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摘要】:目的对湖北省研制的日本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IHA)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已建立的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库和其它寄生虫阳性血清制备测试用质控血清,分别对IHA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等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IHA试剂盒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7.33%和97.00%,约登指数为0.94;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囊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67%、6.67%、33.33%和6.67%。正常保存条件下,试剂盒有效期内的稳定性良好。结论湖北省生产的血吸虫病间接血凝(IHA)试剂盒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均较好,适用于疫区大规模病人筛查。
【作者单位】: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间接血凝试验 质量评价
【基金】:湖北省卫生厅血吸虫病防治科研项目(XF2012-23)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诊断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免疫诊断因其快捷、简便、依从性高等优点,广泛用于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1-4]。目前,在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是现场应用的最主要免疫学诊断方法之一[5-7]。然而,该方法在现场应用中也存在保存、操作不当、批间差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孝武;王加松;荣先兵;王树海;何亮才;付正银;;湖北江汉平原四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与流行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4期
2 陈兰;;武汉市江夏区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查病质量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3 陈玲;江仁华;范宏萍;;IHA与ELISA法在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比较[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3期
4 陈艳艳;徐兴建;杨志强;贺正文;万东方;黄文军;侯义元;魏强;;湖沼地区环境改造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年04期
5 王加松;李华忠;何亮才;袁梅枝;荣先兵;贺正文;杨志强;王友斌;万东方;;以综合治理感染性钉螺环境为重点措施的血吸虫病防治[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年06期
6 许静,冯婷,郭家钢,郑浩,王强,吴晓华,周晓农;我国几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的综合测评[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2期
7 林丹丹;吴海玮;吴观陵;周晓农;;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优化组合的回顾与评估[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7年03期
8 周水茂;徐明星;杨燕;张兆仁;罗华堂;黄四喜;胡世全;刘勇;;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质量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年02期
9 林丹丹;吴晓华;姜庆五;林矫矫;周晓农;;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战略重点思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年01期
10 王恩木;许强;张世清;章乐生;谢静芬;郝晓君;肖祥;;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标准化间接血凝试剂盒的研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亚贞;赵红梅;;湖北省江陵县湖滩地区犬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的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6期
2 邱娟;李仁东;徐兴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现状的地理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3 周慊;;应用胃镜技术诊断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35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4期
4 曾缓;逯嘉;王华平;王宏;唐小清;唐文革;罗飞;汪洋;;重庆三峡库区卫生人员血吸虫病防治能力现状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赵红梅,苏加义,张平英,汪明;湖北荆州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11期
6 范宏萍;邓爱群;涂祖武;元艺;曹慕民;;湖北省血防人员掌握Kato-Katz法与集卵孵化法的技术质量考核与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年02期
7 李小平;岑丽萍;彭惠玲;罗智伟;;湖北省1956~2006年耕牛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年03期
8 何亮才;王加松;赵耀升;荣先兵;袁梅枝;贺正文;廖昌军;付正银;彭孝武;;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牛传染源管理现况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年05期
9 陈兰;;武汉市江夏区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查病质量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10 彭孝武;王锦文;王加松;卢显辉;荣先兵;何亮才;袁梅芝;;2006-2010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制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秀敏;血吸虫病流行的评估与预测预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许静;LAMP检测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郭丹钊;分离自商陆的根际真菌SL-30杀灭钉螺作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4 卢艳;日本血吸虫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初步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余琴;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闻礼永;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在毕氏酵母菌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反应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7 林丹丹;中国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现场应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车宏莉;日本血吸虫病免疫传感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高冬梅;SIEA26-28 ku-scFv抗日本血吸虫病治疗性疫苗的免疫靶向作用及其效果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郭俊杰;日本血吸虫逆转录转座子DNA诊断靶序列的筛选及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估计人群日本血吸虫感染状态的数学模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胡梅梅;基于蛋白质组技术筛选的日本血吸虫鸟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亲免素的克隆表达及其诊断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岑;环介导同温扩增检测全血日本血吸虫DNA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4 蔡世飞;rSj26GST-Sj32融合蛋白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敏;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唐小清;重庆市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示范研究中期评估[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黄翠云;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的流行趋势及对主要高危人群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黄重峰;滇川亚种钉螺在湖北省湖沼水网地区生存繁殖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祝慧萍;日本血吸虫病诊断试验评价的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方彦;溶剂对吡喹酮分子形态及透皮传递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常明,万太生,何亮才,彭孝武;四湖地区沟渠水体钉螺分布观察[J];动物学报;1987年02期
2 张汉忠,王文梁,田祖洪,刘凤春;湖沼垸内水系钉螺演变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3 孔林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的探讨及建议[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4 王文梁;王平连;秦琴;刘凤春;;四湖区域灌渠增设阻螺设施防止钉螺扩散综合效益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5 龚金成;马子平;张正平;李义斌;秦琴;王文梁;;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湖沼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效果观察[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6 鞠川;冯正;胡薇;;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5期
7 田明礼,易新元,曾宪芳,曾庆仁;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与旋毛虫抗原交叉性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吴海玮,,罗建平,吴观陵;用ELISA法研究血吸虫抗体水平时OD值标准化的方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5年03期
9 陈更新;王明胜;韩世明;欧能;何宗贵;;湖沼型地区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效果的观察[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4年04期
10 王明胜;陈更新;崔道永;倪映;张志杰;彭文祥;;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初期效果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怀建国,汪谟庆;大脑日本血吸虫病临床病理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仇昊,张云兴;36例日本血吸虫病临床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周钧;日本血吸虫病药物预防研究现状与展望[J];疾病控制杂志;2002年01期
4 袁兆康,汪维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国内文献综述)[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1期
5 苏正明,胡敏,何汇,徐兴建,刘建兵;微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3期
6 黄令霞,邓维成,孙可英,李俊,汪郁,罗凤球;日本血吸虫病肝脏超声显像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3期
7 彭运潮,胡述光,刘增再,林矫矫;免疫胶体金技术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10期
8 郑小蔚;刘芸;王钦君;郭琪琼;仇锦波;;日本血吸虫病诊断研究进展[J];江西医学检验;2006年01期
9 贾铁武;周晓农;王显红;吴晓华;易平;徐永安;何未龙;何伶勇;;问卷对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疾病筛检效度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3期
10 鞠川;冯正;胡薇;;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世平;李宏实;周松华;周火炬;何卓;刘芬;彭先楚;余俊龙;高冬梅;秦永华;;抗日本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型疫苗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兴建;周晓农;肖邦忠;;人群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水平特征[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标准[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罗兴建;吴成果;肖邦忠;罗飞;;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5 罗兴建;吴成果;肖邦忠;罗飞;;2007年三峡库区人群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6 汤益;施晓华;张素娥;王們們;钱宝珍;;日本血吸虫病经胎盘传播免疫耐受性的进一步研究[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7 毛广琼;;动物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晓蓉;岑丽萍;龚新国;黄希宝;夏菁;戴裕海;;日本血吸虫病不同病程病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研究[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易新元;何立;蒋明森;曾宪芳;;日本血吸虫病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建立及抗再感染免疫机理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邬万新;张燕萍;温晓伟;;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阻断10年后人大肠病变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延年 刘锡斌;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N];山东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钟政荣;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学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志物的筛选及其免疫应答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牛丽文;瘦素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田智;pVAX1/SjscFv-IL18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陶君;日本血吸虫病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车宏莉;日本血吸虫病免疫传感技术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徐俊芳;基于ANN模型的湖沼型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特征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7 鞠川;基于功能基因组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靶点的筛选和鉴定[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瑜;ICOS-ICOSL信号通路介导Th2极化在日本血吸虫病肝肉芽肿及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天佳;一个带有成虫配对率的日本血吸虫病双宿主模型[D];复旦大学;2008年
2 查任远;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14-3-3及其单克隆抗体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价值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3 周玲玲;关于日本血吸虫病动力学模型的周期解[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宇;日本血吸虫病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5 王艳蕊;防治日本血吸虫病新药剂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伟雅;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7 徐进梅;对流行区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方法的评估以及建立估算流行率的血清学模型[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邹节新;日本血吸虫病鼠血清NO含量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9 袁兆康;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1年
10 周伟芳;重组抗原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比较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942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4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