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曲尼司特对兔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4 19:15
【摘要】: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兔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兔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曲尼司特低、中、高剂量组(0.3、0.5、0.7 mg/kg),每组6只,局部sc相应药物。各组兔分别于注射前1 h和注射后第1、3、5周测量瘢痕厚度,观察注射后第5周瘢痕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注射前1 h比较,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注射后各时间点瘢痕厚度均减小(P0.05)。注射后第5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兔注射后第5周的瘢痕厚度均减小,病理学变化均好转,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且与曲尼司特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曲尼司特能够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瘢痕组织中TGF-β_1、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ranilast on hypertrophic scar tissue in rabbits. Methods: rabbit hypertrophic sc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control group (saline) and tranilast low, medium and high dose group (0.3, 0.5, 0.7 mg/kg), 6 rabbits in each group, local sc corresponding drugs. The thickness of scar was measured 1 hour before injection and 1, 3 and 5 weeks after injectio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car were observed at the 5th week after inje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_ 1, 伪-SMA mRNA and protein in scar tissue were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1 hour before injection, except the model control group, 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other groups decreased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injection (P 0.05). At the 5th week after inj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control group, the scar thickness of the other groups decrease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mprov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_ 1, 伪-SMA mRNA and protein in the scar tissue decreased (P 0.05), 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ose of tranilast. Conclusion: tranilast can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_ 1, 伪-SMA mRNA and protein in scar tissue.
【作者单位】: 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医学美容科;日照市中医医院眼科;日照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
【分类号】:R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烨德,何清濂,牛星焘;β1整合素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06期

2 黄生业,黄生高;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3 马进;范志宏;;整合素α_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的定量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程勇;龙剑虹;;黑皮素-1受体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9期

5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成分的表达[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年04期

6 孙本善;李玉霞;汪勇;杨果凡;;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纤维联接蛋白(FN)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1993年04期

7 姚建,杨军,季建峰,李玉明,赵烨德;早、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内β_1、α_1整合素表达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吴志远,罗少军,汤少明,江黎明;丹参酮ⅡA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陈伟,付小兵,孙同柱,孙晓庆,盛志勇;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异构体与受体含量变化及对瘢痕形成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10 黎小间,雷涛,高建华;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伟峰;吴军;罗高兴;甘成军;程文广;袁顺宗;彭旭;贾雄飞;谭江琳;王晓娟;胡婕;黄正根;杨世伟;陈希炜;张小容;;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分泌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贺伟峰;吴军;罗高兴;甘成军;程文广;袁顺宗;彭旭;贾雄飞;谭江琳;王晓娟;胡婕;黄正根;杨世伟;陈希炜;张小容;;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分泌蛋白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赖晓文;何晓升;钟晓春;赖盛飞;孙正华;肖红发;;增生性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A];浙江省第十七届烧伤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何晓升;倪有娣;刘茂林;刘苏杭;钟晓春;;不同时期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透明质酸含量[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钟晓春;何晓升;赖盛飞;孙正华;赖小文;肖红发;;增生性瘢痕组织内透明质酸含量与含水量[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6 姚庆君;贾赤宇;陈璧;卢宁;徐明达;刘新平;药立波;王树森;;创伤愈合前组织及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16基因PCR-SSCP分析[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陈伟;付小兵;葛世丽;周岗;韩冰;孙同柱;盛志勇;;增生性瘢痕组织中bcl-2、bax、p53和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姚庆君;贾赤宇;陈璧;卢宁;徐明达;刘新平;药立波;王树森;;p16基因在创伤愈合前及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甲基化的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可国安;陈学杰;龙道畴;;瘢痕BC1-2基因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达恩;黎洪棉;梁自乾;朱绍般;张奇;;TNF-αR1mRNA和caspase-10mRNA在增殖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涛;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病理性瘢痕组织的表达[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孟德峰;环磷酰胺对兔耳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1年

3 王媛丽;Toll样受体2,4在皮肤瘢痕癌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晓伟;Lefty在创面修复和瘢痕形成过程中表达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4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14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