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

发布时间:2018-11-03 20:22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并检测耐药基因,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6年131例本院普外科诊治的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从切口分泌物中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PCR扩增检测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共分离出16株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8.75%、12.50%、6.25%、12.50%、43.75%和56.25%。PCR检测结果显示,aac(3)-II基因检测阳性率为50.00%、aac(6')-I基因阳性率为12.50%、qnr基因阳性率为18.75%、parC基因阳性率为6.25%、gyrA基因阳性率为6.25%。结论大肠埃希菌对多数常见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但对加替沙星仍敏感;耐药基因分布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有直接关系,及时监测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控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in patients with incisional infection in general surgery, and to detect the drug resistance gen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nti-infection thera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1 patients with incisional infection treated by gener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 to 2016 were collected and Escherichia coli was isolated from incision secretion.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automatic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instrument.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was detected by K-B method, and the resistant genes were detected by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A total of 16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were isolated. The resistance rates of norfloxacin, ofloxacin, ciprofloxacin, amikacin, gentamicin and tobramycin to norfloxacin, ofloxacin, ciprofloxacin, gentamicin and tobramycin were 18.75, 12.50 and 12.50, respectively. 43.75% and 56.25%.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aac (3)-II gene was 50.00AAC (6') -I gene positive rate was 12.50%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QNR gene was 18.75%. The positive rate of parC gene was 6.25%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gyra gene was 6.25%. Conclusion Escherichia coli is resistant to most common drugs, but it is still sensitive to gatifloxacin. The distribution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distribution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in time to control the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作者单位】: 贵州省肿瘤医院;
【分类号】:R440;R61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宽深;吴灵芝;;从血培养中分离出一株不典型大肠埃希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6期

2 惠新枝,甄先梅;从尿中分离出一株产硫化氢大肠埃希菌[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年04期

3 王燕;在腹泻婴儿粪便中分离到一株不发酵乳糖的大肠埃希菌[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1年02期

4 牟云青;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敏分析[J];实用医技;2001年04期

5 李跃旗 ,王军 ,赵蕊 ,王红旗 ,石建时;气相色谱仪鉴别大肠埃希菌初探[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6 武丽华,陶源勇;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比较[J];山东医药;2003年07期

7 王朔,曹照明,周峰;298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及其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8 王朔;王惠民;褚少朋;汪桂华;;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大肠埃希菌定量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9 黄少珍;李震乾;雷旭艳;;125株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胡小英;唐汇群;魏文琼;;儿童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晴晴;周俊;贺娟;;322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情况的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徐颖;;4例大肠埃希菌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A];“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丁贤君;陈琼娜;;105株大肠埃希菌耐药分析[A];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徐彬;周岐新;凌保东;;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分布与耐药相关性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翟静;刘静;;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丁凡;刘国云;栾进;李怡;;中国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规律拟合与推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乔庐东;陈山;孟黎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朱任媛;王辉;孙宏莉;徐英春;谢秀丽;陈民钧;;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王琪;吕媛;马池;杨金辉;郑波;;盐酸安妥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抗菌药后效应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储从家;孔繁林;王树坤;吴惠玲;;149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A];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梅清;磷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体内外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志坚;河南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渊;痰热清注射液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鹏;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资料分析和耐药相关代谢组学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张帅;食源性与医源性大肠埃希菌相关性分析[D];贵阳医学院;2015年

3 孙云婷;贵州省某三甲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质粒流行趋势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4 唐婧娴;ampC与喹诺酮类靶位基因突变在耐多药大肠埃希菌中的探讨[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5 韩健;社区与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及临床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龚林;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应用及NDM-5阳性大肠埃希菌的特征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7 张传明;碳青霉烯非敏感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初步研究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严俊;转座子在耐多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性探讨[D];泸州医学院;2013年

9 张正琼;耐多药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探讨[D];泸州医学院;2013年

10 魏学峰;通辽地区大肠埃希菌耐药分析及其生物膜形成与Ⅰ类整合子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08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08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