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入侵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白蚁入侵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蚁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自身扩散能力较差,但可随木材等进行传播、扩散。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加和便利的交通为白蚁远距离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入侵白蚁的传入会对我国的林业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白蚁的生物入侵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分别从入侵白蚁的种类、生物学特征和检疫鉴定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强调检疫是控制白蚁入侵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 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白蚁 生物入侵 生物学特征 检疫
【分类号】:Q968
【正文快照】: 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生物因某种原因成功地从原产地扩展到另一个地区,该物种在新地区能存活、繁殖、形成种群,并向周围地区扩散,对新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成明显的威胁,产生这种入侵行为的外来生物被称为入侵种,而能自我维持但不扩散的外来生物被称为非入侵种;本来分布在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博,廖成章,高雷,骆亦其,马志军;入侵植物凤眼莲管理中的若干生态学问题[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权永兵;廖力;张卫东;丁俊杰;平正明;王建国;;乳白蚁属Coptotermes(Isoptera:Rhinotermitidae)检疫分子鉴定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12年03期
3 杜国兴;刘勇;庄永林;;浅析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技术在白蚁检疫鉴定中的应用[J];植物检疫;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张建军;袁永锋;冯慧;张军燕;杨兴中;;黄河流域鱼类引种现状及存在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2 孙游云;丁炳扬;王巨安;沈奕红;李银波;;慈溪市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点及保护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汪诗德;;池州市水系贯通工程水生植物调查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4 王双玲;李中强;汪正祥;张萌;徐军;刘仁宏;;中国外来入侵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1期
5 俞红;王红玲;喻大昭;万鹏;褚世海;;湖北省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6 田雪亮;吴雪平;;引种牧草造成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草业科学;2007年09期
7 陈鑫珠;庄益芬;张建国;廖惠珍;;水葫芦与甜玉米秸秆混合半干青贮的研究[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8 彭瑜;胡进耀;苏智先;;外来物种红花憽浆草的化感作用研究[J];草业学报;2007年05期
9 高兴祥;李美;高宗军;孙廷林;孙作文;;外来物种小飞蓬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09年05期
10 彭璧玉,夏申;生态学视角的组织死亡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外来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中义;互花米草入侵国际重要湿地崇明东滩的生态后果[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明如;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机理与构建模式[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石娟;浙江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入侵的抵御和恢复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金j ;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菌根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赵广琦;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芦苇与互花米草入侵的光合生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春花;外来种喜旱莲子草的入侵生态学[D];武汉大学;2005年
8 卢志军;中国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与紫茎泽兰的入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葛泉卿;葡萄植原体黄化病及其检疫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杨国庆;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新跃,周红章,张广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分类学报;2000年02期
2 廖月华,魏红;从印度尼西亚进境货物木质包装上截获印缅乳白蚁[J];江西植保;2004年01期
3 张卫东;徐淼锋;廖力;乐海洋;陈其文;迟远丽;;乳白蚁属部分种类16S rRNA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等翅目:鼻白蚁科)[J];昆虫分类学报;2010年02期
4 朱弘复;治理有害动物的战略与策略——主要以中国棉虫为讨论材料[J];昆虫学报;1978年03期
5 戴华国,李小鹰,张红兵;白蚁分类方法述评[J];昆虫知识;2004年01期
6 杨嘉理;;微卫星标记在白蚁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0年02期
7 徐刘平;梁小松;周秋君;薛江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白蚁种群分类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09年04期
8 吕俊峰;杜奕华;陈秀娟;刘伟彬;;进境木质包装检疫应关注的昆虫种类[J];检验检疫学刊;2010年01期
9 陈宜瑜;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研究的方向[J];中国基础科学;2002年01期
10 袁克,朱宏斌;国外白蚁危害及防治简介[J];植物检疫;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远达,华湘翰;白蚁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续2)[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1年03期
2 张再福,朱建华,陈红梅,张华庭,陈国顺;三明地区林木白蚁种类、分布及危害的调查[J];华东昆虫学报;2002年01期
3 戴华国,李小鹰,张红兵;白蚁分类方法述评[J];昆虫知识;2004年01期
4 蔡邦华,陈宁生;中国白蚁分类和区系问题[J];昆虫学报;1964年01期
5 T.G.Wood;W.A.Sands;凌云;;白蚁在生态系中的作用[J];白蚁科技;1988年S1期
6 张方耀,高其康,李参;四种白蚁科白蚁翅面微刻点的扫描电镜观察[J];昆虫学报;1994年02期
7 张建华,李栋;白蚁的化学防卫[J];昆虫天敌;1994年01期
8 李栋;土白蚁文献资料综述[J];白蚁科技;1995年02期
9 张再福,朱建华,陈红梅,张华庭,陈国顺;桉树幼林白蚁的危害、种类及区系分布特点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1年02期
10 黄复生,吴传声,陈瑞英,陈少波;福建白蚁种类及其新纪录[J];华东昆虫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邦华;陈宁生;;中国白蚁分类和区系问题[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2 平正明;王建国;徐月莉;;入侵中国的白蚁种类名录[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3 马延明;朱仕新;;安徽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白蚁种类及其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刚华;黄求应;;国内外白蚁研究进展简述[A];全国白蚁防治工作会议暨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凯;姜勇;周兴苗;;湖北省三峡库区和平原白蚁种类调查[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汪开治;;氟铃脲对美国散白蚁杀灭效果显著[A];2006浙江林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超;白蚁消化道的形态比较及其系统学意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白蚁入侵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0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