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创面迁移过程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发布时间:2017-05-28 18:04

  本文关键词: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创面迁移过程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具有创伤修复作用,对其研究大部分集中于骨组织的修复,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修复作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创面迁移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4。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1周后,于大鼠背部正中线划长为3 cm的切口,制备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即刻于皮肤创伤处多点注射不同质量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预药物,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14 d后留取皮肤创面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够剂量依赖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创伤组织处迁移和聚集,进而促进皮肤创伤修复。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随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干预质量浓度的增加,创面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胶原纤维数量不断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够抑制皮肤创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抑制胶原降解,发挥间接促愈合作用。
【作者单位】: 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骨髓 间质干细胞移植 皮肤 创伤和损伤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创伤愈合
【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3225021)“恶性肿瘤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及协同研究网络建设”~~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0引言Introduction皮肤创伤愈合是复杂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增殖修复受损组织、结缔组织形成以及皮肤组织的重建[1]。在创伤愈合的研究领域中,细胞疗法近年来成为了新的研究策略,由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特性使之成为细胞疗法中应用最多的靶细胞[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利平;王椿;陈大伟;李秀钧;冉兴无;;APG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对创面肉芽组织中MMP-1、MMP-9及TIMP-1水平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纪程;兰泽栋;张端强;;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广东牙病防治;2013年12期

2 雷文龙;施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作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3 刘真真;李海洋;邓彦飞;乔树叶;朱鹏;杨素芳;石德顺;;家畜脂肪干细胞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年01期

4 胡宜;程鹏;刘云会;;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定向迁移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4年04期

5 周文献;刘燕;王洪学;农丽;贾昱娴;谭爱花;陆永奎;谢伟敏;程继文;;人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年07期

6 李杰辉;;干细胞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24期

7 王文平;李薇;陈亮;王珍祥;李世荣;;OPN诱导小鼠MSCs向表皮细胞分化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8 时荣;张瑾;张选奋;;皮肤附属器与创面愈合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16期

9 邵秉一;于洋;傅潇慧;廖立;金岩;杨德琴;;去势小鼠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干细胞通过抑制体内破骨细胞活性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J];免疫学杂志;2014年04期

10 纪亮;张鹏;沈雷;;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转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足伤口的愈合作用[J];中外医疗;2014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于娟;RAS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缺氧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2 纪腾;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归巢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周爱国;组织工程骨及引导性骨再生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茅泳涛;血小板裂解液复合脂肪来源干细胞促进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雷蕾;FGF-2和BMP-2诱导低密度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成骨分化的协调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张宁;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可降解生物多孔3D和4D支架修复骨缺损[D];吉林大学;2015年

7 应志敏;PDGF-bb联合BMP-2生长因子对骨膜来源干细胞在二维培养和可注射水凝胶Gelatin-Hpa中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文斌;不同剂量MSCs移植促进大鼠任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2 张大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细胞趋化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张玉龙;TNF-α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李陟;严重烫伤大鼠外周血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改变及其与炎症介质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肖静;ACEI对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增殖、迁移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6 苏发丽;骨折后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变化及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7 林松;病理性瘢痕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综述)[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Chandrama Shrestha(桑德拉玛);脐带干细胞和CM在增强糖尿病伤口愈合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9 刘江南;七星丹配合护创敷料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田红伟;SENP1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情进展的关联及作用机制的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南兵;王椿;王艳;余婷婷;舒世清;刘敏;冉兴无;;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中的初步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2 袁南兵;龙洋;张祥迅;冉兴无;;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难治性皮肤溃疡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联发明新凝血药[J];生物学通报;1986年08期

2 刘晓荻;;蜂蜜比抗生素更有效[J];科学之友;2006年10期

3 ;未来新药的浪潮[J];世界科学技术;2001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正直;周明芳;;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胡刚;冯捷;金岩;;人循环成纤维细胞参与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肖摩;;再生医疗技术在皮肤创伤、溃疡类疾病的临床应用[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郝娜;杨涛;邹仲敏;程红缨;周青;张广斌;孙慧勤;粟永萍;王军平;程天民;;微波辐射合并皮肤创伤的复合效应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宋慧锋;柴家科;林子豪;刘宁飞;陈敏亮;赵耀忠;陈宝驹;盛志勇;;透明质酸及其受体在不同皮肤组织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A];2002年烧伤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胡刚;冯捷;金岩;肖生祥;;人循环成纤维细胞参与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于虎;李艳;王冠;杨小凡;许松山;聂李亚;车永哲;;皮肤创伤时重组Thymosin β4调节ICAM-1表达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老年妇女戴耳环危险[N];中国老年报;2002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蜂蜜疗伤自古就有[N];健康时报;2006年

3 李锡岩;酒精:浓度不同作用有别[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士锦;BMSCs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陈静;神经肽P物质,,影响皮肤创伤修复的双刃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明芳;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2 陈礼新;碘对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征;不同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对皮肤创伤修复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杨威;琼脂基皮肤创伤修复材料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冯海军;皮肤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中腱糖蛋白C、透明质酸和蛋白激酶C-α、-β_1的表达差异[D];兰州大学;2013年

6 时荣;皮肤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中Ⅰ、Ⅲ型胶原和PKC-γ、-λ的差异表达[D];兰州大学;2012年

7 姚东刚;Ⅳ和Ⅵ型胶原在皮肤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中的表达差异[D];兰州大学;2014年

8 张旭;TGF-β_(1、2、3)在皮肤创伤再生和瘢痕愈合中的表达差异[D];兰州大学;2014年

9 安玉林;三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对大鼠急性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皮肤创面迁移过程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3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03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