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创伤骨科深静脉血栓流行病学及F12基因多态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0:14
【摘要】:目的:对创伤骨科不同部位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进行大宗病例量回顾性统计分析,阐述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特点。在基因多态性水平探讨临床创伤骨科易栓症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Ⅻ(FⅫ)活性水平、凝血功能指标、F12基因位点rs17876030和rs1801020多态性之间关系以及各指标与DVT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探索易栓症的发病机制,结合临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特点进行早期预测,针对性、个体化有效预防,合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天津医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发生DVT的病历进行回顾性查阅分析,详细记录每个病历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骨折部位、受伤机制、DVT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情况。对所有数据汇总,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分类,计算DVT总体发生情况,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第二部分实验设计三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血栓组200例:2015年9月~2017年9月创伤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凝预防DVT治疗,但住院期间仍发生了DVT;对照组100例:为同期住院的骨折患者,采用同样的抗凝策略,住院期间未发生DVT;正常健康组100例,为同期在天津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收集入组受试者的血液学标本。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通过一期固定法检测FⅫ活性水平;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FⅫ抗原;直接测序法检测F12基因位点rs17876030和rs1801020基因多态性,分析各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与DVT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9年2月~2013年2月4年间创伤骨科共收治骨折患者24049例,其中1543例发生了DVT,DVT总体发生率为6.4%。1543例DVT中,下肢骨折占绝大多数,为1503例,占97.4%。其中髋部骨折742例,占48.1%;股骨干骨折178例,占11.5%;股骨股骨髁间和髁上骨折共165例,占10.7%;骨盆、髋臼骨折48例,占3.1%;髌骨骨折110例,占7.1%;胫骨近端骨折79例,占5.1%;胫腓骨骨折91例,占5.9%;踝关节骨折55例,占3.6%;跟骨骨折15例,占1.0%;足部骨折20例,占1.3%。上肢骨折只有40例发生DVT,占DVT总数的2.6%,其中肩关节周围骨折占0.6%;肱骨骨折占1.3%;尺桡骨骨折占0.7%。DVT发生率在上下肢不同部位骨折存在明显差异,下肢骨折总发生率(8.2%)明显高于上肢骨折(0.7%)。下肢骨折中股骨远端骨折DVT发生率最高,为23.1%,股骨干骨折为14.7%,髋关节周围骨折为12.9%,骨盆、髋臼骨折7.3%,髌骨骨折为7.3%,胫骨平台骨折5.8%,胫腓骨骨折2.9%,踝关节骨折2.6%,跟骨骨折1.2%,足部骨折4.7%;上肢骨折中肩部骨折最高,为3.0%,其余部位骨折均小于1%。第二部分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1)APTT、PT、TT在血栓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组中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与对照组、正常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栓组FⅫ活性平均为78.3%±21.9%;对照组FⅫ活性平均为97.8%±31.4%;正常组FⅫ活性平均为94.5%±35.7%。血栓组与对照组、正常组FⅫ活性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正常组FⅫ活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Ⅻ活性与骨折部位、患者年龄、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FⅫ活性与APTT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3)血栓组中rs17876030 TT基因型122例(61%),与对照组中TT基因型34例(34%)、正常组中30例(30%)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组中rs1801020CC基因型115例(57.5%),与对照组中TT基因型25例(25%)、正常健康组中16例(16%)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rs17876030 TT基因型在血栓组、对照组、正常组中均显著降低FⅫ活性水平,且与CC、CT基因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801020 CC基因型在血栓组、对照组、正常组中均显著降低FⅫ活性水平,且与TT、CT基因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中rs17876030 TT基因型频率最高,且FⅫ活性水平显著降低,rs17876030 TT基因型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血栓组中rs1801020 CC基因型频率最高,且FⅫ活性水平显著降低,rs1801020 CC基因型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骨折部位与DVT发生率的高低密切相关,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之间差异显著;骨折部位应视为DVT发生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骨折部位DVT发生率及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有效的DVT风险评估并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更合理、更有效防治策略;纤维蛋白原含量及D-二聚体与DVT形成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应针对这两项指标的升高提高警惕和重视,结合患者是否具有其他DVT风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针对性治疗,以期降低DVT发生率;与其他凝血因子不同,FⅫ活性水平与APTT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APTT的显著延长提示可能存在FⅫ缺陷症,且FⅫ活性水平的显著降低可能与DVT形成密切相关,将来可能作为易栓症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F12基因位点rs17876030和rs1801020多态性与DVT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rs17876030 TT和rs1801020 CC基因型可考虑作为易栓症DVT发生的预测指标。
【图文】:

拮抗剂,维生素K,预防方法,低分子量肝素


6 VTE 预防方法的历史进程演变 VKA-维生素 K 拮抗剂;LDH-低剂量肝素;DHE-二氢麦;LMWH-低分子量肝素; NOACs-非维生素 K 拮抗剂口服抗凝剂;I.V.-静脉内;S.C.-[57]状:对 Xa 因子或凝血酶具有直接抑制作用的口服抗凝剂,和过去的十年中已准用于髋或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 VTE,二者已经应用在骨外科手术[58],内

过程图,凝血,生理性,过程


图 7 生理性凝血过程作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由肝脏合成,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迄今为止,FⅫ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明确。FⅫ最初被称为 Hagemaeman factor,HF),其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5q33)。此基因常 12内含子和 14 个外显子组成。FⅫ的内含子和外显子基因在结构上有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相似的丝氨酸蛋白酶部分其它凝血因子基因不同,FⅫ在血浆中以单链的非激活酶类酶原形分子质量约为 80000。FⅫa 可以分为两个区域,重链区和轻链区。子质量为 50000)含有 353 个氨基酸残基,起源于 FⅫ的氨基末端、Ⅱ型纤维连接蛋白区、2 个 EGF 区和 1 个 Kringle 区,,重链能与物表面结合;轻链(相对分子质量为 30000)由 243 个氨基酸残基组 的催化区,其结构与其他丝氨酸蛋白酶相类似,含有激活区和丝氨活性部位由位于丝氨酸蛋白酶区的 His393、Asp442和 Ser544组成。 FⅫ在 Arg353-Val354肽键处裂解后生成双链的α -FⅫa,其含有一个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芸;马宝通;郭若霖;张建国;吴英华;庞贵根;辛景义;叶伟胜;邹玉安;王毅;董强;王学谦;Kerry H;Paul C;John F;;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2599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599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