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肛肠动力学检测方式评估环状脱垂性痔术后肛门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0 23:02
【摘要】:目的:该研究通过测定环状脱垂性痔患者的相关肛肠动力学指标,同时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从主客观层面对比、分析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钉合术联合保留齿线小切口外痔剥离术(TST+术)和外剥内扎术对环状脱垂性痔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在肛肠动力学检测的基础上探讨环状脱垂性痔手术术式的选择,为环状脱垂性痔患者寻找在疗效及肛门功能保护层面更具优势的、能够替代传统手术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钉合术联合保留齿线小切口外痔剥离术和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主观感受指标(肛门坠胀程度、肛门狭窄情况、肛门失禁情况)及肛肠动力学检测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容量及最大耐受量)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个月的治愈率均为1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在术后肛门坠胀程度、肛门狭窄程度、肛门失禁评分的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在肛肠动力学检测中,两组术后3个月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容量及最大耐受量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肛管功能长度的测量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钉合术联合保留齿线小切口外痔剥离术(TST+术)及外剥内扎术对环状脱垂性痔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TST+术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肛门功能保护方面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57.18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57.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进宏;S-甲基异硫脲改善术后麻痹的肠动力[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2 杜刚毅;;解郁通秘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年03期
3 崔凤东;肛肠动力学检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3年12期
4 陆海峰,白雪芳,杜昱光;干酪菌发酵液的毒性及促肠动力作用分析[J];中国食用菌;2003年01期
5 卢静;魏良洲;田字彬;杨振中;;瘦素与肠动力关系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6 刘子亮,曹月梅;中药增加肠动力法治疗便秘200例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薛育政;吴燕敏;盛颖s,
本文编号:2581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814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