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兔股骨近段各部位微细结构观测及其在诱发ANFH后的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17-11-30 08:06

  本文关键词:兔股骨近段各部位微细结构观测及其在诱发ANFH后的动态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股骨近段 解剖 微型CT 骨微结构 股骨头坏死 股骨近段 骨微细结构 组织学


【摘要】:第一部分兔股骨近段各部位微细结构观测目的:研究兔股骨近段骨小梁的走行方向、骨分析参数及组织学等特点,探讨兔骨小梁压力、张力曲线的分区情况。方法:取12月龄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综合分析兔后伸体位时重力传导方向、股骨近段肌肉分布情况、MSCT、Micro CT扫描所得股骨近段骨质、骨小梁分布、形态、骨分析数据和组织学特点。结果:兔后肢呈后伸位时,股骨近段与地平面呈90°。股骨近段骨小梁呈以下分布:兔股骨大转子骨小梁由外上向内下走行,内下份骨小梁与股骨颈顶部横向走行的骨小梁相融合。股骨头骨小梁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内中份骨小梁与股骨颈内下部骨小梁连续,呈内上向外下走行。小转子骨小梁由内上向外下排列,较局限于股骨小转子区。第三转子骨小梁走行近水平。股骨头、颈、股骨小转子的BMD值和BV/TV值较股骨大转子、股骨第三转子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股骨头、颈、股骨小转子的Tb.Sp值较股骨大转子、股骨第三转子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股骨头、小转子Tb.Th较股骨颈、第三转子、大转子大(P0.001)。组织学观察各部位空骨陷窝率均小于20%。结论:兔股骨近段骨小梁可分成4组,股骨头和股骨颈由内上向外下走行的骨小梁定义为第1组,即主压力曲线。股骨大转子与股骨颈顶部由外上向内下走行的骨小梁定义为第2组,即主张力曲线。股骨小转子由内上向外下走行的骨小梁定义为第3组,即副压力曲线。股骨第三转子骨小梁呈近水平走行,定义为第4组,即副张力曲线。其中兔与人的第2、3、4组骨小梁形态具有差异。第二部分兔ANFH早期股骨近段微细结构动态变化目的:应用激素联合脂多糖建立的早期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研究股骨近段骨微细结构与组织学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应用改良激素联合脂多糖建立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分别在注射药物后1、2、3、4周分别处死模型组5只兔,空白对照组采用第一部分正常兔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对双侧股骨近段行解剖观察、Micro CT观察和组织学HE观察。统计方法为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同一部位左右股骨相关指标不同时点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不同时点的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检验。不同时点指标诊断价值的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检验水准均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体标本仅能观察模型组第1周到第4周股骨头顶部及前后份颜色逐渐变成暗红色,范围逐渐变大,股骨头顶部逐渐变扁平,但骨质未见明显塌陷。组织学观察发现模型组第1周到第4周股骨近段各观察部位的空骨陷窝率均25%。Micro CT冠状面、三维重建可发现模型组第1-4周股骨近段各区域透光度增强,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稀疏,股骨头骨小梁稍增粗,股骨颈、股骨小转子前期骨小梁粗细变化不明显,其余部分骨小梁逐渐变细。骨分析BMD测得模型组各时间段的股骨近段各观察部位BMD值均小于对照组,且几乎呈随时间延长BMD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且各部位BMD值具有诊断价值。各部位不同周次的BV/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大转子0.001、P股骨头=0.028、P股骨颈0.001、P第三转子0.001、P小转子=0.001),几乎均呈现随时间延长BV/TV降低的趋势,且各部位与对照组恒定出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周数为第4周,各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得第4周各部位的BV/TV测量值具有诊断价值,诊断值均小于对照组。各部位不同周次的Tb.Sp差异除股骨颈(P股骨颈=0.108)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大转子0.001、P股骨头=0.011、P第三转子0.001、P小转子0.001),均呈现随时间延长Tb.Sp增大的趋势。大转子、股骨头、第三转子、小转子Tb.Sp与对照组呈现差异的周次从第一周就开始。各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得第一周以后大转子、第三转子、小转子Tb.Sp值具有诊断价值,有诊断价值的模型组Tb.Sp值均大于对照组。各周次大转子、小转子的Tb.Th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大转子=0.058、P小转子=0.088),股骨头、股骨颈、第三转子Tb.Th与对照组均出现差异的周次为第三周。且第三周后Tb.Th值具有诊断价值,股骨头Tb.Th较对照组大,余有诊断价值的Tb.Th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变细。结论:组织学能体现股骨近段各解剖部位的骨细胞的改变,但难对骨小梁的形态进行评价;Micro CT的MPR及三维重建能大体展示骨小梁的形态变化;Micro CT骨分析参数中,BMD能最早的反映各部位的骨量的变化,但要更全面、有效的观察骨小梁的形态结构改变,推荐在第4周时应用骨分析的相关参数进行观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股骨头的Tb.Th会增厚,股骨小转子的Tb.Th改变不明显,股骨颈在第三周后Tb.Th改变才明显,其余部位的Tb.Th变小。BMD、BV/TV几乎均逐渐变小,Tb.Sp的值逐渐变大,且变化趋势均为股骨大转子、股骨第三转子(张力曲线)的变化速度大于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小转子(压力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8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虎;;股骨近段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7年06期

2 刘正平,徐印坎,张文明,张文林,刘洪奎;人工股骨近段加全髋关节置换术(摘要)(附5例报告)[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4年06期

3 刘正平,徐印坎,张文明,张文林,刘洪奎;人工股骨近段加全髋关节置换术(附五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4 徐青镭,万年宇;股骨近段畸形与全髋关节置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15期

5 沈建国;郭亭;曾晓峰;赵建宁;周利武;;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的治疗策略[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6 薛文东,戴\戎,汤亭亭;股骨近段髓腔计算机测量方法[J];医用生物力学;2000年02期

7 臧杰;郭卫;杨毅;姬涛;张熠丹;;双动型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段肿瘤的疗效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年01期

8 魏波,李光灿,梁捷予,李康华;股骨近段解剖学参数分析及对内固定设计的指导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9 徐南伟;孙荣彬;王禹基;侯丽丽;赵峰;;组配式髋表面置换股骨头假体植入后股骨近段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8年06期

10 孔庆迎,刘丛建,闫振东,杨自兵,李卫兵,王卫东;股骨近段交锁钉固定术中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卫;李伟;徐少文;杨迪生;赵光锋;;去卵巢大鼠股骨颈力学强度与股骨近段髓腔面积的时序性变化[A];2005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曦;兔股骨近段各部位微细结构观测及其在诱发ANFH后的动态变化[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海波;股骨近段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小彪;定制型假体修复重建股骨近段大段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何鑫;股骨近段骨干组配式假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38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238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