连接酶Smurf1和Smurf2的负性转录因子,对Smurf1/2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上有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更进一步研究USF2对Smurf1/2的发挥抑制作用的功能区域。 研究方法: 一.USF2与其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Myc-USF2与其截短体Myc-USF2(1-235aa)、Myc-USF2(236-346aa)的构建 根据USF2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后得到cDNA文库。再以cDNA为模板,分别取USF2、USF2(1-235aa)、 USF2(236-346aa)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回收、酶切后,插入pCMV-Myc的多克隆位点KpnI和SalI之间。连接产物经E.coli DH5α菌株转化后,挑取单克隆并提取质粒,经限制性双酶切鉴定后,阳性克隆送测序测序,测序正确的即为Myc-USF2、USF2(1-235aa)、USF2(236-346aa)。 2.转染真核细胞验证重组质粒的表达 各重组质粒转染细胞48小时后,收取细胞,制作蛋白样品,后经由Westernblot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的正确表达。 二.USF2对Smurf1、 Smurf2的功能调控研究 1Smurf1/2对USF2的调控作用 梯度转染Flag-Smurf1或Flag-Smurf2,48小时后,收取并裂解细胞,制作蛋白样品,经Western blot验证其在细胞中对USF2的调控作用。内源性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验证Smurfs和USF2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实验组使用USF2抗体进行IP,对照组使用小鼠Normal IgG抗体,Smurf1抗体和Smurf2抗体检测IP样品,以此判断USF2与Smurf1或Smurf2之间有无相互作用。 2.USF2抑制Smurf1/2的转录表达 梯度过表达Myc-USF2, Western blot检测Smurf1/2的蛋白水平的变化,再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Smurf1/2的mRNA水平,检测USF2对Smurf1/2蛋白及转录水平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USF2对Smurf1/2的调节作用,细胞中依次转染USF2siRNA及Control siRNA,敲低细胞内源USF2,再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Smurf1/2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段分析Smurf1/2的启动子区是否含有E-box结构域,之后构建了含有Smurf1/2promoter区E-box结构域的PGL3-enhance报告基因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来验证USF2对Smurf1/2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 3.USF2结合Smurf1/2启动子区 本实验设计体内、体外实验,来确认USF2可以结合Smurf1/2启动子区,进一步证实USF2是Smurf1/2的转录抑制因子。首先设计引物,进行体内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从而证实在体内USF2可以结合Smurf1/2启动子区。为了确证USF2在体外可以直接结合Smurf1/2启动子区,我们首先纯化GST-USF2蛋白,并验证其正确表达,然后制作包含Smurf1/2E-box结构域的生物素标记探针,进行体外凝胶迁移(EMSA)实验。其中,为了进一步确认结果的可靠性和确认USF2和Smurf1/2promoter区结合的特异性,我们设计了冷探针竞争实验,即使用不同高浓度的未标记生物素的冷探针和突变冷探针,竞争生物素探针与USF2蛋白的结合。另外我们使用USF2抗体,进行超阻滞实验,以排除其他基因或非特异性蛋白带来的影响。 三.USF2对Smur1/2发挥抑制效应功能区的研究 将Myc-USF2、Myc-USF2(1-235aa)、Myc-USF2(236-346aa)转染到MCF7细胞中,48h后收集并裂解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确定USF2抑制Smurf1/2转录水平的具体功能区域。 研究结果: 一.USF2与其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成功构建重组质粒Myc-USF2、USF2(1-235aa)、USF2(236-346aa)。 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后进行双酶切鉴定,将酶切阳性结果送测序,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说明Myc-USF2、USF2(1-235aa)、USF2(236-346aa)构建成功。 2.转染真核细胞重组质粒的正确表达 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细胞,经Western blot验证其在真核细胞中能够正确表达。 二.USF2对Smurfl1、Smurf2的功能调控研究 1Smurf1/2对USF2无调控作用 梯度转染Flag-Smurf1或Flag-Smurf2,由Western blot验证,发现USF2蛋白水平不随着Smurf1/2的变化而变化,初步认为USF2不是Smurf1/2的泛素化底物。而后进行的内源性Co-IP实验证明,和使用Normal IgG抗体的对照组一样,使用USF2抗体进行IP的实验组没有检测到Smurf1或Smurf2,说明USF2与Smurfs之间无相互作用。 2.USF2对Smurf1/2转录有抑制作用 梯度转染Myc-USF2, Western blot检测后发现Smurf1/2的蛋白水平呈现梯度下降,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Smurf1/2的mRNA水平也下降,说明USF2对Smurfs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有抑制作用。敲低细胞内源USF2后则得到相反的效应。为了确证USF2对Smurfs是在转录水平还是转录后水平发挥抑制作用,我们构建了含有Smurf1/2promoter区E-box结构域的PGL3-enhance报告基因,发现过表达USF2对Smurf1/2转录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敲低反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USF2对Smurf1/2是在转录水平发挥了抑制作用而最终导致其大蛋白水平的降低。 3.USF2结合Smurf1/2启动子区 ChIP实验明确USF2在体内可以结合Smurf1/2的启动子,证实USF2是Smurf1/2的转录因子。纯化GST-USF2蛋白,Western blot并验证其正确表达。进行体外EMSA实验,结果得到USF2和Smurf12promoter区结合能够产生DNA-蛋白复合体,即说明USF2在体外可以直接结合Smurf1/2的启动子。使用不同高浓度的冷探针,可以成功竞争生物素探针与USF2蛋白的结合;而使用突变探针后,DNA-蛋白复合体结合条带消失,从而进一步确证USF2特异的结合Smurf1/2的启动子。另外,使用USF2抗体进行EMSA超阻滞实,发现结合条带迁移明显滞后。以上说明USF2特异性结合Smurf1/2启动子区。 三.USF2对Smur1/2发挥抑制效应功能区的研究 转染Myc-USF2、Myc-USF2(1-235aa)、Myc-USF2(236-346aa)48h后,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发现Myc-USF2、Myc-USF2(236-346aa)对Smurf1/2的蛋白及转录水平有抑制作用,而Myc-USF2(1-235aa)不具备抑制效应,说明对Smurf1/2发挥转录抑制的功能区域主要是USF2的第236到第346氨基酸之间的区域。 结论及意义: 本研究首次发现了Smurf1和Smurf2的负性转录因子——USF2,它可以抑制Smurf1/2的转录水平,从而降低其蛋白的表达,同时证明了USF2对Smurf1/2的负性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USF2端第236到346氨基酸之间的区域发挥的。这为进一步研究Smurf1/2分子的转录调控机制,及USF2生理功能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USF2 Smurf1 Smurf2:转录因子 负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411
【目录】:
  • 中文摘要6-10
  • ABSTRACT10-15
  • 符号说明15-16
  • 前言16-20
  • 第一章 USF2与其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20-29
  • 1.材料20-21
  • 2.方法21-27
  • 3.结果27
  • 4.讨论27-29
  • 第二章 USF2对Smurf1、Smurf2的功能调控研究29-43
  • 1. Smurf1/2对USF2的调控作用29-31
  • 2. USF2对Smurf1/2的转录抑制作用31-35
  • 3. USF2与Smur1/2启动子区的特异性结合35-41
  • 4. 讨论41-43
  • 第三章 USF2对Smur1/2发挥抑制效应功能区的研究43-46
  • 1.材料43-44
  • 2.方法44
  • 3.结果44
  • 4.讨论44-46
  • 小结46-47
  • 附图47-53
  • 附录53-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附件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芸,何威,张国威,黎智,何云志,黄海,林自华,郑红;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Smurf2表达及其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0期

2 林海燕,王红梅,祝诚;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对Smad通路的调节[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3年04期

3 李颖;何威;何云志;黄海;王亚丽;杨扬;;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区Smurf1和Smurf2表达增强[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4 马立彬;邓刚;刘晓城;徐钢;叶章群;;甘草酸二胺对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年06期

5 马立彬;邓刚;刘晓城;;PI3K抑制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21期

6 贾宁;王汉;刘耿容;张桦;周文英;;SnoN蛋白在慢性同种移植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年02期

7 王启伟,朴英杰;Smad蛋白与TGF-β超家族[J];解剖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8 蔡瑜,沈锡中,王吉耀;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10期

9 刘忠,郭树忠,曹煜;TGF-β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04期

10 高中玉,林子豪,袁相斌;TGF-β基因表达调控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志;李孝建;梁达荣;李叶扬;;Smurf2及其mRNA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壮智;阳韬;陈永平;林镯;;SnoN蛋白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大华;;The Niche-dependent feedback loop generates a BMP activity gradient to determine the germline stem cell fate[A];第二届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杨壮智;阳韬;陈永平;林镯;;SnoN蛋白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评测工程师 秦钢 李韬;主动的4到7层防御主动的[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陈镜波;美国纸品产量和消费量[N];中国包装报;2003年

3 ;百兆防火墙[N];网络世界;2002年

4 孙笑庆;DoS还是“老大难”[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5 徐长城;华尔街与包装[N];中国包装报;2000年

6 ;网络守护神[N];网络世界;2003年

7 云飞;Cisco CSS阻断DoS攻击[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赵关荣;打造六精防火墙[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余浩;你需要网络防火墙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10 ;鱼与熊掌 亦可兼得[N];网络世界;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克峰;HECT类泛素连接酶Smurf1活性调控、新功能及相关晶体结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2 谢萍;HECT类泛素连接酶Smurf1的Neddylation修饰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崔宇;SCF~(FBXL15)复合体促进HECT类泛素连接酶Smurf1的降解及其在BMP信号通路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李平;人源2OS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γ结构与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李晓照;Arkadia-Smad7介导TGF-β信号通路的正向调控与肾纤维化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7年

6 蔡瑜;E3连接酶Smurf2在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黄永胜;RLIM增强TGF-β和BMP通路活性的机制研究及TGF-β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亮;力学拉伸应变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9 马鸣飞;芪卫颗粒治疗DN临床观察及调节PEDF/USF_2表达对DN肾纤维化的干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付晓;益气解毒活络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TGF-Smads-UPP通路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雅文;上游刺激因子2(USF2)对Smurf1和Smurf2的功能调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黄思斯;泛素连接酶Smurf1不同剪接异构体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王艺芳;CKIP-1作为接头蛋白偶联Smurf1与蛋白酶体的相关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沈珊;HECT类泛素连接酶Smurf1自身调控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吴敏;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γ与泛素连接酶Smurf1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海龙;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果蝇smurf相互作用的蛋白[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颖;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中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Smad7、Smurf1和2的表达[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刘昌玲;Smurf2对增生性瘢痕TGF-β1信号通路负向调节因子Smad7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9 孙芸;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Smad7、Smurf1和Smurf2的表达[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10 郭寅;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与USF2相互作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上游刺激因子2(USF2)对Smurf1和Smurf2的功能调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3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