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Nrf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5:17

  本文关键词:Nrf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节 Nrf信号通路 DRB 体外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Nrf2信号通路抑制剂DRB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活力的影响。方法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病的羊肝中获取新鲜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并于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分为DMSO空白对照组,25 g/L、50 g/L、75 g/L DRB处理组。通过伊红染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活力和形态变化,并绘制生长活力曲线。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25 g/L DRB处理组体外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间原头节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空白对照组=0.542,P0.05;F25 g/L DRB处理组=0.658,P0.05)。50 g/L DRB处理组和75 g/L DRB处理组体外作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间原头节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 g/L DRB处理组=6.686,P0.01;F75 g/L DRB处理组=10.756,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DRB对原头节活力的抑制效果增强,且原头节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结论高浓度的Nrf2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有抑制作用,并且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Nrf2信号通路是抗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因子,对细粒棘球蚴Nrf2信号通路进行研究,可能为治疗细粒棘球蚴病提供一个新思路。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节 Nrf信号通路 DRB 体外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60410)
【分类号】:R383.33
【正文快照】: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hydatiddisease),发生在棘球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常寄生于人体器官及其他动物体内,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性极大的寄生虫病,且该寄生虫病是人和牲畜共同患有。据目前研究发现,棘球蚴绦虫存在许多种类。发生在我国多为细粒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心宇,张示杰,牛建华,吴向未,潘惠忠,莫拉提,陈裕,杨宏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30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年09期

2 曲丽艳;蒋燕灵;唐修文;;转录抑制剂DRB和α-Amanitin对A549细胞中Nrf2定位影响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不都·外力,夏尔班,欧明辉,刘国庆;35例肝包虫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J];地方病通报;2004年04期

2 彭心宇,张示杰,牛建华,吴向未,阿不都,潘惠忠,莫拉提,杨宏强;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选择的新观点(附684例报道)[J];腹部外科;2003年01期

3 云丹;冶俊山;罗亦刚;;高原地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10例[J];腹部外科;2010年05期

4 胡文凤,姜鸿,刘新萍,孙红,彭心宇;健康教育在肝包虫病新型术式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年03期

5 孙红;胡文凤;李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囊型肝包虫合并胆瘘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7期

6 艾尔肯,吕林,袁德安;肝包虫囊肿完整摘除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7 吴卫东;张海峰;;肝囊性包虫病两种术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分析[J];兵团医学;2013年03期

8 刘健;齐亚军;郑力;万磊;曹云祥;孙;王芳;;基于Keap1-Nrf2-ARE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肺功能降低的机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年07期

9 郑建伟;杜富波;王得春;万晨光;杨智炜;张海斌;;西藏地区526例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14年06期

10 Jung-Hyun Kim;Vandana Singhal;Shyam Biswal;Rajesh K Thimmulappa;Douglas J Di Girolamo;;Nrf2 is required for normal postnatal bone acquisition in mice[J];Bone Research;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亦梅;包虫病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免疫学保护性因素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高爱梅;芹菜素通过抑制Nrf2-ARE通路逆转肝癌耐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海波;基于多亚单位Th表位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惠文巧;MHC不同基因型哈萨克绵羊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小肠、肝脏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D];石河子大学;2013年

5 俞巧;Caveolin-1在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气道粘蛋白MUC5AC高分泌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6 杨德英;豆状带绦虫种群遗传结构、转录组与功能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买合皮热提汗·艾尔肯;泡状棘球蚴感染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8 茅磊;调控Nrf2-ARE通路对小鼠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朵红;青海省东南部棘球蚴病流行病学及棘球绦虫基因多态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10 高爱梅;芹菜素通过抑制Nrf2-ARE通路逆转肝癌耐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蕾;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魏绪法;泡球蚴感染中期小鼠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和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克依木·居来提;190例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和处理[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马志刚;囊型肝包虫病合并胆瘘对其生命周期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米新江;复发性肝包虫的生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D];石河子大学;2009年

6 叶建忠;新疆疫区青少年包虫病防治知识及医务人员肝包虫病诊疗水平的调查与干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夏亮;肝包虫病个体化综合治疗适宜技术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王娟;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索[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吴向未;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囊壁形成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4年

10 吐尔干艾力;肝包虫病诊断与治疗[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娅娜,赵嘉庆,丁淑琴,王健,赵巍;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铁蛋白基因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叶瑛,周淑琴,古丽娜;新疆阿勒泰居民细粒棘球蚴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地方病通报;1989年04期

3 温浩;姚秉礼;邹培范;丁兆勋;;丙硫咪唑对小鼠细粒棘球蚴作用的观察[J];新疆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胡庆和,,王仙琴,刘英姿,吴若芬,赵晨,董进文;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年04期

5 李建辉;彭心宇;周宗瑶;吴向未;张示杰;牛建华;孙红;;骨桥蛋白在肝细粒棘球蚴外囊壁中的表达[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3期

6 陈钦铭;寇星灿;叶于聪;许子俊;王志刚;熊素梅;方明;阎凤菊;;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Ⅵ 细粒棘球蚴生发膜超微结构的观察[J];青海医药;1983年04期

7 陈钦铭,叶于聪,寇星灿,许子俊,王志刚,熊素梅,方明明,阎风菊;直茎紫堇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电镜观察[J];药学学报;1985年05期

8 杨元清,杨惠中,柴君杰,焦伟;细粒棘球蚴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J];地方病通报;1987年04期

9 温浩;邹培范;姚秉礼;杨兴忠;;不同种系小鼠对细粒棘球蚴感染情况观察[J];新疆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0 张朝霞,温浩,赵建梅,冯小辉,吴宁;细粒棘球蚴粗抗原的免疫纯化方法及其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J];地方病通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仲轩;马福贵;;25%高渗盐水灭活细粒棘球蚴疗效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牛荣丽;莫红梅;薛弘燮;;阿苯哒唑免疫脂质体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的效果观察[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3 陈刚;钱中希;程秉铨;刘立方;陈潞;刘辉宗;;小鼠细粒棘球蚴的超微结构观察[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海龙;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细粒棘球蚴生长及凋亡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侯秋莲;应用SSH技术研究氧化胁迫下细粒棘球蚴基因的表达[D];新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婧;多频聚焦超声体外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李建辉;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钙化机制及意义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3 黄福强;青海部分地区牦牛源细粒棘球蚴mtDNA基因多态性分析[D];青海大学;2013年

4 王娅娜;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铁蛋白基因的克隆、重组表达、纯化及免疫学特性鉴定[D];宁夏医学院;2006年

5 李振环;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放射性治疗的试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6 印双红;TGF-β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在细粒棘球蚴免疫逃逸作用中的初步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4年

7 丁淑琴;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热休克蛋白70重组疫苗的研究[D];宁夏医学院;2006年

8 安然;IL-10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大鼠过敏反应中的水平及意义的初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9 师志云;细粒棘球蚴(中国大陆株)重组EgP-29抗原的克隆、表达、免疫保护力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D];宁夏医学院;2008年

10 孙俊锋;重组细粒棘球蚴亲肌肉抗原抗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免疫保护性及其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0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40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