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培养、形态学观察以及纯度鉴定目的:通过对新生24h内SD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掌握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方法,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纯度。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乳鼠,用75%乙醇消毒,剪断头,分层剪开皮肤和颅骨,用弯镊取出大脑,置于预冷的DMEM液中,快速剥离出两侧海马组织,在解剖显微镜下去除海马的血管和被膜,用显微剪把组织剪碎,再移入木瓜蛋白酶和DNA酶Ⅰ的混合消化液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消化30 min。用吸管将组织块移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液中终止消化5min,再把组织块移入接种培养基中,用1ml长枪头匀速、轻柔地反复吹打,直至液体变浑浊,没有块状物质,之后过200目的细胞筛。在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计数,制成1x106/ml密度的细胞悬液,种植于多聚赖氨酸处理过的6孔培养板中,每孔加2.5ml,置于37℃,5%CO2的培养箱内培养。6h后全量更换无血清的维持培养基。以后,每隔一天半量换液一次。在第四天的时候,加入终浓度10m M的5fu和尿嘧啶,来抑制胶质细胞的生长。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情况。海马神经元培养7d后,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用荧光标记的MAP-2标记神经元,DAPI标记所有细胞的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孔,分为5组,分别在低倍视野(4×10)和高倍视野(10×20倍)下观察,拍照。计数神经元和所有细胞核的数目,并计算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取均值作为每孔神经元纯度。结果: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元标志物单克隆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MAP-2)抗体和核抗体DAPI荧光染色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鉴定,计算海马神经元纯度约为(91.52±1.70)%。小结:体外培养的原代SD新生乳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典型,且海马神经元纯度在90%以上,能够满足进一步的实验要求。第二部分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对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发育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至第5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1)C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维持培养基(2)K1组:加入氯胺酮,终浓度为100μM(3)K2组:加入氯胺酮,终浓度为300μM(4)K3组:加入氯胺酮,终浓度为500μM。各组继续培养6小时后,固定,用荧光染料V22888染色。之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随机摄取荧光图片,并计算各组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以及平均长度。结果:1树突棘的密度(F=13.298,P=0.002):K2组及K3组与C组比较,数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3组与K2组比较,数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树突棘的平均长度(F=30.440,P=0.000):K2组及K3组与C组比较,数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3组与K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结:氯胺酮对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氯胺酮浓度的升高,其对树突棘的损伤也越明显,其神经毒性作用就越强。第三部分氯胺酮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目的:1应用Westem blot技术检测使用氯胺酮后RhoA及其下游分子ROCK的表达量的变化,以及使用Y-27632后RhoA和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2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标记神经元树突棘,阐明RhoA-ROCK信号通路在氯胺酮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至第5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1)C组(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维持培养基(2)Y组:加入Y-27632,终浓度为10μM(3)K组:加入氯胺酮,终浓度为300μM(4)K+Y组:加入氯胺酮和Y-27632,终浓度分别为300μM和10μM。1将各组再培养6小时后,提取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RhoA和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2将各组再培养6小时后,用V22888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1 RhoA(F=404.774,P=0.000):Y组与C组比较,RhoA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与C组比较,RhoA蛋白表达表达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K+Y组与K组比较,RhoA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ROCK(F=721.413,P=0.000):Y组与C组比较,ROCK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与C组比较,ROCK蛋白表达表达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K+Y组与K组比较,ROC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树突棘的密度(F=11.383,P=0.003):Y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与C组比较,数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Y组与K组比较,数值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树突棘的平均长度(F=26.152,P=0.000):Y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与C组比较,数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Y组与K组比较,数值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氯胺酮可通过激活RhoA-ROCK信号转导通路损伤神经元树突棘,并发挥其神经毒性作用。2 Y-27632可减轻氯胺酮对树突棘的损伤,减弱氯胺酮的神经毒性作用,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结论:氯胺酮可通过RhoA-ROC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神经毒性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锦琰 ,罗非;海马神经元参与空间定位的长时程记忆[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2 翁默;海马神经元的集群放电活动与关联性学习过程的实时对应[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3 ;我校基础部章卫平课题组发现调控海马神经元发育的新机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朱辉;;新生海马神经元的功能与成熟神经元相同[J];国外医学情报;2003年12期
5 李林芳;张永健;吴洋;苗庆峰;胡会青;孟静;;双苯氟嗪对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6年11期
6 陈志勇;王玲;潘振伟;孙丽华;张高小;潘国聘;吕延杰;杨宝峰;;三氧化二砷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秦锦标;周红;郑秀琴;;氟西汀对海马神经元生长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7年04期
8 苗庆峰;张伟;薛健梅;陈雪彦;张永健;;Aβ_(25~35)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双苯氟嗪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22期
9 汤欣;陈益人;周松林;丁斐;;神经再生素促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的研究[J];解剖学报;2008年01期
10 吴洋;张永健;苗庆峰;薛健梅;高霄飞;;双苯氟嗪对谷氨酸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蓓蓓;潘昊;陈娣;谢学猛;杨光田;;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缺失/恢复损伤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敏;崔越;周静文;黄子芮;谢远龙;;海马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卫;郭华;郑建全;刘振伟;刘传缋;;苯环壬酯对烟碱诱发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抑制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刘卫;郭华;郑建全;刘振伟;刘传缋;;苯环壬酯对烟碱诱发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抑制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5 蒋霞;朱传凤;江雅新;孙岚;张英鸽;;海马神经元的原子力显微成像[A];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一)[C];2002年
6 叶伟;裘燕;刘富鑫;钟伟霞;罗建红;;咪唑安定对小鼠海马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7 石素琴;蔡志平;霍东升;石岩;贾建新;;海马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8 蔡志平;霍东升;石素琴;李朝晖;贾建新;方刚;张明;;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体外培养[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9 张明;蒋莉;郭艺;;大鼠海马神经元无血清原代培养及膜电位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胡祁生;陈静芳;王勇;汤剑青;万曙霞;魏劲波;;川芎嗪对海马神经元电活动的调制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海马神经元损伤及保护的纳米级三维构像变化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玮;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SGK1信号途径在海马神经元保护的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静;氧糖剥夺后海马神经元中AP4M1表达变化及其对AMPA受体运输的调控作用[D];郑州大学;2014年
3 陈谦峰;固本健脑法对AD细胞模型的作用及Caveolin-1、P-tau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陈静;缺血后适应对树,
本文编号:2336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