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度牵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曲度牵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颈椎病 牵引术 颈椎曲度 表面肌电图 颈部肌肉
【摘要】:目的评价曲度牵引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Youth cervical spondylosis)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普通坐位电脑枕颌套牵引的优点。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尝试利用客观量化指标评价曲度牵引的临床疗效,为今后青年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随机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坐位电脑枕颌套牵引;实验组给予颈腰椎三维曲度牵引仪进行曲度牵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与疗程均相同,每次治疗30min,每天1次,每周连续治疗5天,疗程共4周。两组患者均接受以下指标测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个时间点的颈椎曲度、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颈椎曲度、表面肌电RMS值、VAS及NDI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颈椎曲度、表面肌电RMS值、VAS及NDI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颈椎曲度测量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在颈椎曲度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颈椎曲度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P0.05)。(2)表面肌电RMS值测量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在头侧屈、头后伸时,记录RMS值比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也有所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在VAS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VAS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1)。(4)NDI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在NDI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NDI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P0.01)。结论(1)曲度牵引运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重塑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最大程度上恢复了患者正常颈椎生理前曲,不但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颈肌疲劳,改善患者颈椎功能,还从根本上消除了青年颈椎病致病因素,最终以期达到预防颈椎病再发的目的,是一种具有可行性且安全性高的临床治疗方法。(2)颈椎曲度和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s EMG)作为无创的、客观的量化的评价指标,在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 牵引术 颈椎曲度 表面肌电图 颈部肌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1.55
【目录】: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6
- 实验仪器6-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1 前言12-13
- 2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13-17
- 1.当代医学对颈型颈椎病的认识13-16
- 1.1 颈椎的解剖结构及作用13-15
- 1.2 颈椎基本生物力学特点15-16
- 1.3 颈型颈椎病发病机制16
- 2.颈型颈椎病治疗概况16-17
- 3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17-26
- 1.临床资料与方法17-19
- 1.1 一般资料18
- 1.2 纳入标准18
- 1.3 排除标准18
- 1.4 剔除标准18
- 1.5 脱落处理18-19
- 2.研究方法19-21
- 2.1 随机分组方法19
- 2.2 治疗方法19
- 2.3 综合疗效评价19-21
- 2.4 统计学分析21
- 3.结果21-26
- 4 第三部分 讨论26-30
- 1.颈曲异常与青年颈型颈椎病的关系26
- 2.青年颈椎病特点26-27
- 3.颈椎牵引作用特点的比较27-29
- 3.1 临床现有牵引的作用机制及不足之处27
- 3.2 曲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特点27-29
- 4.观察指标的选择及其意义29-30
- 5.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30
- 5 第四部分 结论30-31
- 6 参考文献31-36
- 附录36-41
- 致谢41-42
- 综述42-51
- 参考文献49-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明珠;崔韶阳;赖新生;唐纯志;王曙辉;郑盛惠;张丽雯;郭元琦;;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斜方肌表面肌电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5年05期
2 钟敏莹;贺青涛;吴思平;张熹煜;;浮针配合伸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08期
3 王涛;周理乾;孙孟锟;樊国锋;樊民义;黄范利;徐洪海;;6种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年04期
4 刘立安;王蕾;;基于表面肌电图电针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02期
5 马明;张世民;;青年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4年09期
6 谢建谋;陈志强;郭伟;陈庆辉;林小晓;阙秀琴;虞露长;苏泽剑;;针刺颈夹脊三侧线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年09期
7 甘宗东;陈代陆;徐永清;吕桦;王彦;;颈椎曲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4年08期
8 汪芳俊;魏威;廖胜辉;任宏宇;范炳华;;前屈位不同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骨伤;2014年07期
9 王磊;王伟;张永兴;任龙喜;;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其颈椎生理曲度及活动范围的中远期随访[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年03期
10 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1060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06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