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大鼠截肢急性期脑功能可塑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8:36
【摘要】:大部分截肢患者都会受到截肢后遗症的影响,主要包括残肢感、残肢痛、幻肢感与幻肢痛。这主要是由于截肢会造成感觉的输入、运动的输出,以及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自主神经功能的丢失,这种外周神经损伤会引发中枢神经功能可塑性变化,而残肢感等后遗症都是脑功能重组的表现形式。对截肢动物的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外周神经损伤造成的功能重组的机制,同时也能从理论上为截肢患者后遗症的治疗提供帮助。截肢后脑可塑性的变化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变化,其中急性期变化是由于传入神经的快速缺失导致,而慢性期的可塑性变化机制多与新生神经的萌生有关。许多研究都证实了截肢动物在慢性期(截肢数周之后)的脑功能可塑性变化,而截肢急性期的功能重组模式却很少受到关注。在截肢患者中的研究表明急性期的脑功能可塑性变化与慢性期的后遗症有一定相关性,故对截肢急性期的脑功能重组的研究将为截肢后脑功能重组机制的探索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截肢后急性期的脑功能重塑,本课题以截肢大鼠为实验模型研究了截肢与神经血管响应之间的关系。皮层神经血管响应的改变是脑功能可塑性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可以反映神经活动的状态。利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本论文对截肢后大鼠完整神经通路神经血管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截肢后9小时的体觉刺激引发的脑血流响应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在对慢性期(截肢后2周)的研究中,发现截肢组的大鼠与健康对照组的大鼠的脑血流响应并没有明显区别。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截肢后完整神经通路的功能响应变化虽然在急性期就已经发生了,但是神经血管响应的改变并不是截肢后立刻发生,而是在9小时候才能被观测到。
【图文】:

示意图,神经纤维,靶细胞,再生过程


图 1- 1 外周神经损伤造成的退化与再生过程示意图:A 正常的神经纤维与靶细胞想连接;B 神经纤维的截断造成了神经末梢的解构;C 从神经纤维残端的萌芽;D 神经纤维的轴突与靶细胞重新连接[5]Fig.1-1 Schematic of the main events of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after peripheral nerveinjury. (A) Intact nerve fiber contacted with target cells. (B) Transection of the fiber results indistal fragmentation of axon and myelin sheaths. (C) Fine sprouts emerge from the proximalaxonal end. (D) Axonal reconnection with target cells and maturation of the nerve fiber.[5]

影像技术,人脑,可塑性,动作电位


图 1- 2 非侵入式 MRI 影像技术在人脑可塑性中的应用Fig.1-3 Noninvasive MRI-based approaches to study brain plasticity in humans[6]图 1-4 描述了异常神经活动产生的中枢可塑性研究,外周神经损伤会产动作电位传入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产生非正常响应,,这种变化会影响整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神经元响应刺激的敏感性和响应模式、灰质、脑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瑞芳,彭聃龄;脑可塑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609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09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