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融合的临床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30 09:57
【摘要】:研究背景: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CS)是在退变、损伤、炎症、劳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椎间盘突出及继发性改变压迫神经根、脊髓等并出现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退行性变”是机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衰退。颈椎间盘、颈椎体及颈椎关节退变后,引起椎间盘变性脱出和椎体骨赘形成,对颈椎的脊髓、神经根等产生压迫,进而使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颈椎病发病初期一般给予理疗、按摩、家庭疗法及药物治疗等缓解症状,对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国内外研究表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在在解除脊髓和(或)神经根压迫,缓解临床症状,维持颈椎高度,保持即刻稳定性和促进植骨融合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却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加速,断钉、断棒,融合节段活动度降低等并发症。为了很好地解决前路融合手术后所带来的一些影响颈椎正常生理功能的并发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颈椎非融合技术的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及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颈椎非融合技术符合颈椎生理情况并把颈椎非融合技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应用于临床。经过大量随访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不仅在减压,恢复神经功能上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还能使延缓相邻节段退变,术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接近生理性稳定。目的:比较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9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相似,影像学诊断颈椎间盘突出明确的单节段患者,分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组(置换组)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融合组)两组,其中置换组51例,融合组38例。治疗后1周,3,6,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观察,记录Odom评分及其优良率,脊髓功能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观察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及对相邻节段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组治疗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2.4±2.8)°与治疗前(11.5±3.0)°,治疗后活动度虽然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发现其融合节段活动很小,基本与上下椎体融合无明显活动。对于邻近节段活动度,置换组小于融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治疗前后相邻节段活动度基本接近颈椎生理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融合组治疗后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还能保持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且对手术临近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影响,有效的维持颈椎曲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昱;陈禄;刘锐强;;儿童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J];海南医学;2006年02期

2 韩耀光;孙军萍;;AO肩锁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13例报告[J];海南医学;2006年10期

3 俞抒姝;梁峭嵘;刘照宏;石星;陈君洁;何秀珍;;高频超声在跟腱断裂伤术后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09年08期

4 黄田;;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30例[J];海南医学;2009年S3期

5 张建华,喻爱喜,陈振光,张发惠,郑晓辉,余贵华;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的解剖学基础[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6 马红英;张永占;张均喜;;针刀多点松解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年10期

7 刘鹏;焦天才;;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85例[J];河北中医;2010年03期

8 王勇;;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与肩部解剖结构的关系[J];河北中医;2011年02期

9 宋丰军,郑士立,王庆来,付余坤;腰椎生理曲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的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06期

10 赵景华,赵忠信,田世松;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J];河北医学;200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预;不同方法处理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朱凤臣;Nrf2/ARE通路在低剂量LPS处理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脊髓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冠军;行人下肢的碰撞损伤特性及相关参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边辉;生物融合式康复机构理论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杨琳;胫腓骨联合固定术对腓骨缺损后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于春水;正常膝关节非常见韧带和肌腱类结构的解剖和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7 高巍;膝关节组成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8 耿晓鹏;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外科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赵博;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凤蕊;1. 寰枢椎肿瘤切除和重建技术初步探讨 2. Pavlov比率和MRI中矢状位测量在前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式选择中的价值 3. 棘突在颈椎病一期前后路手术中作为颈椎前路椎间植入物的效果评价[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68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468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