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
发布时间:2017-06-01 21:01
本文关键词: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杀行为主要包括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流行学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近10年来自杀率显著下降,尤其是女性,但农村老年居民一直是自杀的高发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精神障碍和心理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包括易损特质、失调认知和心理痛苦。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自杀风险。自杀行为的理论模型试图跨越精神障碍来解释自杀行为。目前研究者较关注自杀行为的发展过程及机制研究。未来研究可以考虑从"意念"至"行动"的转变趋势,研究方法需要突破,本土化研究也亟待开展。
【作者单位】: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自杀行为 心理病理行为 流行病学 精神障碍 生物学因素 心理因素
【基金】:“湖北高校大学生自杀个案十年调研分析报告(2004-2013)”资助
【分类号】:B846
【正文快照】: 自杀行为(suicidal behavior),包括与自杀有关的想法、非致命性自杀企图和致命性的自杀(Silverman,Berman,Sanddal,O'Carroll,Joiner,2007)。自杀行为,不仅让每个家庭遭受巨大的悲痛,也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找出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近10年以来相关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瑛楠;杨丽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2 李献云;费立鹏;童永胜;李可进;张亚利;张艳萍;徐东;牛雅娟;;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社区成年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4期
3 孙秀丽;栗克清;崔利军;江琴普;高良会;刘永桥;韩彦超;杨老虎;李建峰;严保平;张杨;吕华;;河北省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5期
4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徐东;童永胜;杨甫德;况利;;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在大学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11期
5 王文强;丁丽君;温程;廖震华;吴素英;;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自杀未遂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5期
6 安静;孙启武;郭兰;童永胜;张亚利;李献云;黄悦勤;;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希望特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8期
7 刘旺;田丽丽;陆红;;职业女性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岩;唐秋萍;;冲动性与自杀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年01期
2 陈洁;刘金同;王e,
本文编号:413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4134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