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循环血液中膜微粒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9-04-12 16:01
【摘要】:目的:本实验检测膜微粒(MPs, Microparticles)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PB-CABG, OPCABG)术前及术后的变化,包括对MPs的计数、其来源及蛋白质组学分析,比较术后MPs的变化以及两种不同的术式对MPs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脏中心行CABG的患者20例(女性5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为67±13岁,平均体重为65±12 kg。CABG的纳入标准是左主干严重病变(狭窄50%)或者三支病变(三支血管狭窄75%)。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A组(OPCABG)、B组(CPB-CABG)每组均10例患者,根据抽血时间不同再分为A0(OPCABG前)、A1 (OPCABG后)、B0 (CPB-CABG前)、B1 (CPB-CABG后)。分别于术前空腹12h后、手术结束后抽取静脉血液标本,并及时处理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Ps的总数及分类计数,总数用Annexin-Ⅴ标记,并分别用CD144、CD41a、CD45标记内皮细胞来源MPs(EMPs)、血小板MPs(PMPs)和白细胞来源MPs (LMPs),通过质谱仪检测MPs的蛋白组学,并检测患者围于术期B-型钠酸肽(BNP)、C-反应蛋白(CRP)、肌红蛋白的变化(MB)。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流式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蛋白质组学的数据采集及分析采用Thermofisher Proteome Discoverer 1.3和Mascot版本:2.3.0。结果:1.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前BNP、CRP、MB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BNP、CRP、MB均明显升高,CPB-CABG对它们的升高更显著。2.A1和Ao相比较,Annexin-Ⅴ(+)勺MPs数量明显增多,CD144(+)和CD41a(+)明显增多,CD45(+)无统计学差异。B1和B0相比较,Annexin-Ⅴ(+)的MPs数量明显增多,CD144(+)和CD41a(+)明显增多,CD45(+)变化不大。说明CPB-CABG和OPCABG对MPs都有升高作用,其中以EMPs和PMPs升高为主,LMPs无明显变化;B0和Ao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和A1相比较,Annexin-Ⅴ(+)、CD144(+)增多更显著,CD41a(+)、CD4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手术方式相比较,CPB-CABG对MPs的升高更显著,以EMPs和PMPs升高为主。3.用iTRAQ技术在uniprot-human库中鉴定到的总蛋白为201个;在uniprot-human库中A1和Ao相比较,共75个差异蛋白,上调的蛋白35个,下调的蛋白40个;B1和B0相比较,共101个差异蛋白,上调的蛋白49个,下调的蛋白52个。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对比相比较,CPB-CABG后差异蛋白的总数较多;两种手术方式有其同的差异蛋白(48个),在手术后出现共同下调(11个)、共同上调(14个)也有相同的差异蛋白在不同的手术方式表达相反。经CABG后,参与血小板活化过程的纤维蛋白原γ链(P02679)、血浆血管因子(P04275)表达均上调,它们的比值分别为1.337和2.336;参与补体系统激活过程的补体因子Ⅰ(P05156)补体C5(P01031)表达均上调,它们的比值分别为2.445和1.450;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Ⅻ(P00748)、凝血因子Ⅻ链(P00488)表达均上调,它们的比值分别为1.220和1.745;参与炎症趋化过程的血小板因子-4(P02776)、血小板碱性蛋白(P02775),它们的比值分别为1.479和1.274;参与信号转导过程的脂联素(Q15848)、载脂蛋白a(P08519)表达均上调,它们的比值分别为1.235和1.473。因此,这些蛋白的变化提示MPs参与血小板活化的过程、补体系统激活的过程、凝血过程、炎症的趋化过程和信号转导的过程。结论:1.在CABG后血液中MPs的水平升高,无论从数量、来源及蛋白组学都有显著变化,与BNP、CRP、MB的升高趋势是一致的,且体外CABG的升高作用更显著。2.CABG后,机体所产生的炎症、凝血系统紊乱等病理过程可能导致MPs的水平升高,因此MPs的水平可反映外科手术对机体损伤的程度。3.MPs的计数、分类计数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提示:MPs水平的升高及成分改变参与了全身炎症反应及凝血机制紊乱的过程,是体外循环机和外科手术创伤对机体产生病理损伤的因素之一。这种病理意义具有很大的研究必要性。4.MPs既是CABG围手术期机体损伤的结果,又是参与其病理过程的因素之一,MPs可能作为预测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的一个生物标志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军;药物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2 孙颖,张阳德;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02年10期

3 ;“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启动[J];医药世界;2002年04期

4 顾祖维;蛋白质组学[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蒋爱华 ,张梅;蛋白质组学:概念、技术及其在眼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年04期

6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年04期

7 ;为在国际蛋白质组学研究上占有一席之地 记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8 修瑞娟;微血管医学与蛋白质组学[J];中国微循环;2004年02期

9 王天生,孙虹;蛋白质组学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的应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10 张敬军;蛋白质组学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军;;蛋白质组学—药物发现的新途径[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一部分)[C];2002年

2 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学的国内外进展[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些体会[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石荣;程刚;贺福初;;线粒体蛋白质组学研究概述[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严顺平;孙卫宁;张敏华;苏维埃;汤章城;;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水稻抗盐机理[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张国林;陈子s,

本文编号:2457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457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