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SjPrxⅠ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调节功能
本文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SjPrxⅠ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调节功能
更多相关文章: 血吸虫 日本 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 Th型免疫应答
【摘要】:目的对日本血吸虫氧化还原蛋白(peroxiredoxin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SjPrx)的表达、纯化,接种小鼠和体外刺激脾细胞,研究SjPrx I在体内外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Gen Bank获取SjPrx编码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构建质粒,通过转化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胞,然后小量扩增菌株,电泳检测克隆成功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验证融合蛋白后大量表达纯化。将重组SjPrxⅠ通过腹腔注射BALB/c小鼠,本科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果成功构建了SjPrx I-p ET28a质粒,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后得到可溶性SjPrx I,纯化后的SjPrxⅠ免疫小鼠,其淋巴细胞高水平表达Th2细胞分泌的IL-4(t=6.69,P0.001)、IL-10(z=3.18,P=0.001)和IL-13(t=4.21,P=0.001)。结论制备了重组SjPrx I,初步认为其具有Th2型免疫调节功能,但并不能显著抑制体内业已存在的Th1的偏移。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省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 Th型免疫应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06)
【分类号】:R383.24
【正文快照】: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5,19(8):835-838)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传染人类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1]。血吸虫早期感染以Th1反应为主;血吸虫尾蚴感染大约6周时雌虫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路瑶;黄骞;周征奇;卢延鑫;;从国家寄生虫病所近五年的论文发表情况看我国寄生虫病领域的研究现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年01期
2 陈艳艳;蔡顺祥;刘建兵;肖瑛;蒋ng;代凌峰;;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气候因素与钉螺分布的空间回归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冬云;何晓静;王杰军;房文铮;钱建新;王湛;于观贞;;Prdx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年05期
2 熊伟;吴煌福;黄光越;陈华敏;吴晓明;;老年乳腺癌组织中Prdx1和Snai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5期
3 姜敏敏;吕佳惠;石慧;杜振宁;;过氧化物酶6对小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修复作用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06期
4 王钊;王好;钱爱东;周井祥;马悦;祖岫杰;李改娟;刘慧吉;刘艳辉;;新型免疫检测方法在五种寄生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15年07期
5 周历媛;马德东;吴泉源;蔡东全;刘硕;张龙龙;;济南市典型空气污染物与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飞;年龄相关性巨噬细胞极化对骨修复再生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徐歆;紫锥菊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和抗沙门氏菌感染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卢伟东;Prdx2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结肠癌细胞生长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唐斌;WN10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旋毛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煜;闫承生;翟书梅;李中秋;石小勇;江燕;汤林华;;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及其与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2期
2 杨坤;王显红;吕山;张玲;贾铁武;李兰花;邓瑶;周晓农;;气候变暖对中国几种重要媒介传播疾病的影响[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4期
3 盛慧锋;赵志华;郭强;戴菁;;安徽省淮北地区监测点疟疾回升的社会行为因素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10年03期
4 流感研究上海协作组;吴迪;徐天磊;孙静;戴建新;丁国徽;何云刚;周正峰;熊慧;董辉;金维荣;边超;金力;王红艳;王小宁;杨忠;钟扬;王皓;车小燕;黄忠;蓝柯;孙兵;吴凡;袁政安;张曦;周晓农;周佳海;马志永;童光志;郭亚军;赵国屏;李亦学;曹志伟;;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结构模建与构象表位分析[J];科学通报;2009年12期
5 余晴;万学祥;刘青;王志祥;黄亚琴;郭家钢;;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防治措施变化与成本效果评价Ⅲ——2001-2011年不同防治阶段与不同时期成本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年08期
6 刘宗传;贺宏斌;伍卫平;周杰;石孟芝;姚孝明;Davis GM;李岳生;;目平湖洲滩钉螺的消长及影响因素[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3期
7 梁幼生,肖荣炜,戴建荣,叶嘉馥,宋鸿焘,陈志明,姜本启,缪峰,朱育光,朱家胜;钉螺在不同纬度地区生存繁殖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年05期
8 郑英杰,钟久河,陈秀纶,林丹丹,赵根明,张绍基,姜庆五;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1期
9 洪青标,姜玉骥,杨坤,奚伟萍,孙乐平,黄轶昕,周晓农;钉螺卵在恒温环境中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6期
10 吕山;张仪;刘和香;胡铃;柳伟;刘琴;李石柱;胡薇;Jürg Utzinger;周晓农;;中国大陆福寿螺种群遗传学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庭,卢银让;“健身蜜”的安全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初步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2 韩建华;杨淑芳;黄玉波;孙继红;田兰英;;“胚宝”抗疲劳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J];北方蚕业;2009年02期
3 杨尚琪,蔡访勤,段芳龄;肝脏若干免疫调节功能[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3年02期
4 朱熊兆;心理干预对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7期
5 胡志和;刘传国;庞广昌;陈庆森;;乳铁素免疫调节功能评价[J];食品科学;2009年15期
6 何丽娜,吴亦伦,叶寿山,刘家俊;Ⅱ型胶原免疫调节功能的初步观察[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8年03期
7 李玉春;;试论中医药的免疫调节功能[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08期
8 周光炎,陆佩华,富赛里,臧人杰,包世宏,陈曙霞,梅尚文,臧德良,俞国瑞,郑道声;单核细胞和血浆免疫调节功能的异常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免疫低反应性的关系[J];上海免疫学杂志;1984年05期
9 王阳,王伯初,周菁,彭亮;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杨明晶,吕中明,俞萍;水溶性珍珠粉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健忠;项黎新;李亚南;毛树坚;;草鱼干扰素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陈艳;符州;王莉佳;刘恩梅;蒋利萍;;黄芪在树突状细胞水平对哮喘的免疫调节功能[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马玲;王红梅;穆效群;闫向东;郑珊;赵超英;罗仁才;;三种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与剂量关系的研究[A];2003年全国免疫毒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琨;马中春;王琳;周文霞;;鹿茸山蛇蛤蚧液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次营养资源与保健食品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张燕;蓝进;高益槐;马爱国;;猕猴桃浓缩物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王茹;陈佩杰;董强刚;;生理状态下外周血中γ-干扰素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PCR检测[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肖开提;优丽吐孜;斯拉甫.艾白;;热万平喘颗粒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生物物理与重大疾病分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迎春;周成华;武玉清;;盐酸右美托咪定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吕爱平;刘振丽;;骨碎补中具有关节免疫调节功能的有效成分[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张丽生;崔英;黎丹戎;叶司源;梁新强;;长期服用茶多酚对人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晓文;地奥紫黄精:提高免疫调节功能[N];经理日报;2007年
2 毕解;强化非特异性免疫抵御变化的病原感染[N];科技日报;2003年
3 记者 邹清丽;严查核酸类保健食品违法广告[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明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D8+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2 党瑞杰;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表观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妥彦峰;具有潜在免疫调节功能Lactobacillus菌株的体外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柳;miR-181a调控MSC影响PE发病机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吉鹏飞;中华被毛孢胞外糖蛋白(HS002-Ⅱ)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于洋;miRNA对骨质疏松症BM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调控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3 王璐;刺参多糖对荷瘤小鼠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0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3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