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基于患者特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1 12:11
【摘要】:目的: 探讨诱发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对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预测及临床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n=403)和未破裂组(n=285),从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年龄、女性及高脂血症类型进行分级分析,得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对两组临床资料的各变量单因素分析研究显示,高血压病(P0.001)、女性(P=0.027)、小于60岁(P0.001)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有显著相关性,而与之相反,糖尿病(P0.001)、高脂血症(P0.001)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高血压病、女性、小于60岁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脂血症能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好发于40-60岁,高血压病、女性是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对40-60岁的中年女性,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更倾向于手术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unruptured aneurysm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better prediction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the patients diagnosed a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aneurysm was ruptured or not. The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smoking and drinking were analyzed, and age, female and type of hyperlipidemia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and these factors was obtained.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data showed that hypertension (P0.001), female (P0. 027), younger than 60 years (P0. 001)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ruptu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Diabetes mellitus (P0. 001), hyperlipidemia (P0. 001)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and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Hypertension, female, under 60 years old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aneurysm rupture, while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can reduce the risk of aneurysm rupture. Conclusion: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is common in 40-60 years old, hypertension, female is the risk factor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diabetes mellitus, hyperlipidemia patients have a lower risk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rupture. Middle-aged women aged 40-60, especially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hypertension, pref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宜波,李卫,王东起;颅内动脉瘤四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1年05期

2 窦朝秀,周玉萍,林世蓉;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观察与护理[J];四川医学;2001年04期

3 毛伯镛;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是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现状的有效途径[J];四川医学;2001年07期

4 张国荣,贾广志,尹华;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魏翔泰,张立杰,王成林;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6 姜士炜;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医师进修杂志;2003年06期

7 姜士炜,杨奎;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放射学实践;2003年05期

8 梁新强,黄航,蒋广元,宋星志,张征军,廖毅超,覃颜;颅内动脉瘤误诊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7期

9 姚维成,韩昆;创伤性颅内动脉瘤[J];青岛医药卫生;2003年06期

10 宋利群;王丹玲;曲红;;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伟军;王义荣;朱先理;方兵;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孙伟军;王义荣;朱先理;方兵;臧国尧;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春华;;旋转DSA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封灏;赵瑞;方兴根;黄清海;许奕;洪波;赵文元;李子付;刘建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林成海;白玉明;邵斌;赵立卫;李阔;;256层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孔玉华;刘志忠;康熙雄;;颅内动脉瘤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中;房正华;周鹏;卞杰勇;周岱;张世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钟鸣;谭显西;赵兵;;对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绮帆;钱锁开;涂杳然;张珑;祝胜;邓磊;温建峰;胡尚伟;熊鹏举;;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贾峥;;一例重症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4 朱凤霞;山铝医院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N];淄博日报;2011年

5 印红霞;颅内动脉瘤须及时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袁波 龙先瑜;颅内动脉瘤 凶险的“地雷”[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记者 胡德荣 通讯员 邱志涛;血管重建术治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N];健康报;2011年

8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9 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匡远深;专用支架栓塞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蒲朝霞;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沙龙金;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168例颅内动脉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伍刚;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葛明旭;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筛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文焕;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万子昂;基于患者特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虞军;全外显子组测序探寻颅内动脉瘤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晓辉;三维DS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苟礼云;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余念祖;组织蛋白酶B在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其对瘤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4 陶莹;颅内动脉瘤患者相关因素对开颅手术预后的影响及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5 许瑞雪;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6 谭延召;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09年

7 李锋;青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8 宗登伟;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王毅;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奇;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195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195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