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体外转染对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兔ACL的生物力学及影像学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8 07:44

  本文选题:腺病毒 + 转化生长因子β1 ; 参考:《南华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部分,其损伤在膝关节的运动损伤中很常见。由于ACL断裂后愈合能力较差,目前采用自体肌腱重建ACL已成为主要手段之一,而自体游离多股Hamstring腱是目前生物力学性能最好的自体移植物,且是一种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的移植材料。早期愈合是保障重建韧带最终功能及疗效的重要条件,然而临床上传统的Hamstring腱移植也同样可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愈合时间过长等。有研究表明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对皮肤组织有促进愈合作用,但对腱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则几乎未见报道。本实验使用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转染对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兔ACL,通过对术后腱骨界面大体形态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研究,探讨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转染自体Hamstring腱后对ACL损伤重建的影响。【方法】术前构建携带TGFβ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 TGFβ1(由上海和元生物公司提供),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重2.0±0.4 kg,2-3月龄,随机分为A、B、C三组,以实验兔两侧后肢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自体Hamstring腱作为ACL重建物。A组自体同侧转染TGFβ1的Hamstring腱重建ACL,即Ad TGFβ1转染组(实验组);B组自体同侧转染了腺病毒空载体Ad GFP的Hamstring腱重建ACL,即Ad GFP转染组(空载体对照组);C组自体同侧Hamstring腱重建ACL组,即DMEM处理组(空白对照组)。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每组4只实验兔分别术后在2周、4周、8周、12周四个时间点处死,观察、记录移植物大体外观,应用三维CT扫描,数字图像工具测量和记录骨隧道关节腔入口内部直径,获得的内口直径与原始骨隧道直径(2.0mm,钻头直径)之差,得到骨隧道扩大的宽度数据;并通过CT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骨隧道腱骨界面新生骨组织骨密度值。生物力学检测仪测量骨-移植物-骨的最大拉伸载荷、刚度等生物力学特性,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比较四组不同时间点移植物重建ACL后的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的特性。【结果】1.解剖学大体形态实验兔生长状况均良好,重建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尚佳,膝关节抽屉试验和lachnman试验均为阴性。所有的实验动物的膝关节周围均未见明显红肿,切口良好,无感染及裂开等现象,在术后第2周后,B组解剖发现有1例发生关节内感染,A组1例股四头肌及关节腔内长满淡黄色鱼肉样肿块组织,其余的关节腔内有少量积液及大量滑膜增生,移植肌腱与周围组织粘黏紧密,其边界区分困难,未出现关节腔红肿及积脓,其内移植物结构完整,呈白色条索致密结构。劈开骨隧道可见:在术后第2周,A组骨隧道入口内部大量疤痕组织长入;在术后第4周时,A组类似软骨样组织出现,且完全覆盖骨隧道内口,这种似软骨样组织在B组、C组第8周部分才出现,第12周,A、B、C三组完全被软骨样组织覆盖。2.影像学CT观察对每组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均方差齐性。每组两两比较,在术后第4、8、12周,A组较B、C组骨隧道入口内部直径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8、12周,A组在骨隧道腱骨界面新形成骨组织的骨密度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物力学检测在术后第2周,A、B、C三组肌腱移植物分别出现7例、6例、7例骨隧道中拔出,1例、2例、1例肌腱撕裂的情况,各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4周,A、B、C三组肌腱移植物分别出现6例、6例、7例骨隧道中拔出,2例、2例、1例肌腱撕裂的情况,各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周,A、B、C三组肌腱移植物分别出现1例、6例、6例骨隧道中拔出,7例、2例、2例肌腱撕裂的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B、C组三组肌腱移植物分别出现1例、2例、2例骨隧道中拔出,7例、6例、6例肌腱撕裂的情况,各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周,每组最大拉伸载荷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4周、8周、12周A组的最大载荷较B、C两组明显增高,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之下,在B组及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每组的刚度增加,但是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TGFβ1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兔Hamstring腱重建ACL的生物力学及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转染对实验家兔自体Hamstring腱重建ACL早期恢复腱骨界面的结构及功能有一定作用。
[Abstract]: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ACL )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able knee joint , and its damage is common in the movement injury of the knee joint . A 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 Ad TGF 尾 1 ( supplied by Shanghai and Yuan Bio ) was constructed before operation , 48 rats weighing 2.0 卤 0.4 kg , 2 - 3 months ol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 B and C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In the 4th , 8th , 12th week after operation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one density of the groups A , B and C .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松林;;第4届世界生物力学大会[J];体育科学;2003年01期

2 ;第三届《医用生物力学》编委会[J];医用生物力学;2003年03期

3 许燕,樊瑜波;法医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1期

4 本刊编辑部;生物力学研究文稿的写作须知[J];中国骨伤;2004年11期

5 ;《医用生物力学》更改为双月刊启事[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1期

6 秦岭;;生物力学——一门跨学科的学科[J];医用生物力学;2008年02期

7 龙勉;;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力学学科优先资助领域的思考[J];医用生物力学;2009年S1期

8 姜宗来;;我国生物力学研究发展三十年[J];医用生物力学;2010年S1期

9 樊瑜波;;生物力学在医疗器械设计和跳伞着陆防护中的应用[J];医用生物力学;2010年S1期

10 董礼平;闫巧珍;;步态生物力学进展浅析[J];内江科技;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宗来;;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杨辰;曲峰;;裸足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综述[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樊瑜波;;医疗器械及人工器官的生物力学设计[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成自龙;;人体冲击生物力学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迪丽娜·马合木提;穆合塔尔·沙德尔;哈木拉提·吾甫尔;;维医沙疗中的生物力学问题之探讨[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孟和;钟红刚;;生物力学与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发展[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杨桂通;;探索人体奥秘的古老故事——生物力学孕育期一瞥[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8 杨桂通;;探索人体奥秘的古老故事——生物力学孕育期一瞥[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9 龚璐璐;丁祖泉;高建新;冷晔;;数字散斑相关法及其在医用生物力学领域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振田;吴小涛;;生物力学中多频振动技术治疗的现状和展望[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汪雪姣 林岚;辛勤耕耘在生物力学园圃中[N];科技日报;2004年

2 黄盈盈;走出困境 向高尖端领域发展[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王美宽;运动品牌重视核心竞争力塑造[N];中国服饰报;2008年

4 陈云飞;上海岳阳医院 推拿项目获地方科技一等奖[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硕贵;动态记忆应力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2 苏佳灿;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记忆生物力学研究——骨盆、髋臼三维模型仿真、力学模拟与有限元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张美珍;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因素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赵文志;活骨组织应力与重建适应实验及其生物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连志强;骨骼材料与结构的性能仿真及重建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强;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曹正霖;人工寰齿关节研制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8 孔亮;B/2类骨质下种植体宏观结构的生物力学优化设计和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9 王旭;足三维有限元建模第一跖列与(?)外翻关系的临床与生物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猛;三种sMCL和POL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伟明;腺病毒介导TGFβ1基因体外转染对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兔ACL的生物力学及影像学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3 纪祥;拇指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振胤;足踝生物力学动态仿真器的多轴运动和力协同控制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董春海;髋关节生物力学电测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6 姬树青;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注射对肌腱生物力学和病理学方面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勃;下肢植入式骨整合假肢的生物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王哲;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黄金鑫;纵跳的人体下肢运动仿真与生物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杨颖;低强度脉冲超声对新生骨成熟过程的生物力学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4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034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