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全内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学习曲线评估及对比分析全内镜下与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

发布时间:2020-03-20 09:14
【摘要】:目的:探讨全内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Full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FE-PLIF)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由我院骨脊柱外科同一治疗组完成的FE-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50例临床资料。利用对数曲线拟合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学习曲线,并采用二次求导方法找出学习曲线拐点位置,以判断学习曲线期所需的病例数。按照学习曲线结果将50例患者分为学习曲线组和成熟组。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3.6,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分别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Nakai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采用X线比较两组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和病变节段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学习曲线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9.3±38.2min,出血量为235.5±92.8ml,显著多于成熟组的174.3±28.8min(P0.05),180.8±86.5ml(P0.05);两组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相应个时间段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前组Nakai分级优良率和融合率分别为90.9%、55.0%,后组分别为91.2%、56.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3例(6.0%)因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加重需再手术,其中第9例患者术后第4天行内窥镜探查发现凝胶海绵未吸收;第36例患者右侧L5椎弓根螺钉破椎弓根内侧壁;第42例患者于术后第5天行内窥镜探查发现植骨碎片脱落至椎管,压迫L5神经根。两组术后均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全内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基于手术时间的学习曲线为15例,此后患者可以从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获益;该术式近期临床效果较好。目的:对比全内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Full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FE-PLIF)与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O-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选取行MIS-P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83例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采用FE-PLIF术式的患者42例,采用MO-PLIF术式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手术节段构成比、术前的腰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随访12-18个月,平均14.8±2.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皮肤切口长度、并发症、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Nakai分级优良率及融合率等。结果:FE-P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皮肤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135.9±18.1min、210.8±88.5ml、14±6次、3.1±0.5cm、2.1±0.5天、9.8±1.1天;MO-PLIF组的分别为112.5±20.2min、229.6±84.5ml、11±8次、4.8±0.7cm、2.6±0.7天、9.6±1.3天。FE-PLIF组皮肤切口长度显著短于MO-PLIF组(P0.05);FE-PLIF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MO-PLIF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统计学上没有差别。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两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FE-PLIF组的Nakai分级优良率和融合率分别为92.9%、52.3%,MO-PLIF组的分别为90.2%、58.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螺钉松动、伤口感染等并发症,FE-PLIF组和MO-PLIF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血肿压迫神经根症状。结论: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组均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FE-PLIF皮肤切口短,并且具有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MO-PLIF易于学习和操作。
【图文】:

内窥镜,神经根,椎间盘,多裂肌


臂X线机透视确认手术间隙及椎弓根位置。采取经多裂肌入路,用尖刀做点状皮肤切口,插入定位导针,用C臂X光机透视确认位置正确,纵行扩大皮肤切口至25mm,用扩张管穿过多裂肌纤维,逐级扩张(图1A),最后置入直径22mm的工作通道,并通过固定臂系统固定。再次透视,调整至通道中心轴与椎间隙平分线一致。用电刀清理骨面残余软组织后,,置入25度视向角的硬管状内窥镜(图1A),调好镜下视野方位,使内侧结构位于显示器12点钟方向,外侧结构于6点钟方向。镜下术野中心摆放在关节突椎板移行部,从此开始截骨。先向上截除椎板,宽约8mm

腰椎,术前,X线,放射痛


25者,男,58岁。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6年余,加重1月余。图2A-D分别为术前腰椎MRI和X,显示腰4/5椎管狭窄;图2E-F分别为置入融合器和皮肤切口照;图2G-H分别为术后1年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培盛;刘小臻;乔雪静;都文楠;罗大伟;郑修军;;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35期

2 马雷;张为;申勇;丁文元;杨大龙;张迪;孙亚鹏;;Quadrant通道辅助下椎间融合术治疗重度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年02期

3 冯世龙;贾叙锋;;微创单侧入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年11期

4 黎庆初;尹刚辉;张忠民;闫慧博;刘则征;金大地;;微创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年09期

5 王庆敏;陈鲁峰;曾蔚林;吴志君;郑庆丰;胡冬平;林哲辉;;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微创腰椎融合术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1年06期

6 严盈奇;范顺武;方向前;赵兴;胡志军;;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在后路单节段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11年10期

7 颜少峰;李坚;;MastQuadrant辅助下PLIF治疗腰椎不稳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年05期

8 陈世忠;;椎间融合器与单纯椎间植骨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5期

9 银和平;吴一民;李树文;白明;曹振华;刘聪;;显微内窥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3期

10 何R

本文编号:2591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91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