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式在科技工作者职业倦怠及压力知觉中的中介效应
本文关键词:应对方式在科技工作者职业倦怠及压力知觉中的中介效应
【摘要】:目的了解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现状,探讨应对方式在压力知觉和职业倦怠中的中介效应。方法分别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压力知觉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浙江省2 730名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压力知觉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倦怠问卷中总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因子分分别为(1.90±0.94)、(1.38±0.94)、(2.42±1.17)分,压力知觉总分为(41.06±16.85)分,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分分别为(33.97±6.75)和(24.63±6.31)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因子分在压力知觉总分和情绪衰竭因子分以及压力知觉总分和玩世不恭因子分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分别为0.15、0.17,0.30、0.20,在压力知觉总分和成就感低落因子分之间均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其占总效用的比值分别为0.99和0.50。结论应对方式在浙江省科技工作者压力知觉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中介效应。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安徽医科大学杭州精神卫生临床学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职业倦怠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366)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年调研项目“浙江省科技工作者幸福指数调查”
【分类号】:R395
【正文快照】: Mediation effect of coping styl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and job burnout am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GUO Bing-xin*,WANG Yong-guang,WANG Yi-qiang,et al(*Psychology Department,Anhui Medical University,职业倦怠(Job Burnout)指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张宁;;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2 袁锦芳;;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3 谢家玲;尹学琼;李蓉;陈科;刘红;刘世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8期
4 徐世勇,李钢;我国科技工作者工作压力状况的实证分析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5年01期
5 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王玲凤;;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1期
8 杨惠芳;朱玲勤;杨彦诏;刘翠娟;张海宏;;银川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1期
9 唐芳贵;彭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8期
10 徐富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月婷;公务员的压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韶荣;职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颖何;企业员工的压力分析与管理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欢;;检察官压力源实证调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汪宏;王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5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刘方方;张冰梅;任竞;王宁远;;重庆市公共图书馆馆员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年04期
7 白玉苓;;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以服装企业知识型员工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胡桂英;许百华;;优秀运动员压力、职业倦怠和退役意向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9 汤国杰;;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丹丹;EI培训对外向型企业营销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卫巍;高校行政人员工作满意度与敬业度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韩桐;关于初三班主任职业压力的调查分析及改善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航;导游员工作倦怠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yN,李永鑫;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吴国来,王国启;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孙冬梅;;国内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研究综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任宏;金海燕;向小林;马先睿;;住房压力指数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伍新春,曾玲娟,秦宪刚,郑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4期
7 郭灵;邓安鹏;薛春梅;;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及其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田野;刘兰静;缪丽华;;企业压力管理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1期
9 王金加;雷刚;;二十一世纪的最佳员工福利——员工心理健康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6年17期
10 乔富胜;宋新国;苗丹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红亚;科研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申艳娥;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云飞;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认知和应对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黄勤锦;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勤峰;军校学员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捷;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黄国荣;服刑人员家属应付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井玲;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瑛;汉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伟社;公务员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东;钮文异;曹若湘;石建辉;申婧;;改良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在北京市小学生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3期
2 梅彩菊;汪永光;许百华;沈连湘;;公务员压力知觉水平及应对方式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年05期
3 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在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金伟;自我心理干预8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笑怡;就业压力知觉量表的编制与青年人就业压力的调查[D];苏州大学;2013年
2 Ismail Hussein Hashim;应激源感知和应对技巧的文化、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日本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新慰;压力知觉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其明;中学新生社会适应与压力知觉的纵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芬芬;医学生拖延行为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压力知觉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郑新红;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完美主义、压力知觉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丽杰;青少年自尊对不同人际关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35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3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