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IL-22对肝纤维化小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1-24 14:36
【摘要】:目的:探求一种稳定可靠的建立肝纤维化小鼠70%肝切除模型的方法,为具有基础肝病小鼠行肝切除术后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比较正常及肝纤维化小鼠行肝脏大范围切除后的肝再生情况,研究肝纤维化对肝切除后肝脏损伤和肝再生的影响。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行70%肝部分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66只C57/BL6小鼠随机挑选6只作为病理对照组,对比观察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的病理纤维化程度,剩余60只小鼠先诱导肝纤维化,随后随机均分为传统组(单纯结扎摘除肝叶)和改良组(阻断血流后摘除肝叶)建立70%肝切除模型。每组随机挑选6只小鼠分别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12 h,24 h,48 h,72 h 5个时间点处死小鼠,收集肝脏组织及血液标本。记录并观察术后两组的成活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观察肝损伤;计算肝质量/体质量比值、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来观察两组肝再生差异。第二部分,1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只。实验组背部皮下注射40%CCl_4玉米油溶液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玉米油处理。6周后肝纤维化成模,两组行肝左、中叶切除。分别于术后3 h、6 h、12 h、24 h、48 h和72 h处死小鼠,采集血液标本与残存肝脏组织,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病理,肝重体重比值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观察肝脏损伤及再生差异。第三部分,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PHx组(单一70%肝切除组)、CCl_4纤维化组、CCl_4+PHx组(CCl_4诱导肝纤维化后行70%肝切除组)和CCl_4+IL-22+PHx组(肝纤维化后经IL-22干预后再行70%肝切除组),各组分别于术后3 h、6 h、12 h、24 h、48 h和72 h各处死6只,收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ALT、AST及ALB水平,计算ALT/AST值,观察各组各时间点肝脏损伤情况。收集肝脏组织标本,称肝叶重量计算肝体重比,病理观察各时间点的肝脏纤维化程度和病理损伤,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与对照组相比,传统组与改良组小鼠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假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可见炎性浸润,传统组与改良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2)肝部分切除术后,相比传统组,改良组小鼠的成活率显著升高(96.67%vs.73.33%),术中出血和术后腔静脉狭窄及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术后12 h和24 h传统组的ALT和AST水平高于改良组,而各组内ALT、AST均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4)术后2组肝质量/体质量比值均出现增长趋势,PCNA表达数均于术后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后下降(P0.05),但2组间各时间点2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1)与对照组相比,肝切除后,实验组各时间点ALT、AST显著升高(P0.05);(2)肝脏病理显示,实验组正常肝小叶破坏,有假小叶形成,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损伤较重,而对照组肝小叶及细胞形态正常,损伤较轻;(3)肝体重比及PCNA检测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肝再生延迟或缓慢,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下降。第三部分,(1)术后24 h,48 h,72 h CCl_4+IL-22+PHx组小鼠血清ALT/AST值明显高于CCl_4+PHx组;术后48 h,72 h CCl_4+IL-22+PHx组小鼠血清ALB水平较CCl_4+PHx组显著升高。(P0.05)(2)术后CCl_4+IL-22+PHx组小鼠肝再生显著增快,术后24h,48h,72h CCl_4+IL-22+PHx组小鼠肝体重比(2.34±0.07,3.23±0.09,3.55±0.09)明显高于CCl_4+PHx组(2.08±0.16,2.77±0.07,2.97±0.14),且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P0.05)(3)CCl_4+PHx组术后24 h,48 h,72h 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余各组,而CCl_4+IL-22+PHx组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及再生肝组织内STAT3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量较CCl_4+PHx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阻断肝叶血流构建肝纤维化小鼠70%肝切除模型,可显著提高模型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肝纤维化病变可使小鼠大范围肝切除后肝脏损伤加重,肝再生减缓;在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行70%肝部分切除术后,IL-22对肝脏再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图文】:

肝纤维化,肝组织,中央静脉


以细胞出现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计算 PCNA 阳性细胞数,察看术后两组肝细胞的增殖差异。1.1.2.6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别比较采用 t 检验,P<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1.2 实验结果1.2.1 小鼠肝纤维化的造模情况对两组肝组织进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图 1)可见,两纤维化组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可见炎性浸润,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伴脂肪变性和坏死。而对照组,正常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正常。经病理鉴定[55],两组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可用于 70%肝切除。(箭头所示为三组中央静脉、汇管区纤维增生情况)对照组 传统组 改良组

肝组织,肝细胞,味酸,计量资料


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造模情况(2)全清 ALT、AST 水平,了解小鼠肝功能变化。(3)肝察小鼠肝损伤程度。(4)6 个时间点处死小鼠,秤量肝体重比,以观察两组肝再生状况。(5)免疫组化性表达细胞数目,,观察术后两组肝细胞的增殖状态分析SS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用 t 检验,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果纤维化模型的鉴定情况片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图 1)可见,实验组正常肝小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肝细胞索排列量炎性浸润,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及坏死,而对照维增生,肝索呈放射状排列,细胞形态正常。肝纤下一步实验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5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冰川;丁常清;江伟炽;梁傍顺;苏旭春;;长期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年06期

2 李少华;邱玲;程歆琦;李霁;杜顺达;毛一雷;;腹腔注射低浓度四氯化碳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年12期

3 Jessica A Williams;Sharon Manley;Wen-Xing Ding;;New advances i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targets in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36期

4 丁可;刘满荣;吴奇新;唐建华;曾阳东;马宇;;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重庆医学;2014年04期

5 孙晓飞;邓文升;徐庆;;不同浓度CCl_4对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及IL-6和TGF-β1表达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6 田源;邓媛媛;;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建立小鼠肝硬化模型的比较[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年05期

7 郭丽丽;张铁成;赵明;杨雁萍;张肇慧;王阿樱;付旷;;四氯化碳法兔肝硬化模型的建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2期

8 陈刚;李宏波;邱少敏;;CCl_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J];现代医学;2010年03期

9 张海燕;温韬;卢静;李胜利;王晶晶;朴正福;;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方法的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3期

10 赖力英,杨旭,许向青,蒋永芳,童敏;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锐;核心蛋白聚糖在小鼠肝纤维化形成及纤维化肝部分切除后余肝再生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72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72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