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抗炎症蛋白TSG-6减轻椎间盘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23:59
【摘要】:背景:下腰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椎间盘退变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疗效不佳,复发率较高。既往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修复退变椎间盘,但具体机制不清。最近研究证实BMSCs可通过旁分泌抗炎症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SG-6)发挥器官保护作用。目前尚不清楚BMSCs对退变椎间盘的保护作用是否与其旁分泌的抗炎症蛋白TSG-6有关。因此本实验将利用针刺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IL-1β诱导髓核细胞退变模型,深入研究BMSCs及其分泌的抗炎症蛋白TSG-6对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及贯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及椎间盘髓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等鉴定所培养细胞类型。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BMSCs与髓核细胞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及针刺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内TLR2/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等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髓核细胞内p65蛋白胞浆-胞核转位情况,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髓核细胞或髓核组织炎症因子含量,借助CCK-8法检测髓核细胞增殖情况,经MRI扫描观察各组大鼠椎间盘髓核组织含水量变化,使用HE染色及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椎间盘形态学改变。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大鼠骨髓细胞呈长梭形,漩涡样生长,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及定向分化实验证实其为BMSCs。贯序酶消化法分离的髓核细胞呈多角形,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其aggrecan及collagen-Ⅱ表达阳性。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L-1β可降低髓核细胞aggrecan、collagen-Ⅱ表达,同时提高MMP-3、MMP-13水平;BMSCs共培养及TSG-6重组蛋白处理均可提高退变髓核细胞内aggrecan、collagen-Ⅱ表达,同时抑制MMP-3、MMP-13表达,而BMSCs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被TSG-6 siRNA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BMSCs及TSG-6可抑制退变髓核细胞内TLR2/NF-κB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减少p65蛋白入核,降低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并促进髓核细胞增殖。HE染色、MRI扫描等证实针刺可引起大鼠椎间盘结构破坏及退变,而BMSCs移植及TSG-6注射均可修复退变的椎间盘、提高髓核组织含水量;此外,BMSCs移植及TSG-6注射可下调退变髓核组织内TLR2/NF-κB信号通路,降低髓核内炎症因子及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含量。结论:BMSCs可通过旁分泌TSG-6下调退变髓核细胞TLR2/NF-κB信号通路,抑制其下游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的合成,从而改善退变髓核组织炎症微环境、促进髓核细胞增殖并修复退变椎间盘。
【图文】:

间充质干细胞,相差显微镜,生长情况,形态


14图 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100×)Figure 1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BMSCs used in this study (100×)大鼠 BMSCs 原代培养 48h 后,部分细胞呈贴壁生长,此时有大量悬浮的其他混杂细胞(A);大鼠BMSCs 原代培养 5 天后,可见数个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呈纺锤样、长梭形(B);第 3 代大鼠 BMSCs传代后 24h, 细胞细胞呈纺锤样、长梭形,细胞形态单一,呈漩涡样、聚集性生长(C);第 3 代大鼠 BMSCs 传代后 72h, 细胞已长满培养皿皿底,呈漩涡样、聚集性生长(D)。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rat BMSCs. After primary culture for 48h, some cells adhered to the cellculture dish, meanwhil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other mixed cells were suspended in the cell culturemedium (A);After primary culture for 5 days, several BMSCs colonies were observed,BMSCs showedfusiform or long spindle shapes (B); The passage 3 BMSCs cultured for 24h,BMSCs showed spindleshapes and the presence of vortex-like growth (C);The passage 3 BMSCs cultured for 72h, BMSCs

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鉴定结果,阳性率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were long spindle in shape and were arranged in an organized fashion(D).1.3.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鉴定将长至 80-90%融合的第 3 代 BMSCs 收集后,经抗大鼠 CD29-PE、CD45-FITC、CD90-PE、CD34-FITC 单克隆抗体及相应同型阴性对照抗体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结果显示:CD29 阳性率为 99.81%,CD90 阳性率为 99.55%,,CD45 阳性率为0.01%,CD34阳性率小于0.01%。说明本实验中我们分离及体外培养的BMSCs纯度较高(图 2)。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学哲;李小静;宁金龙;;TSG-6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2 刘双权;成名翔;龚建平;涂兵;;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年01期

3 何志刚;宋振顺;;间充质干细胞经分泌TSG-6抗炎症损伤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4 丁胜利,郭锡熔,陈荣华,费莉,龚海霞,池霞,倪毓辉;TSG-6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肥胖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5 李东辉;;TSG-6对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年06期

6 赵亚萍;郭锡熔;陈荣华;;TSG-6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年18期

7 洪学哲;李小静;马莉;;TSG-6与炎症反应[J];安徽医学;2012年02期

8 柯梅青;张兴儒;项敏泓;李青松;王晗敏;周桂贞;;杞精明目汤药物血浆对结膜松弛症成纤维细胞TSG-6和PTX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年02期

9 文科;虞冬梅;刘漪伦;;TSG-6对兔耳瘢痕形成过程中MMP-2、TIMP-2表达及瘢痕修复的影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年03期

10 丁胜利,郭锡熔,潘晓勤,费莉,陈荣华;TSG-6基因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中表达水平的变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恒;R.Aprecio;周小东;王琪;张武;丁一;李一鸣;;多功能诱导干细胞来源MSCs经TSG-6修饰后对实验性牙周炎的抗炎作用评价[A];第十次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2 柯梅青;张兴儒;李青松;项敏泓;周桂贞;;杞精明目汤药物血清对结膜松弛症成纤维细胞TSG-6和PTX3表达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段彦苍;;补肾法、疏肝法对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小鼠卵巢TSG-6蛋白表达的影响[A];第9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王晖;;抗炎因子TSG-6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A];2015年浙江省整形与美容暨修复重建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抗炎症蛋白TSG-6减轻椎间盘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杜显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TSG-6促进糖尿病小鼠角膜上皮再生的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段彦苍;补肾法、疏肝法对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小鼠排卵机制影响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涛;TSG-6通过调控Fas/FasL信号通路影响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2 张苏文;TSG-6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3 唐洁;TSG-6与MMP-9在瘢痕疙瘩边缘部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洪学哲;TSG-6在病理性瘢痕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唐悦玲;TSG-6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6 刘双权;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陈钊;TSG-6慢病毒表达及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晖;抗炎因子TSG-6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5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65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6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