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铁蓄积对去势大鼠内源性皮肤老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5 00:53
【摘要】:铁作为生命活动的微量元素,可参与氧的运输及储存、细胞DNA的合成和参与各种金属酶的合成并影响其活性,是细胞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当铁在体内蓄积时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影响心脏、肝脏、内分泌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绝经后女性雌激素降低,同时组织内存在铁蓄积现象,已有研究表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与皮肤内源性老化相关,而铁蓄积则可能是绝经期女性内源性老化的另一危险因素,因此绝经期女性皮肤的内源性老化除了与雌激素的下降相关还可能与“铁蓄积”相关。在建立“去势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去势大鼠增加外源性铁剂以及铁螯合剂,观察去势大鼠血清铁蛋白,皮肤铁含量,背部皮肤真皮层厚度,胶原蛋白含量,目的在于进一步探索铁蓄积影响内源性皮肤老化的相关机制,从而从根本上了解内源性皮肤老化,为延缓衰老提供新的切入点。目的:将去势大鼠运用枸橼酸铁铵(FAC)干预模拟绝经后女性体内铁蓄积状态、再利用降铁剂甲磺酸去铁胺(DFO)干预铁蓄积状态,观察血清雌激素及铁蛋白含量,铁代谢指标、皮肤铁含量、大鼠背部皮肤真皮层厚度及胶原蛋白厚度,探讨铁蓄积与绝经后内源性老化的相关作用。方法:将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去势+枸橼酸铁铵组(FAC干预组);去势+去铁胺组(FAC+DFO干预组),手术趋势方法为将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药物干预方法:FAC干预组,去势后1周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180mg/kg,每周2次,共12周,FAC+DFO干预组在去势后1周同时予以枸橼酸铁铵180mg/kg、甲磺酸去铁胺30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2周,OVX组和SHAM组按同样方式及频次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2周后心脏取血,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雌二醇以及血清铁蛋白浓度,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左侧背部皮肤铁含量,同时对右侧大鼠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测定,HE染色检测大鼠背部皮肤真皮层厚度以MASSON染色测定大鼠背部胶原蛋白含量。结果:1、血清雌二醇浓度(单位:ng/L):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通过Elisa检测提示,与SHAM组(32.82±1.37)比较,OVX组(16.46±0.71)、FAC干预组(17.06±1.06)、FAC+DFO干预组(16.66±0.80)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OVX组,FAC干预组,FAC+DFO干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2、血清铁蛋白浓度(单位:ug/d L):OVX组(1105.82±76.19)与SHAM组(1161.06±91.35),血清铁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FAC干预组(3318.27±109.69)、FAC+DFO干预组(1437.61±144.80)与OVX组比较,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干预组血清铁蛋白含量高于FAC+DFO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皮肤铁含量(单位:ug/g):OVX组(63.77±3.21)与SHAM组(62.91±1.86)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AC干预组(85.34±10.26)、FAC+DFO干预组(70.00±4.39)与OVX组比较,皮肤铁含量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DFO干预组皮肤铁含量低于FAC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E染色测大鼠背部真皮层厚度(单位:mm):大鼠背部真皮层厚度:真皮层厚度OVX组0.615±0.004,FAC干预组0.456±0.006,FAC+DFO干预组0.532±0.054与SHAM组0.733±0.078比较,背部真皮层厚度明显变薄(P0.05),FAC干预组,FAC+DFP干预组真皮层厚度小于OV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DFO干预组真皮层厚度大于FAC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ASSON染色测大鼠背部皮肤胶原蛋白含量(单位:mm):大鼠背部皮肤胶原蛋白厚度:胶原蛋白厚度OVX组0.533±0.272,FAC干预组0.443±0.210,FAC+DFO干预组0.494±0.036与SHAM组0.605±0.0190比较,明显变薄(P0.05),FAC干预组,FAC+DFO干预组胶原蛋白厚度小于OV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DFO干预组胶原蛋白厚度大于FAC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去势后通过外源性铁剂造成皮肤铁蓄积时,可导致大鼠真皮层厚度变薄,胶原蛋白含量降低,通过一定剂量的DFO可以使去势大鼠血清铁蛋白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降低,提示绝经后皮肤老化与铁蓄积密切相关,通过铁螯合剂可降低铁蓄积状态,同时改善皮肤内源性老化过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力,蔡念宁,陈凯;皮肤老化及其防护[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6期

2 刘仲荣,范红霞,张海龙,孙林潮,刘玉峰,高天文;皮肤老化的评价及分子标记——皮肤老化与化妆品系列讲座二[J];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05期

3 李健;朱石江;;皮肤老化[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4 周展超;;皮肤老化及皮肤年轻化治疗[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年05期

5 李丁纯;;女性皮肤老化患者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2期

6 Kligman AM;廖康煌;;皮肤老化的非侵入性研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2年04期

7 赵辨;前言——重视皮肤老化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1992年01期

8 罗汉超;皮肤老化的防治[J];实用老年医学;1992年01期

9 李晓娥,解荣娴,孙文贞;皮肤老化及其防护[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0 林筱;;导致皮肤老化基因及8大主因[J];科学大观园;200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仲荣;罗晓艳;杨慧兰;;皮肤老化的评价及分子标记[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甄雅贤;;非创伤性技术在研究皮肤老化方面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仲荣;杨慧兰;;皮肤老化与线粒体DNA突变[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文海;陈周;张建中;;皮肤老化的新形式—热老化[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敬东;;皮肤老化及防治对策[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Jean-Francois Nicolay;Christophe Paillet;;假二肽的目标:抗环境(污染)刺激,抗皮肤老化,增强皮肤的自然保护潜能[A];2002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仲荣;杨慧兰;李雪梅;樊建勇;;皮肤老化的防治[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龚丽萍;;皮肤老化的预防与治疗新动态[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S.Nouveau-Richard;Z.Yang;S.Mac-Mary;L.Li;P.Bastien;I.Tardy;C.Bouillon;P.Humbert;O.de Lacharrie're;;皮肤老化: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比较一项探索性研究[A];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慧兰;刘仲荣;;抗皮肤老化化妆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晴天;追根究底 阻击皮肤老化[N];保健时报;2004年

2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教授 刘志刚;延缓皮肤老化 减少岁月留痕[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新技术延缓皮肤老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宇帆;辣椒减肥是非说[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 连石;美容效果也能检测啦[N];健康报;2008年

6 刘霞 何屹;你的皱纹 基因的作品[N];科技日报;2009年

7 晓丽;科技美容:丽人新法宝[N];四川日报;2001年

8 洪秀;护手,,专家为你支招[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白云水;老人长色斑是病吗[N];健康报;2004年

10 玉仁;老年斑会癌变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革;我国部分地区成人面部皮肤老化相关因素及香烟烟雾提取物与尼古丁致皮肤老化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云;铁蓄积对去势大鼠内源性皮肤老化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王斌;IPL治疗皮肤老化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刘娜;日光暴露对皱纹特征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5年

4 高倩;手背部皮肤纹理老化定量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1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401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2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