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45例颅内远端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研究及治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4-02 01:56
【摘要】:目的:研究颅内远端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为制定未破裂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干预提供指导,同时研究远端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45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颅内远端动脉瘤是否破裂出血分为破裂组29例和未破裂组16例;根据是否手术治疗及手术方式分为保守治疗1例,开颅组10例,介入组34例。采用3D-DSA测量远端动脉瘤颈部宽度,瘤体直径、长度、高度及载瘤动脉直径,观察子瘤情况(有无、数目及位置),计算瘤体高度与宽度比(aspect ration,AR)、瘤体长度与载瘤动脉直径比(size ration,SR)、瘤体直径与瘤颈宽度比(体颈比)。PIA术式包括动脉瘤夹闭术8例,1例行动脉瘤切除术,1例行动脉瘤旷置血管吻合术;弹簧圈栓塞28例(23例栓塞完全,次全填塞5例),其中16例使用支架辅助,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6例。整理患者一般资料、远端动脉瘤主要形态学参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端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和手术效果中,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5例PIA患者共24例伴子瘤形成,破裂组19例(65.52%),未破裂组5例(31.25%),破裂组子瘤存在率高于未破裂组,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AR、SR及体颈比无论是在PI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间还是在PIA破裂组和未破裂无出血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平均瘤颈宽度在PIA破裂组为(2.52±1.44)mm,PIA未破裂无出血组为(3.89±1.48)mm,差异显著(P0.05)。此外PIA未破裂有出血组瘤体平均宽度、直径分别为(2.33±0.42)mm、(2.66±0.80)mm,而未破裂无出血组分别是(3.89±1.48)mm、(4.14±1.47)mm,有显著性意义(P0.05);PIA破裂组平均瘤体长度、高度、AR、SR、体颈比均大于PIA未破裂有出血组(P0.05)。开颅组10例PIA,前循环8例;介入组34例PIA,后循环21例,差异显著(P0.05)。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事件,介入术中均未发生血栓形成事件。手术患者8例出现并发症,死亡3例(均为介入组)。开颅组2例出现并发症(癫痫、视野缺损各1例);介入组6例出现并发症(球麻痹、耳鸣、支架相关性并发症、全身严重性并发症各1例,再出血2例)。术后随访1-30个月,平均10.3个月。开颅组无复发病例,介入组随访2例复发。结论:子瘤形成、瘤颈宽度、AR、SR、体颈比是远端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形态学危险因素。破裂和出血本身会改变远端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建议未破裂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尤其是伴子瘤形成、AR、SR较大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开颅手术适用前循环远端动脉瘤;后循环远端动脉瘤以介入手术为主。
【图文】:

直径,数字,宽度,长度


因此对 PIA 主要一维、二维形态学参数进行无、数目和位置)。相关指标具体定义[21]如下:(mm):动脉瘤颈部截面的最大直径;(mm):垂直于瘤体长度的最大直径;(mm):瘤体顶点到瘤颈部连线中点的最远距离;度(mm):瘤顶垂直于瘤颈所在平面的最大距离;直径(mm):载瘤动脉截面的直径。 名副主任和(或)主任医师分别测量,对测得结果据差别较大则由第 3 位高年资脑血管病医师进行校spect ration,AR):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之比;ize ration, SR):瘤体长度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瘤体直径与瘤颈宽度比;体上的不规则凸起,多不稳定。

ROC曲线,ROC曲线,显著性差异,开颅手术


疗效果得成功。开颅组 10 例,,8 例(80%)PIA 位于前4 例,前循环 13 例(38.24%),后循环 21 例,后循环 PIA 以介入治疗为主(P<0.05)。无急性血栓形成事件。表 3.12 PIA 手术效果分析开颅手术 血管内介入手术 合计例 6 22 28 4 12 16,例 8 13 21图 2 具有显著性差异参数的 ROC 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5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赵岩;杨新宇;;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分子基础和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7年01期

2 宗华;刘跃亭;蒯东;郭庚;;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进展[J];中外医疗;2015年24期

3 伍健伟;何伟文;梁建峰;江顺婷;;破裂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年08期

4 李金坤;孙晓娟;吴洪涛;孙广宁;王春平;王增武;;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06期

5 徐跃峤;王宁;胡锦;梁玉敏;;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04期

6 修位刚;张曼;李定君;胡志强;黄昌仁;董劲虎;杨晓;;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外科治疗32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7 江国权;方兴根;徐善水;张连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因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年12期

8 武琛;孙正辉;王芙昱;许百男;周定标;;颅内远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09期

9 Connolly ES Jr;Rabinstein AA;Carhuapoma JR;孙澎;范存刚;张庆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指南(ASA/AHA2012版)(上)[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3期

10 梁国标;高旭;李志清;王晓刚;张海峰;冯思哲;曹鹏;魏学忠;郭海波;;Onyx栓塞治疗后循环远端动脉瘤及中期随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07期



本文编号:2611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11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