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诱导分化及向裸鼠移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08:11

  本文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诱导分化及向裸鼠移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向多种成熟细胞分化的潜能,如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及成脂肪细胞等,其分离、培养较为容易,纯度高,且来源丰富,可在体外多次扩增,异体移植免疫排斥风险小。由于UC-MSCs具有以上的优点,使其逐渐被研究者所关注,尤其是在组织的修复方面,可以将其应用于器官、组织的修复及重建。本实验通过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在不同条件下的培养及鉴定,得出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优培养条件。并进一步通过间接共培养的诱导方式使其向汗腺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将诱导后的UC-MSCs用BrdU进行标定,移植入裸鼠皮肤,观察其在裸鼠体内的存活及分布状况。 方法: 1UC-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得无菌足月剖宫产健康胎儿脐带,剪刀将其剪成3-4cm长短的脐带组织段,,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去除残留的血液,剪刀将其剪开后镊子剔除脐带中的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以免被血管内皮细胞所污染。用镊子将脐带中的沃顿胶组织(Wharton’sJelly)呈条索状撕裂下来,剪刀剪成大小约1mm3的沃顿胶组织块,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当细胞长满瓶底后,0.25%胰酶消化贴壁细胞,进行传代。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表面抗原表达情况。 2UC-MSCs生长的影响因素及生长曲线的绘制: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胎牛血清浓度在490nm处吸光度值的均数(OD值)。同样用MTT比色法分别检测当种植密度不同时在490nm处吸光度值的均数(OD值)。观察传代后不同时期UC-MSCs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 3汗腺细胞(h-SGCs)培养:将所取正常全层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后,剪成1mm3大小组织块,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汗腺组织,培养汗腺细胞(h-SGCs)贴壁生长;大部分汗腺团块贴壁后,进行换液,此后3-4天换液一次。对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CEA和CK7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 4UC-MSCs诱导分化及鉴定:将培养的汗腺细胞进行47℃水浴造成体外热休克,通过传三代(p3)UC-MSCs间接共培养诱导UC-MSCs分化为有汗腺表型的干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CEA和CK7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 5对诱导后干细胞进行核型分析:将诱导后细胞加入秋水仙素0.2mg/L一滴,低渗固定消化等处理,进行细胞染色体检测。 6BrdU转染及鉴定:在传3代(p3)UC-MSCs中加入BrdU抗原40μg/ml用来标记培养基,48h后,可见UC-MSCs生长良好,悬浮细胞少,铺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情况。 7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进行裸鼠移植:将诱导分化后的UC-MSCs进行BrdU标定,与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共同覆盖在裸鼠缺损皮肤创面上,覆盖异体裸鼠皮片,打包固定。2周后将包与缝线拆除,1个月后取活检,进行HE及免疫组化检测。移植后连续观察实验鼠3个月。 结果: 1UC-MSCs分离、培养、鉴定:培养3-5d后,已有少量脐带组织块周围爬出成纤维样细胞。一周后,可见部分组织块周围爬出成纤维样细胞,给予换液。之后2-3天给予换液一次,传1、2代(p1、P2)的UC-MSCs呈长梭行,形态均一。培养至传八代细胞(P8),UC-MSCs仍然存活,但生长缓慢,形态开始发生变化,折光性变得较差,部分细胞已开始脱壁凋亡。对分离培养的UC-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105表达率较高,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34、CD45几乎不表达,提示本实验培养得到的细胞为较纯化的MSCs。 2UC-MSCs生长的影响因素及生长曲线的绘制:当胎牛血清浓度为10%时MTT比色法检测OD490值最高,细胞活性好,活细胞数量较多。当种植密度为105/ml时MTT比色法检测OD490值最高,细胞活性好,活细胞数量较多。绘制的细胞生长曲线包括滞留期、生长对数期、平台期。 3汗腺细胞(h-SGCs)培养:培养3天后,已有汗腺贴壁,镜下可见汗腺团块周围爬出不规则形细胞,呈集落状生长;培养7天后,大部分汗腺团块贴壁,给予换液;12天后,镜下可见汗腺团块周围爬满不规则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 4UC-MSCs诱导分化及鉴定: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特异抗原,CEA和CK7包浆染色均为红棕色,为阳性。 5对诱导后干细胞进行核型分析:镜下随机观察30个细胞的染色体,计数染色体条数,结果染色体数均为46条,均未见染色体变异。 6BrdU转染及鉴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见部分细胞核呈棕黄色。 7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进行裸鼠移植:HE染色可见脱细胞异体真皮中细胞均匀分布。免疫组化检测BrdU抗原表达情况,可见BrdU标定的诱导后干细胞均匀分布在人脱细胞异体真皮中。 结论: 本实验通过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在不同条件下的培养、诱导及鉴定,得出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优培养条件。并进一步通过间接共培养的诱导方式使其向汗腺细胞分化,将诱导后的UC-MSCs用BrdU进行标定,移植入裸鼠皮肤,观察其在裸鼠体内的存活及分布状况,得到以下结论: 1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105表达率较高,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34、CD45几乎不表达,提示本实验培养得到的细胞较纯,可以用于实验研究。 2实验中我们发现最适宜UC-MSCs生长的环境为含10%胎牛血清和90%DMEM(L)的培养液,最适宜UC-MSCs生长的种植密度为105/ml。UC-MSCs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S型曲线,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P3以内的UC-MSCs形态稳定、适应性强、代谢旺盛,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 3经鉴定,诱导后干细胞免疫组化检测CEA和CK7表面抗原均为阳性,提示诱导后干细胞已具备汗腺细胞表型。 4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此间接共培养诱导方式对染色体核型无明显变化,为安全、可靠诱导方式。 5经检测,BrdU转染为成功的。 6动物实验证实:诱导分化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裸鼠缺损皮肤上安全、有效。移植后连续观察实验鼠3个月,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 汗腺细胞(h-SGCs) 诱导分化 间接共培养 染色体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2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3
  • 材料与方法13-21
  • 结果21-23
  • 附图23-32
  • 附表32-33
  • 讨论33-36
  • 结论36
  • 参考文献36-39
  • 综述 干细胞实现汗腺再生的研究现状39-48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岗;付小兵;陈伟;李海红;姜笃银;白晓东;雷永红;孙同柱;;胎儿皮肤EGF、EGFR基因表达特征及与汗腺形成的关系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2 刘爱军;黄锦桃;李海标;;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6年08期

3 李建福 ,付小兵 ,盛志勇;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汗腺发生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4 盛志勇;付小兵;蔡飒;雷永红;孙同柱;白晓东;陈敏亮;;汗腺的种植(附2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5 张仁礼,李海标;胚胎干细胞源表皮样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初步研究[J];解剖学报;2004年01期

6 季凤清;王屹;孙海梅;王丹妮;曾晓蓓;赵春礼;杨慧;;人脐血非造血干细胞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J];解剖学报;2008年01期

7 孙绪丁;王利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J];山东医药;2008年16期

8 曹虎;干细胞[J];生物学通报;1996年05期

9 王琪,方向东,戚正武;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年01期

10 孙晓庆,付小兵,盛志勇;表皮干细胞[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10期


  本文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诱导分化及向裸鼠移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52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