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miR-155-5p通过调节SOX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侵袭与迁移

发布时间:2018-05-03 02:03

  本文选题:乳腺癌 + MCF-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55-5p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调控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SOX1)蛋白表达的机制,探讨其对MCF-7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上调或下调miR-155-5p的表达,采用小室迁移实验(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OX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SOX1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55-5p与SOX1mRNA的3'-UTR结合情况。结果上调miR-155-5p,MCF-7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增强,SOX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反之,抑制miR-155-5p,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减弱,SOX1表达上升(均P0.05)。随后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55-5p可与SOX1mRNA 3′-UTR端的特定序列结合,调控SOX1表达转录后水平。结论 miR-155-5p通过抑制SOX1的表达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侵袭与迁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microRNA-miRNA-miR-155-5p associated with tumor in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sex-determining Y frame protein (1(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1) i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CF-7, and to explore its effect o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MCF-7.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miR-155-5p was up-regulated or down-regulated i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CF-7. Cell migration was detected by transwell assay. The expression of SOX1mRNA and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SOX1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the 3'-UTR binding between miR-155-5p and SOX1mRNA was detected by double luciferase report assay. Results upregulation of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miR-155-5pMCF7 cells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SOX1 mRNA and protein (all P0.05A), whereas inhibition of miR-155-5p decreased the ability of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MCF-7 cells to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SOX1 (all P0.05A). The subsequent double luciferase report showed that miR-155-5p could bind to the specific sequence of SOX1mRNA 3'-UTR terminal and regulate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level of SOX1 expression. Conclusion miR-155-5p can promote the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CF-7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SOX1.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皮肤美容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核医学科;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淑玲;人类乳腺癌的遗传学研究新进展[J];菏泽医专学报;2000年03期

2 赵宪琪;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1年03期

3 郭艳丽,宋善俊;两种不同乳腺癌细胞系组织因子表达与细胞转移力比较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9期

4 张霖;杨毅;魏熙胤;史玉荣;王瑞;刘洪隐;姚智;牛瑞芳;;热疗逆转乳腺癌细胞系耐药的实验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4期

5 徐兵河;;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6期

6 陈健;张旭;田茹;刘艺;董红梅;郭瑞峰;梁化印;;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7 孙士鹏;高磊;朱瑞丽;潘宗岱;刘贵建;;Abraxas c.1082G>A突变与中国散发性乳腺癌易感相关性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4期

8 ;乳腺癌[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10期

9 朱新生,王明丽,王成友,段梅珍;乳腺癌p~(16)基因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颜明,周俊,翁立红,顾文祥;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系第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桑梅香;单保恩;耿翠芝;杨瑞玲;王玲;;肿瘤抗原MAGE-A4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陆宇嘉;艾晓杰;李伟;;E2F3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系中基因表达影响的差异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桑梅香;耿翠芝;单保恩;;p73α与14-3-3σ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常苗苗;王芳;欧阳晓晖;贾永峰;杜华;师永红;;HIF-1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A];第九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暨2011年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摘要集[C];2011年

5 郭宝红;宋立兵;张玲;廖文婷;冯艳;刘万里;李满枝;曾木圣;;Mel-18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吕新全;邓青;李惠翔;;沉默β-catenin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干/祖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及细胞生长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7 马骥;赵庆利;刘文超;;RhoA在缺氧诱导的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8 石永进;韩艳秋;武淑兰;;小檗胺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韩国鸽;张懿敏;范彪;魏蕾;;活化的Rac1正性调节VASP及其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迁移侵袭中的作用[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杨守晖;刘芝华;;miR-34调控Fra-1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剑锋;尿茶多酚、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晓霞;用于研究CXCR4和Survivin启动子活性的重组腺病毒构建及其在乳腺癌细胞系的转录靶向性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郭辉;6q25区域和CDC27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辜美佳;人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慧;1、miR-498、miR-let-7d及miR-let-7e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2、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赵晓平;TGF-β1对MCF-7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7表达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牟坤;乳腺癌肿瘤细胞增殖、染色体不稳定性及CCND1和chk1基因改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新燕;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2 范秀丽;乳腺密度、血清瘦素水平等相关因素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唐筱容;乳腺癌细胞系分泌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张佳佳;长春、上海两地乳腺癌疾病构成比及临床相关因素初步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韬;LincRNA HOTAIR诱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6 刘继永;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中琦;三阴性乳腺癌中角蛋白5/6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矫爱红;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和耐药性血清标记物[D];青岛大学;2011年

9 贾志龙;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安超;4.1B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侵袭能力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36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1836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