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轮状病毒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22 15:07

  本文关键词:轮状病毒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A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每年全球因轮状病毒导致的死亡病例高达60万。目前轮状病毒感染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现有的疫苗在不同的地区保护效果差距较大,价格昂贵且存在发生潜在感染的安全隐患,因此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廉价疫苗的研发就成为当务之急。有效的动物模型是疫苗研发过程十分重要的环节和保障,也是研究病毒感染进程和致病机理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建立稳定的、可有效感染发病的轮状病毒乳鼠动物模型,并控制可能影响评价的各种因素,分析优化各项评价指标的使用;初步探索将模型用于保护性的评价,为进一步将该模型用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抗体治疗、抗病毒药物筛选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本研究首先通过病毒培养、鉴定、浓缩和检测,建立了稳定均一的病毒库。之后成功地构建了轮状病毒乳鼠动物模型,通过灌胃攻毒7日龄的Balb/c乳鼠,可观察到其体征和体重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腹泻、排毒、组织病变与病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状。随后利用建立的乳鼠动物模型在保护性评价上做了初步的运用。通过母传抗体或者腹腔注射免疫血清的途径,可将抗体有效地传递到乳鼠体内并发挥保护作用,有效保护乳鼠减弱腹泻症状,缩短腹泻与持续排毒过程,减轻组织病变和病毒的复制水平,这证实了该模型可以用于免疫保护性的评价。通过对乳鼠动物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影响因素、限制性与实用性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对乳鼠动物模型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保护性评估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轮状病毒乳鼠动物模型,将其在保护性的评价上进行了初步的应用。该模型的建立对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抗体治疗有效性评估以及病毒感染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轮状病毒 乳鼠动物模型 保护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2
【目录】:
  • 摘要12-13
  • Abstract13-14
  • 缩略词14-16
  • 前言16-44
  • 1. 轮状病毒概况16-17
  • 2. 轮状病毒基因组、蛋白与结构17-23
  • 2.1. 轮状病毒基因组17
  • 2.2. 轮状病毒蛋白与结构17-23
  • 3. 轮状病毒分类与流行病学23-28
  • 3.1. 轮状病毒分类23-24
  • 3.2. 轮状病毒流行病学24-28
  • 3.2.1. 轮状病毒的季节性流行25-26
  • 3.2.2. 轮状病毒的地域性流行26-27
  • 3.2.3. 轮状病毒的流行趋势27-28
  • 4. 轮状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28-32
  • 4.1. 轮状病毒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28-29
  • 4.2. 轮状病毒的生活史29-31
  • 4.3. 轮状病毒的致病机制31-32
  • 5. 轮状病毒的免疫保护机制32-34
  • 5.1. 天然免疫33
  • 5.2. 细胞免疫33
  • 5.3. 体液免疫33-34
  • 6. 轮状病毒的检测、治疗与预防34-40
  • 6.1. 轮状病毒的检测34-36
  • 6.1.1. 经典检测技术34
  • 6.1.2. 免疫学检测技术34-35
  • 6.1.3. 基因检测技术35-36
  • 6.2. 轮状病毒的预防与治疗36-37
  • 6.3.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37-40
  • 7. 轮状病毒动物模型40-43
  • 7.1. 轮状病毒动物模型对轮状病毒感染发病及其机理的研究41
  • 7.2. 轮状病毒动物模型对轮状病毒毒力和种属特异性的研究41-42
  • 7.3. 轮状病毒动物模型对免疫及相关保护性的研究42-43
  • 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43-44
  • 材料与方法44-65
  • 1. 材料44-48
  • 1.1. 主要仪器44-45
  • 1.2. 病毒、细胞及实验动物45
  • 1.2.1. 病毒45
  • 1.2.2. 细胞45
  • 1.2.3. 实验动物45
  • 1.3. 引物与探针45-46
  • 1.4. 酶和单抗46
  • 1.5. 试剂与耗材46
  • 1.6. 培养基及常用溶液配制46-48
  • 1.6.1. 细胞培养基的配置46
  • 1.6.2. 细胞生物学实验常用液的配置46-47
  • 1.6.3. 免疫组化实验和苏木素·伊红染色用液的配置47
  • 1.6.4. ELISPOT实验用液的配置47-48
  • 1.6.5. EIA检测试验试剂48
  • 2. 方法48-65
  • 2.1. 常规细胞生物学实验48-50
  • 2.1.1. 细胞复苏48
  • 2.1.2. 细胞换液48-49
  • 2.1.3. 细胞传代49
  • 2.1.4. 细胞冻存49
  • 2.1.5. 细胞计数49-50
  • 2.2. 病毒的培养和浓缩50-55
  • 2.2.1. 轮状病毒的培养50
  • 2.2.2. 轮状病毒的鉴定(RT-PCR法)50-53
  • 2.2.3. 轮状病毒感染滴度的检测(酶联免疫斑点法)53-54
  • 2.2.4. 轮状病毒的浓缩54
  • 2.2.5. 轮状病毒攻毒用病毒库的建立54-55
  • 2.3. 动物实验方法55-57
  • 2.3.1. 小鼠的皮下免疫55
  • 2.3.2. 乳鼠的腹腔注射被动免疫55
  • 2.3.3. 动物的分组与统计方法55-56
  • 2.3.4. 乳鼠的灌胃攻毒56
  • 2.3.5. 乳鼠攻毒后的监测56-57
  • 2.3.6. 乳鼠攻毒后的标本采集57
  • 2.4. 动物标本的处理和检测57-65
  • 2.4.1. 标本中病毒的核酸定量检测(Real-Time PCR)57-58
  • 2.4.2. 组织病理制片方法58-60
  • 2.4.3. 组化染色60-61
  • 2.4.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1-62
  • 2.4.5. 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62-63
  • 2.4.6. ELISA检测抗体水平63-64
  • 2.4.7. ELISA检测抗原含量64-65
  • 结果与分析65-85
  • 1. 轮状病毒培养与滴度检测65-67
  • 1.1. 病毒培养与鉴定65-66
  • 1.2. 攻毒用病毒库的建立66-67
  • 1.3. 小结67
  • 2. 轮状病毒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67-77
  • 2.1. 攻毒后乳鼠体征变化与体重变化67-68
  • 2.2. 腹泻情况与相关指标68-71
  • 2.2.1. 乳鼠攻毒后的腹泻情况68-69
  • 2.2.2. LLR毒株毒力的评价69-70
  • 2.2.3. 最大腹泻日龄探索70-71
  • 2.3. 排毒检测与最大可感日龄71-72
  • 2.4. 肠组织病变72-75
  • 2.4.1. 肠组织形态变化72-74
  • 2.4.2. 肠免疫组化观察74-75
  • 2.5. 肠道外感染探究75-77
  • 2.5.1. 病毒血症75
  • 2.5.2. 其他脏器感染探究75-77
  • 2.6. 小结77
  • 3. 模型的初步应用77-85
  • 3.1. 母传抗体模型77-81
  • 3.1.1. 抗体的传递78
  • 3.1.2. 攻毒后的各评价指标分析78-81
  • 3.2. 后天被动免疫模型81-84
  • 3.2.1. 抗体的传递81-82
  • 3.2.2. 攻毒及腹泻监测82-83
  • 3.2.3. 模型的优化83-84
  • 3.3. 小结84-85
  • 讨论85-90
  • 1. 粪便排毒检测指标的局限性与应用85-86
  • 2. 母传抗体模型中评价指标的应用与影响因素86-87
  • 2.1. 体征与体重变化指标86
  • 2.2. 腹泻评分指标86-87
  • 2.3. H.E.染色及IHC评价指标87
  • 2.4. 病毒血症评价指标87
  • 3. 母传抗体模型的局限性与后天被动免疫模型的潜在优势87-89
  • 4. 病毒的毒力与种属特异性89-90
  • 总结与展望90-91
  • 参考文献91-102
  • 致谢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剑;段晨阳;刘梦颖;何海洋;;轮状病毒致腹泻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12期

2 王明圣,徐学富,吴爱丽,蒋安民;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8年01期

3 赵高伟;任晓峰;;轮状病毒感染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轮状病毒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86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