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人工关节假体表面采用微弧氧化掺铜二氧化钛纳米涂层的抗菌性能与促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1 11:14
【摘要】:第一部分微弧氧化掺铜微弧氧化掺铜二氧化钛二氧化钛钛纳米涂层纳米涂层的制备及表征检测目的: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将钛金属假体的二氧化钛纳米涂层中注入铜离子,以制备含铜离子的微弧氧化微孔涂层,并检测其表证。方法:在微弧氧化电解液中引入乙酸铜,实验参数为恒流模式下,电压420 V、占空比20%、频率500 Hz、处理时间5 min,电流密度为16.5 A/dm2等,制备含铜离子的微弧氧化掺铜二氧化钛(Cu-Ti O2)纳米涂层,然后检测该涂层的形貌特征、化学组成,以及离子溶出物等表证。结果结果::检测显示在钛金属表面的微弧氧化掺铜二氧化钛(Cu-Ti O2)纳米涂层中,已形成含多孔的纳米级二氧化钛涂层,并同时含有一定浓度的铜离子,而相组成均为锐钛矿Ti O2,涂层的形貌特征和相组成无显著改变。微弧氧化Cu-Ti O2纳米涂层中的各离子成份呈均匀分布,钙磷比为1.68,当浸泡于缓冲溶液中,涂层能向溶液中释放铜、钙、磷等离子。结论论::应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金属微弧氧化电解液中引入乙酸铜,可在钛金属表面氧化膜中掺入铜离子,形成Cu-Ti O2纳米涂层,对涂层表面形貌的相组成无显著影响,并改善了涂层的钙磷比,使其更接近于理想的生物活性材料。第二部分微弧氧化掺铜铜二氧化钛二氧化钛钛纳米涂层纳米涂层的抗菌性能检测目的的::探讨微弧氧化掺铜二氧化钛(Cu-Ti O2)纳米涂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方法:以Cu-Ti O2、Ti O2涂层作为实验组A、B,纯Ti片作为对照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25923为实验菌株。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25923接种与各材料培养2、4、6、8天,观察抑菌效果;将实验菌株与各材料的离子溶出物接种培养2天后,光镜下观察细菌增殖情况;在各材料表面接种实验菌株培养8天后,应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菌增殖情况。结果果::表面抑菌实验结果提示:从培养后第2天起,实验组A(Cu-Ti O2)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应,其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25923细菌密度低于接种浓度,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B(Ti O2)、对照组(纯钛片)无抑菌效应,其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25923细菌密度高于接种浓度,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由实验组B(Ti O2涂层)及对照组(纯钛片)的离子溶出物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25923的细菌混悬液共同培养2天后,光镜下可见有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而实验组A(Cu-Ti O2涂层)的离子溶出物与实验菌株共同培养2天后,光镜下细菌数量稀少,直观差别显著。在实验菌株接种培养8天后,实验组B(Ti O2涂层)及对照组(纯钛片)表面绿色荧光繁多,表面已有大量细菌粘附生长;而实验组A(Cu-Ti O2涂层)的钛板表面绿色荧光稀少,与前两组直观差别显著,提示较少细菌粘附生长。结论论::微弧氧化掺铜纳米(Cu-Ti O2)涂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25923共培养后观察,该涂层具有明确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考虑与该涂层释放铜离子有关。第三部分微弧氧化掺铜铜二氧化钛二氧化钛钛纳米涂层纳米涂层层对成骨细胞对成骨细胞MC3T3-E1生物物活性的影响活性的影响目的的::探讨微弧氧化掺铜二氧化钛(Cu-Ti O2)纳米涂层对成骨细胞MC3T3-E1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以Cu-Ti O2、Ti O2涂层作为实验组A、B,纯Ti片作为对照组,分别按一定的密度接种MC3T3-E1细胞进行培养。应用扫描电镜在24小时观察成骨细胞在各材料表面的粘附铺展情况;在4天和8天后,采用荧光染色法(碘化丙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在各材料表面的增殖数量;在2,4,6和8天,分别应用MTT法检测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增殖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情况,以磷酸对硝基苯酚底物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标志物I型胶原(Col I)、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OC)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果::电镜扫描观察提示,培养24小时后Cu-Ti O2组的成骨细胞铺展优于其它两组;荧光染色结果直观提示,在第4天和8天,Cu-Ti O2涂层表面成骨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两组;MTT检测结果表明:Cu-Ti O2组在第4天和6天其表面成骨细胞增殖数显著多于其它两组(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培养第4,6天时,Cu-Ti O2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则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而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各组ALP活性随培养时间而渐增,Cu-Ti O2组在第4,6天时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P、Col I及OC基因表达均随培养时间而渐增;Cu-Ti O2组中,ALP基因在第4,6天时,Col I基因于第6,8天时,OC基因在第8天时,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论::通过微弧氧化掺铜二氧化钛(Cu-Ti O2)纳米涂层与成骨细胞MC3T3-E1共培养观察,提示Cu-Ti O2涂层具有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粘附铺展、增殖及分化活性的作用,促进人工假体与宿主骨组织的骨键合,符合新型人工假体研制的材料学要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R318.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良;徐伶俐;葛世荣;;钛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结构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7年05期

2 王淑艳;夏永平;陆正萍;彭赞瑜;胡芮;;电解液组分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5期

3 刘亮;郭锋;李鹏飞;娅娅;;钛生物种植体表面微弧氧化膜制备的电解液研究[J];表面技术;2009年03期

4 潘明强;韦东波;迟关心;狄士春;;恒流微弧氧化工艺参数对膜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9年07期

5 李翠玲;欧阳贵;;6063铝材微弧氧化最佳电流密度和槽液温度的探讨[J];材料保护;2010年04期

6 赵晖;朱其柱;金光;原瑜;万智来;;硅酸钠对TC4钛合金微弧氧化电极参数及陶瓷膜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1年02期

7 赵晴;朱文辉;王帅星;宁铮;;微弧氧化TC4钛合金与金属电偶的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1年04期

8 薛文斌,邓志威,李永良,陈如意,张通和;Ti-6Al-4V在NaAlO_2溶液中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织结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3期

9 姜兆华,姚忠平,李延平,吕彦冬,孙学通;磷酸盐对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1期

10 付涛,憨勇,黄平,徐可为;微弧氧化-水热合成生物活性二氧化钛层的结构与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锁杰;钛合金微弧氧化表面改性耐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7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397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3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