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诱导膜活化灭活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8 09:19
【摘要】: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是困扰骨科医生的主要难题之一,理想的治疗目标不仅要实现骨缺损的快速愈合,同时要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最后恢复患肢的功能。目前经典的重建方法包括自体松质骨移植,Ilizarov技术以及带血管腓骨移植技术,这些方法在四肢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几种骨重建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改进。自体松质骨移植仅适用于修复4-6cm以内的骨缺损,否则移植骨可能被吸收导致骨重建失败。骨搬移技术治疗周期较长,患肢佩戴大体积的外固定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治疗过程极为痛苦,患者不易耐受。带血管腓骨移植技术对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还容易出现骨连接不正、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供骨区和受骨区同时失败的风险和并发症[1-3]。2000年Masquelet等[4]报道了膜诱导技术治疗四肢节段性骨缺损,因为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势逐步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所认可。该技术治疗骨缺损主要通过两期手术完成,首先对骨缺损及周围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的组织,局部填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骨水泥诱导周围形成一层具有生物活性的膜,称为诱导膜,二期(6-8周后)在膜内植入颗粒状自体松质骨修复骨缺损。早期研究显示该技术修复骨缺损成功率高达88%~100%,能够成功修复长达25cm的骨缺损[5-7]。目前认为膜诱导技术治疗四肢骨缺损成功率高的关键因素是骨水泥诱导形成的生物膜,它不仅能维持移植骨的形态,防止移植骨被周围组织吸收,同时能为移植骨成骨提供必须的血供及多种成骨生长因子,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5]。诱导膜能够促进自体松质骨修复骨缺损,在两端骨髓腔封闭的情况下它能否为灭活移植骨提供必需的细胞、血供及生长因子修复骨缺损尚不清楚,同时诱导膜中生长因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亦不明确,这对二期植骨时间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诱导膜与骨膜促成骨活性的异同还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在动物体内建立骨缺损-诱导膜模型,在封闭的诱导膜内植入灭活自体移植骨材料以期修复骨缺损,进而在不同时间点取出诱导膜、骨膜组织,观察诱导膜的结构、生长因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将不同时间点的诱导膜及骨膜蛋白提取液在体外与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干细胞增值、分化情况,从而与骨膜进行比较,初步探讨诱导膜促进灭活自体骨成骨的机制。二、研究目的1、构建兔骨缺损诱导膜模型,膜内植入灭活骨观察诱导膜能否促进灭活移植骨修复骨缺损;2、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及elisa蛋白定量分析诱导膜主要生长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寻找最佳植骨时间;3、提取诱导膜和骨膜的蛋白液与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比较它们的促成骨能力。三、材料和方法1.第三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35±0.12)kg,实验兔一期在双侧桡骨中段制造1.5cm骨缺损,随后填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6周取出骨水泥进行二期处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并根据分组进行不同的处理,每组8只。实验组保留诱导膜并在诱导膜内植入经高温水浴灭活(100℃30min)的自体松质骨,模型组保留诱导膜不植骨,对照组小心去除诱导膜后植入自体灭活骨(100℃30min)。常规条件饲养8、12周后通过放射学检测和组织学检测评估新生骨形成情况。2.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在动物手术室无菌条件下将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造1.5cm骨缺损,同期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2g,缝合手术切口,常规条件下饲养。2、4、6、8周后取出骨水泥,仔细分离周围包裹的诱导膜,同时分离正常骨膜(peristeum)以及肌外膜(epimysium)进行比较,不同时间点诱导膜组织、骨膜、肌外膜具体检测项目如下:①将三种膜组织用甲醛固定后行he染色,观察诱导膜组织结构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与骨膜作比较。②提取膜蛋白组织进行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2angiotensinii(angii),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成纤维生长因子-2fibroblastgrowthfactor2(fgf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含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③提取膜组织蛋白液与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检测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同时尝试分离鉴定诱导膜中贴壁生长细胞。四、结果1.实验兔骨缺损重建模型放射学检测可见二期处理后第8周、12周实验组中新生骨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1),模型组可见少许骨痂形成,对照组未见新生骨形成;第8、12周组织学切片中观察实验组可见软骨细胞形成和骨细胞,成骨明显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仅可观察到纤维连接,未见骨性连接和骨细胞。2.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诱导膜和骨膜均含有分界明显的两层,内层含丰富的血管组织,外层为成纤维和胶原层,2周诱导膜组织水肿明显,中性粒细胞多,炎症反应最明显,血管最丰富,4周后诱导膜的厚度以及血管含量随时间逐渐减小并趋于成熟,同时在诱导膜切片HE染色中观察到软骨内骨化。3.三种膜蛋白提取液ELISA检测结果显示肌外膜中每个时间点各种蛋白含量均较低,诱导膜中的BMP-2、VEGF含量第6周达到高峰,在第6周诱导膜BMP-2的含量高于骨膜(P0.05),其余时间点跟骨膜接近。6周诱导膜中VEGF含量接近骨膜,其余时间点均低于骨膜。诱导膜中FGF2、ANG-II在第4周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骨膜中FGF-2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4周和诱导膜含量接近,诱导膜中ANG-II一直高于骨膜和肌外膜,肌外膜和骨膜ANG-II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发现诱导膜中PGE2的含量随时间改变没有明显的变化,诱导膜与骨膜和肌外膜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种膜标本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肌外膜蛋白提取液的培养基中一直处于较低增殖水平,第2、8周诱导膜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跟骨膜接近(P0.05),第4、6周诱导膜刺激细胞增殖能力大于骨膜(P0.05),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来评价。结果表明第2、8周诱导膜蛋白提取液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方面低于骨膜(P0.05),在第4、6周诱导膜和骨膜培养基中ALP活性接近,第4、6周诱导膜促进干细胞增殖作用最强,同时第4周诱导膜ALP活性高于其他时间点。骨膜和成熟诱导膜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促进作用相当。我们分离培养得到CD44+贴壁细胞在诱导剂条件下能向成骨方向分化,五、结论1.诱导膜在植入骨水泥后4-6周主要成骨相关生长因子含量最高,成骨能力最强,此时是最佳的植骨时间;2.诱导膜生长因子含量及促成骨活性与骨膜接近;3.诱导膜能为移植骨提供生长因子和细胞从而促进灭活移植骨成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锦平,张帆;骨缺损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4年12期

2 赵洪峰;高美霞;;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3 Doron Bar-chen;钟红阳;李佳欣;;针对唇侧骨缺损Ⅰ期植骨及植入植体一例[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年02期

4 吕晓飞;庄龙飞;刘鑫;张志勇;赖红昌;;种植体表面活化修饰对其周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0年03期

5 韩倩;张志宏;刘红红;龚明;鲍军燕;董婧;;犬下颌骨骨缺损自我修复能力的电镜观察[J];安徽医药;2012年03期

6 李平;谭波;王跃;;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2年11期

7 王钟慧;羟基磷灰石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J];广东牙病防治;1996年S1期

8 龚娟;羟基磷灰石在修复牙周骨缺损中的应用[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7年01期

9 韩永台,孟宪国,陈百成;膜诱导技术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10 赵淑贤,朱进才,程政,景娟;生长因子促进牙周骨缺损再生的实验研究[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Doron Bar-chen;钟红阳;李佳欣;;针对唇侧骨缺损Ⅰ期植骨及植入植体一例[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杜志军;王武超;穆世民;李无阴;李培峰;段卫峰;郭绍勇;穆岭;;开放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高辉;肖树军;陈雷;李传福;吴学东;韩丹;;病灶骨切除、微创截骨、骨段滑移治疗感染性骨缺损[A];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小竺;宫苹;;几丁糖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林恒章;潘在兴;叶起清;陈枫;张虹;;骨再生引导膜技术在上颌前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任高宏;余斌;王钢;陈滨;覃承诃;;联合应用显微外科与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7 蔡友治;黄乐怡;严世贵;;纳米材料结合低频超声修复骨缺损的疗效评价[A];2011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仲维剑;李雁;马国武;柴松岭;;骨移植与骨引导再生技术联合应用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赵淑贤;;外周血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犬牙周骨缺损区转化生长因子-B的表达[A];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喻赣鹏;胡宁敏;;改良开放性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A];宁夏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张献怀;新材料修复骨缺损[N];科技日报;2001年

2 张献怀;我国骨缺损修复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黎明;甲壳素衍生物促进骨缺损愈合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王旭霞;膜引导结合Adv-BMP-2局部基因治疗老年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金哲;庆大霉素—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梁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影响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孙明学;强化赋形骨基质在修复骨缺损及骨组织工程中的实验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6 段小军;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缺损的相关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陈建钢;种植周骨缺损修复的基础——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f[;nHAC/PLA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9 鱼兵;腺病毒介导的hBMP-7基因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李林;“补肾壮骨合剂”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延边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明刚;掺锶硫酸钙治疗松质骨骨缺损以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黄传旺;矩形金属垫块在伴有胫骨骨缺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侯佳丽;脱细胞猪心包膜对兔股骨骨缺损引导骨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4 刘鹏飞;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分析[D];南华大学;2015年

5 赵刚;续断皂苷Ⅵ诱导的ADMSCs复合n-HA/CS/TSF支架治疗大鼠桡骨骨缺损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5年

6 汪小华;诱导膜活化灭活自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覃育接;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骨缺损愈合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赵旺;骨诱导活性材料修复犬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敏;神经生长因子与骨粉混合物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韩倩;犬下颌骨骨缺损自我修复能力的电镜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3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93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