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病症特点,归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模型,在临床病症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常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更为完善的基于临床的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为动物模型的量化评价奠定基础,进而形成病证相结合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促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床病症特点 动物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4154)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2IRTSTHN011) 省院合作项目项目(122106000048)
【分类号】:R271.116;R-332
【正文快照】: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减少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心理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30年世界上50岁以上的妇女将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娜;李灿东;李西海;;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杨敏;李灿东;李红;梁文娜;;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易患因素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3年02期
3 阮诗兰;周胜利;;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08期
4 方刚;李静;韩丽娟;肖夏清;杨美春;;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去卵巢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1年04期
5 尤劲松,胡随瑜,向群辉,李霞玲,陈昌华,王勇华;地贞颗粒对更年期拟阴虚内热证大鼠儿茶酚胺递质及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刘瑞连;;紫参胶囊对去卵巢大鼠更年期综合症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年06期
7 彭玉兰;;健脾益气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8例[J];中医药导报;2010年10期
8 张颖;苗明三;;常用补肾助阳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探讨[J];中医学报;2011年09期
9 李瑞奇;白明;苗明三;;更年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特点及研究展望[J];中医学报;2012年06期
10 吴金惠;董林红;;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华伦;针药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生存质量及内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马学琴;菱叶山蚂蝗抗骨质疏松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光惠;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2 张志玲,李惠林,张黎群,刘文锋;活血降糖饮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3 潘天慧,李伟莉,李大剑,陆耘,周军,刘春丽;中药基本方辨证运用对崩漏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4 吴太凤;王娟;陆耘;;青春期功血的机制及治疗现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5期
5 朱颖;安芳;;产后康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5期
6 刘春丽;;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6期
7 徐云霞;李伟莉;徐经凤;;徐氏安胎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8 李伟莉;詹丽;;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9 张东鸣;;现代女性不孕症治疗之思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10 李峗;李伟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方家;梁小滨;刘中勇;;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2 朱文娟;李映霞;牛敏芬;何慈胜;程光宇;薛汉荣;吴海桂;;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变化与中医痰瘀虚证相关性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梁瑞宁;李佩双;;基于周士源学术思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络病属性探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晓燕;;浅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林;方家;刘中勇;邓鹏;赖小美;;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苏程果;周友龙;;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罗太梅;;产后缺乳中医外治综述[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张欣;钱海龙;;52例肺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舌象分析及病机临床研究[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张科丽;;胡晓华教授治疗不全流产经验介绍[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艳琳;陆智义;;陆智义主任医师辨治崩漏经验[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春;寿胎丸加味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时思毛;补肾宁对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生殖机能调控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晓滨;坤宁安对围绝经期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曲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宋洁;“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致肾阳虚及补肾阳对小鼠甲状腺轴及睾丸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于定荣;以慈航丹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叶茂;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周冠中;体质评估的关键因素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姜迎;情志因素对去卵巢大鼠脑神经递质、内分泌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张纯菁;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下病湿热下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波;中药五号栓治疗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春梅;绝经前后诸证肝气郁结型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微;化瘀消ve汤保留灌肠治疗陈旧性宫外孕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耿秋丽;补肾活血汤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周敏易;中药五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湿热下注证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罗湘姣;寿胎丸干预反复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母胎界面SOCS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树怡;补肾化瘀方对PCO模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膜上INSR和IGFR基因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刘超萍;妇科止血消痛颗粒对产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谦;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邓菁瑛;寿胎丸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母胎界面TNF-α及IL-4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文珍,刘道芳;紫参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何宗宝;胡玲;沈晓明;朱齐超;;电针不同组合穴位对围绝经期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调节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黄克强;更年期综合征的手法治疗[J];按摩与导引;2000年04期
4 肖炜;;中药对去势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马珊;辨证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5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1998年05期
6 王晓萍;从奇经论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J];中国医药学报;1995年04期
7 陈家旭;万霞;胡立胜;;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11期
8 朱旭华;程玲;富冬梅;;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2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刘春杰;纪凤兰;董立珉;刘郁;;二仙汤对更年期肾阳虚大鼠的影响[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丁燕;;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妙霞;针药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聂广宁;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刘格;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与KI、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的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弘;针刺膀胱经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洪波,杨晓钊;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广西医学;2001年05期
2 汪莉,李少银;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治新模式初探[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3期
3 冯娟;肾肝心三脏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付国勤,柯翠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及防治浅谈[J];中国乡村医药;2005年08期
5 宛超,刘珊;评价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学简述[J];华南预防医学;2005年05期
6 申莉瑛,刘瑞珍,李幼东;围绝经期综合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9期
7 陈晓燕,游华蓉;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J];四川医学;2005年01期
8 付国勤;余丽侠;;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2期
9 苏忱;李骥;董培平;;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6年02期
10 张春玲;宋昌红;徐慧;;王子瑜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陕西中医;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李灿东;梁文娜;李红;;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特点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文娜;林雪娟;李灿东;李红;王洋;;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邓高丕;袁烁;叶慧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治规律探讨[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剑萍;李芬;林永洁;盛秋;于学文;张欣文;;西安市高校教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调查[A];第二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龚瑾;丁莎;;理气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7年
6 夏亦冬;胡国华;;补肾疏肝法合雌激素减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7年
7 陈颖异;;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的综合认识与诊疗[A];医学科研成果与应用[C];2011年
8 杨敏;李灿东;梁文娜;李红;;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研究[A];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杨鉴冰;;静心宁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梁文娜;李灿东;高碧珍;李红;杨敏;王洋;;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病理与雌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关爱女性 关注围绝经期综合征[N];成都日报;2004年
2 王春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值得推广[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季楠;潮热偶尔缠身 别急着用激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顺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冯娟;从肾肝心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林吟,
本文编号:95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95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