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26 09:47

  本文选题:多发创伤 + 骨折 ; 参考:《重庆医学》2017年19期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治疗的124例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DCO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结果 124例患者经DCO治疗后,120例(96.77%)存活,4例(3.23%)死亡。120例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3%,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肺部感染1例、血栓2例、膈下脓肿1例。术后pH、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理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I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治疗中应用DCO技术能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风险,减少并发症,减轻创伤程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CO-injury control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August 2016, the clinical data of 124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fractures and multiple injuries were collected from Dalo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CO,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indexes and injury sever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CO), pulmonary infection (1 case), thrombus (2 cases), pulmonary infection (1 case) and thrombus (2 cases) were 5.83%. One case of subphrenic abscess.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such as pH, body temperature,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T) and interleukin-6 (IL-6)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IS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P 0.05). Conclusion DCO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vital signs, improve the treatment rate, reduce the risk of death,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trauma in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with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骨科;重庆市东南医院骨科;
【分类号】:R6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荣林;张剑;卫子然;王来根;;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的建立与教学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年06期

2 李启荣;;损伤控制在腹部外科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2期

3 王一镗;积极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1期

4 李德辉;孙备;;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年08期

5 李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6 王爱国;金鸿宾;王志彬;;损伤控制骨科的理念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7 任建安;黎介寿;;损伤控制性复苏[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8期

8 孔伟;王艺;王庆宝;;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9 ;2008骨科损伤控制与微创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09期

10 ;2008骨科损伤控制与微创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翰博;陈嘉勇;;损伤控制技术的运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良华;宋应梅;易洪城;熊屹;;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耀宗;马军;;骨科损伤控制的理论与临床应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陶金国;詹友达;卢刚;李洪兵;谢勇;李懿;;损伤控制在同一肢体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孙培龙;王洪升;胡静波;;损伤控制性手术[A];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华森杯”灾害医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6 李剑;陈自力;;损伤控制技术相关基础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暨创伤脓毒症、中毒救治新进展推广学习班、灾害医学研究进展高级研讨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薛晓艳;;损伤控制理念和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跃宇;郭润生;徐琴;;损伤控制初步探索[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唐涛;许在华;;损伤控制性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韩敬凛;费正奇;姥伟;;应用损伤控制策略救治严重多发骨折24例体会[A];宁夏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龚怡 杨丽佳;损伤控制性外科模式以人为本[N];健康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石秀霞;失血性休克的损伤控制复苏中肾阻力指数对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杜薇;低温环境下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猪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北岳;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传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破裂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5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805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