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1 03:31

  本文关键词: Masquelet技术 下肢 感染性骨不连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加,骨折开放伤的病例也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慢性骨髓炎的发生率增高。而慢性骨髓炎是由一种或多种微生物感染引起骨或骨髓的长期炎症反应,使骨折端感染持续存在,导致骨折迁延不愈,从而形成感染性骨不连。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未治愈所导致的慢性骨髓炎,尤其发生再病理性骨折,也会导致感染性骨不连的发生。感染性骨不连涉及感染和骨不连两大难题,常常伴有软组织缺损,多处窦道,骨髓炎,骨外露,邻近关节僵硬,多重耐药菌感染,肢体不等长,复杂畸形等。此类感染性骨不连病程常常迁延难愈且有高复发风险,甚至需要医生不得不行截肢术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在治疗方面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最困难和棘手的难题之一。随着对感染性骨不连认识的深入,治疗理念的发展,目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原则已趋于统一,主要治疗原则是优先清除感染,将感染性骨不连变成无菌性骨不连后,再行骨不连的治疗。虽然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原则已趋于统一,但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目前主要有四种方法:(1)清创、植骨;(2)游离组织转移(骨组织,软组织或两者兼有);(3)富含抗生素的骨水泥;(4)Ilizarov技术。Masquelet技术一期针对治疗感染性骨不连在彻底清创的前提下通过在大量失骨区灌注骨水泥以诱导形成诱导膜,从而为骨的形成和巩固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并能够刺激诱导膜的形成;二期诱导膜内行松质骨植入,被证实为一种有潜力的新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包括18例经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实行手术在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性别: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2岁;病因:1例为血源性骨髓炎,17例为创伤性骨髓炎;感染部位:腓骨1例,股骨7例,胫骨10例;感染病程:感染时间为至少3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4例患者骨折区有窦道形成,可见不同程度流脓或渗液。7例骨折出现内固定装置断裂,肢体存在短缩、畸形。所有患者均采用Masquelet技术分2阶段进行治疗:第1阶段先对病灶进行彻底的清创,外固定架固定患肢,将混有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塑型后植入骨缺损处,最后保证无张力缝合。第2阶段逐层切开并分离软组织后,显露并小心切开诱导膜,将里面的骨水泥取出,然后将移植骨植入诱导膜腔里,最终逐层关闭。通过观察一期术后骨感染的治愈率、复发率,切口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有无红肿,窦道及分泌物。二期随访根据影像学评价和功能评价两个方面。结果: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共18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2个月。一期16例患者术后体温正常;患肢无炎症表现;创面愈合;血沉与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范围;以上情况保持8-12周无变化。2例患者在术后8-12周时出现皮温高,血沉与C反应蛋白超出正常范围,出现骨感染的再次复发;该骨感染复发病例再经病灶清除术均获得骨感染的控制。一次彻底清创术后对感染控制率为88.9%(16/18)。18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经Masquelet技术植骨后无炎症复发,且17例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了影像学骨愈合,1例骨延迟愈合。6个月内骨折愈合率可达94.4%。18例患者根据Johner-Wruch评价标准对下肢功能进行评估,其中优11例,良4例,可3例,总优良率83.3%。结论:1、Masquelet技术在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中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特点。2、Masquelet技术在重建感染性骨缺损中,重建长度可达10cm以上,植骨区骨愈合率较高。3、病例组例数较少,需继续完善病例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立新办;吴志华;;174种“新出现的疾病”研究发现新感染性疾病75%为人畜共患[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21期

2 ;2007年度感染性疾病前10位新闻[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年02期

3 施碧胜;袁正宏;;新发感染性疾病[J];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01期

4 ;小儿感染性疾病致病机制及其中医药防治培训会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年06期

5 吕玮;;感染性疾病与发热[J];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10期

6 李彬生;;应用祖国医学治疗感染性疾病[J];湛江医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7 樊成辉,,王国俊,蔡雄,刘志民;感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的初步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年04期

8 韦敏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文选;1995年02期

9 彭文伟;感染性疾病概述——感染性疾病(1)[J];新医学;1996年09期

10 严桂兰;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治疗感染性疾病30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时军;王永怡;;免疫调节剂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王燕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翁心华;;当前感染性疾病领域的一些热点与证据[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华芳;应子勇;徐卫星;;感染性疾病对我国居民的危害性探讨[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陆一鸣;;感染性疾病的急诊实验室检查[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李小珊;王咏梅;闵晓雪;田苏艳;陈细武;;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应注意的问题[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罗超应;郑继方;谢家声;罗永江;李锦宇;辛蕊华;王贵波;;动物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困惑与科学观念转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邵京;;边疆·道德·治理:以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9 陶然;华春珍;胡颖姿;尚世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郑佳佳;许红梅;;1627例儿童肝功能损害病因及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海青;我们该怎样对抗感染性疾病[N];人民日报;2003年

2 王小衡;幼儿感染性贫血莫惊慌[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刘文山;发热与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马志高;发热与疾病[N];民族医药报;2009年

5 高威荣;全市第三届肝病及感染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在肿瘤医院召开[N];武威日报;2008年

6 ;感染性疾病检测酝酿革命[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记者 李天舒;感染性疾病防控需加大国际合作[N];健康报;2012年

8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于长水;致病双因素 防治两途径[N];健康报;2007年

9 袁立新 吴志华;专家关注“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加强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明;80例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及中医辨证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秀彪;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郑佳佳;1627例儿童肝功能损害病因及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艳华;住院小儿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流行趋势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5 玛丽叶古·阿吾提;272例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6 刘爱妮;脐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婴儿期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韦永孜;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8 李晓庆;CR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先天免疫临床意义[D];蚌埠医学院;2011年

9 夏浩;131例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黄守先;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数据库建立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02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502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