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人体脊椎腰骶段三维模型特征识别及其力学特性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21:51
【摘要】:近年来,腰椎疾病在我国人口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由于腰椎本身结构固有的复杂性,腰椎手术具有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尽管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水平在不断进步,腰椎疾病的诊断手段和腰椎外科手术的技术也不断提高,但是现有的手术仿真模拟和手术导航水平仍然没有达到临床诊疗的要求,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将高精度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引入到脊椎腰骶段的分析研究中,通过生物力学建模与几何形态模型相结合,对模型进行准确定位并仿真模拟实际的手术过程,帮助进行手术预演及相关病变的识别,从而使疾病的诊疗过程计量化,并降低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本论文围绕构建人体脊椎三维力学模型,结合计算机三维可视化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人体脊椎腰骶段CT数据的三维模型特征识别及其力学特性分析研究,并重点从计算力学角度出发,对人体脊椎组织的力学特性进行仿真模拟,从而验证医学三维图像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发挥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主要包括对脊椎CT图像的去噪优化、脊椎三维模型特征点的精确识别、构建基于特征点识别的脊椎三维几何形态统计模型样本库以及构建脊椎腰骶段一体化力学模型及生物力学特性分析等,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贡献:1)针对医学脊椎图像细节轮廓保留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双边滤波的去噪扩散方法。方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在多尺度条件下提取医学脊椎图像的轮廓线;其次以图像的离散特点为基础,进行离散迭代方程的构建;并设计有效的迭代停止准则,使去噪平滑后的椎体图像与噪声相关性最小时停止迭代,最终建立脊椎图像去噪模型。通过对比经典的PM方法、Catte等人的方法,可以发现本文所提出的去噪方法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去噪效果,也能使医学脊椎图像的边缘细节特征得以较好地保持,从而为后续的三维腰椎模型特征点识别研究提供质量更为可靠的CT图像数据。2)针对人体椎骨现有特征点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法曲率极大值和向量内积的人体脊椎特征点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动态调整拾取点曲率,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特征点拾取的精确性。方法首先以手动拾取点为圆心,通过指定极小半径r,对包含在r范围中的全部模型点的法曲率极大值进行计算,然后对这些法曲率极大值进行降序排序,筛选出法曲率极大值较大的n(n=5)个候选点;候选点依次与手动选取点之间做向量内积,从而得到向量之间的几何夹角值。由于向量内积之间几何夹角角度越小,代表两个点之间欧几里德距离越靠近,故以夹角最小的候选顶点来替换手动拾取的点,从而可以准确反映该点的局部特征变化情况,通过对改进前后方法在特征点标注准确性的比较,可以得出改进后的特征点标注方法比改进前准确率提高了约35%。3)针对缺少高精度的脊椎腰骶段一体化模型以及相应的高准确度力学特性分析比较等问题,提出建立脊椎腰骶段的一体化生物力学模型。首先利用几何形态椎体统计模型样本库中的椎体三维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模拟添加黄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纤维环、核髓等主要脊椎附着软组织,从而精确构建出脊椎腰骶段有限元力学求解模型;然后在力学求解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格划分和模型各组件相应材料属性的参数化设置;并分别对青年、病变以及老年人等一体化腰椎力学求解模型进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模拟计算以及有限元力学特性分析,得出各个模型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实验数据,即青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病变腰椎和膨大病变腰椎以及老年人腰椎在施加相同载荷条件下模拟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运动过程中的形变、位移和应力大小云图。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总结其生物力学特性,并进一步得出不同椎体模型所能承受的最大运动强度和不同个体的脊椎差异性,从而为腰椎的临床病变识别研究提供精确地力学模型参考,这对研究脊椎的基础病变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文】:

投射法,图像


射:从最终渲染的图像上的某一个像素为起点射出一条光线将穿过的体数据场视作包裹在一个立方体中,以此来确定光相交的方式。对光线穿过体数据场的部分进行等距采样。采样值来自于对素进行三次线性插值后的结果。对每一个采样点计算梯度,以此来确定数据场内部的表面方和场景中的光源来确定采样点的颜色和光照。在所有的采样点完成着色后,沿光线对其进行累加,最终得颜色值。累加过程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参照渲染方程完成。以上过程,直到最终渲染的目标图像上所有的像素得到填充结果进行显示。法的优点在于渲染精度较高,并且能够清楚地表现物体的内算量和内存开销都很大,渲染过程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不定要求的场合。如图 1-1 是使用光线投射法进行渲染的三维骨

示意图,生成规则,算法,示意图


第一章 绪论有着专门的高性能三维图形加速硬件的存在,面绘制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体绘制。面绘制的核心在于如何利用体数据场中的体素拼接出物体表面。实现这一点的方法有四种:轮廓线法、Cuberille 法、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s,MC)[40]法、剖分立方体法。其中,MC 算法因为原理简单易懂且操作便捷灵活,应用最为广泛。MC算法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思想是根据某种规则在每一个体素的周围生成一小块多边形,然后将小的多边形拼接成物体的整个表面。其中多边形的生成规则是MC 算法的核心。多边形的生成基于体素。若将体素视作立方体的顶点,整个体数据场被划分为无数小立方体。根据立方体的顶点上是否存在目标体素可将每个顶点分为两种状态,,一个立方体拥有 8 个顶点,于是共有82 256种组合状态。若直接使用 256 种组合状态进行判断会太过繁琐,考虑到对称性,可以将 256 种组合状态简化到 15种基本状态,多变形的生成则相应的有 15 种情况。这 15 种情况下多边形生成的规则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1.5;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涛;刘浩;;腰骶段脊柱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8年01期

2 何明方;梁兴泽;龚洪福;淳之群;贾元光;;腰骶段椎管肿瘤的诊治[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3年04期

3 干自强,孟小梅,郑穗生,奚美芳;腰骶段椎间盘膨出与突出的CT诊断[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4 余定庸,黄光富,唐文国,漆建;腰骶段椎管Conray造影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89年12期

5 王冰;吕国华;;腰骶段脊柱畸形矫正术后冠状面失平衡原因及预防[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年12期

6 姚建强;李晶;冯俊祥;马捷;刘鹏;李晋;宋文慧;;腰骶段结核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年09期

7 曹桂华;黄庆玖;;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18例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14期

8 张士杰,刘培林,王晓辉,李永革,张勇,夏建敏;腰及下肢手术发生腰骶段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探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9 韩华;韩佳栩;项燕;计胜峰;张峰昌;马延兵;杨寅;;腰骶段脊柱前方大血管的解剖学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年02期

10 勾景平,杜建平,姜学智,张代国,张君,代放;腰骶段后纵韧带的解剖学与骨化[J];医教研究;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华梓;池永龙;林焱;黄其杉;毛方敏;王向阳;倪文飞;;严重腰骶段结核的手术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旷磊;;腰骶段三维有限元建模及生物力学特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于炎冰;张黎;;腰骶段脊柱脊髓术后继发脊髓栓系综合症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强;王增春;王嵘;;幼年脑瘫患者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麻醉处理[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张忠民;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瞿东滨;;腰骶段-骨盆参数在重度腰椎滑脱序列重建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孔云芸;;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的护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蒋洁;;医学运动疗法对腰骶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康复疗效分析[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脊柱专题[C];2015年

8 贺西京;张廷;李浩鹏;;一期前路腹膜后腰骶段结核外科治疗中髂血管深面钉棒系统的应用[A];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李元;董伟杰;兰汀隆;范俊;秦世炳;;106例腰骶段结核患者经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评价[A];第五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7年

10 王麓山;王文军;刘利乐;王程;姚女兆;;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骑跨钛板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项铮;北京怪病青年获救[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惠宇;人体脊椎腰骶段三维模型特征识别及其力学特性分析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李晔;先天性脊柱侧凸冠状面腰骶段柔韧性三维有限元分析和相关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科;后前路手术中通过前路“移动窗口”显露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D];宁夏医科大学;2019年

2 唐海军;经腹直肌内缘腹膜外与侧前方入路联合后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对比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3 王江涛;经骶2骶髂关节螺钉骨盆固定技术在腰骶段结核的临床应用及对比研究分析[D];南昌大学;2018年

4 王成;前路多向自锁钛板治疗腰骶段结核的影像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5 苏斌杰;腰骶段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及相关尿控机制的分析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周龙泽;腰骶段前路解剖型钉板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解剖学测量[D];南华大学;2015年

7 姚建强;一期前后路联合与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临床疗效对比[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周晨明;老年大鼠脊髓腰骶段ANB表达及相关特性[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9 李洪波;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邝磊;脊柱腰骶段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生物力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0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70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