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组氨酸脱羧酶、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对绞窄性肠阻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31 16:52
【摘要】:目的:探讨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D-二聚体(D-dimer)在绞窄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绞窄性肠梗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因腹痛、腹胀、恶心、停止排气排便就诊患者共40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20例(]顿疝10例、肠黏连4例、肠扭转3例、肠套叠2例),单纯性肠梗阻20例;非肠梗阻腹膜炎患者组20例(其中包括化脓性阑尾炎13例、消化道穿孔4例、腹部外伤3例),健康成年志愿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绞窄性肠梗阻组入选标准: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失败,术中发现肠管血运障碍;单纯性肠梗阻组入选标准:患者主诉腹痛、腹胀、恶心、停止排气排便,查体时发现腹部膨隆、胃肠蠕动波、肠鸣音高亢、气过水声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包括:腹部立位片显示气液平面或腹部CT显示近端肠管明显扩张,远端肠管塌陷且其内未见气体或者液体影或术中所见肠管血运良好并未绞窄;腹膜炎组入组标准:患者以腹痛为主诉,查体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辅助检查包括:腹部立位片,腹部彩超、腹部CT及术中证实;健康对照组:我院体检人员经心电图、胸部X片及腹部彩超均无异常,无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且无腹部外科手术史,无烧伤及腹部创伤病史。搜集患者入院后的病历资料,(包括: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外伤史、化验结果、影像结果)。采集患者入院时血清标本,记录患者腹痛时间。WBC采用鞘流阻抗法、激光散射法、结合荧光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分类、计数。D-dimer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DC、I-FABP采用ELIS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通过方差同质性检验判断方差是否齐性。正态分布的独立样本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未假定方差齐性Tamhane's T2和Dunnett's T3方法。非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C、I-FABP、D-dimer、WBC的临界值采用ROC曲线判定。结果:1、WBC的表达在绞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性肠梗阻组(P0.05);而绞窄组虽高于腹膜炎组,二者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肠梗阻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亦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D-dimer水平在绞窄性肠梗阻组只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单纯性肠梗阻组(P0.05),腹膜炎组(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性肠梗阻组与腹膜炎组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HDC水平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肠梗阻组(P0.05)、腹膜炎组(P0.05)单纯性肠梗阻组与正常对照(P0.05)、腹膜炎组(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血清I-FABP水平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性肠梗阻组(P0.05)、腹膜炎组(P0.05);单纯性肠梗阻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腹膜炎组(P0.05)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当HDC≥20.606ng/ml其灵敏度95%,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5%,假阳性率为0%;当I-FABP≥0.3036ng/ml其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70%,假阴性率为5%,假阳性率为30%;当WBC≥12.29ⅹ109/L时,其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90%,假阴性率为40%,假阳性率为10%;D-dimer≥1.235ug/m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60%,假阴性率为25%,假阳性率为40%。结论:1、HDC、I-FABP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效的生物学指标2、WBC、D-dimer对急性肠梗阻的病情严重程度诊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3、以WBC+D-dimer+X(I-FABP或HDC)的方式来评估急性肠梗阻病情更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判定
【图文】: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脱羧酶,组氨酸


I-FABPELISA标准曲线

曲线,统计学方法,曲线


HDCELISA的标准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孝海;田进;;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诊断指标的多因素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年03期

2 林琳;徐飞鹏;黄解元;许庆文;刘春安;黄哲;周才进;王玮尉;;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36期

3 石卉;吴本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缺血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年06期

4 杨建军;秦环龙;;组氨酸脱羧酶、D-乳酸盐及α-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肠梗阻患者肠黏膜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5 郭科;封光华;贾忠;;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时机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年01期

6 李道快;林薇;林进喜;方光辉;戴忠权;;血清CK、CK-MB、磷的测定对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年01期

7 王伟伟;何向辉;逯宁;戚峰;朱理玮;;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浆D-dime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8 周彤;伍晓汀;周业江;李月春;范伟;黄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及血清酶谱检测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10期

9 王鸿利,王学锋;继续教育园地(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第2讲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吕云福;李新秋;黄伟炜;宫晓光;杨毅军;陈一明;邱庆安;王保春;;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指标的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志鹏;乙醇脱氢酶活性对绞窄性肠梗阻大鼠早期肠缺血预测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2 杨强;实验性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血清I-FABP、D-Dimer的变化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0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690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