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4:58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HDF)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并研究T1倾角的参数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ACHDF术且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共42人。记录术前、术后以及术后3个月的颈椎矢状面参数:C_(2-7)Cobb角、T1倾角、C_(2-7)SVA、颈椎倾角、颅倾角。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分析矢状面参数之间以及与临床预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ACHDF术后矢状面参数中,T1倾角与C_(2-7)Cobb角、C_(2-7)SVA、颅倾角、颈椎倾角呈正相关(r=0.334,P0.05)、(r=0.374,P0.05)、(r=0.478,P0.01)、(r=0.325,P0.05);C_(2-7)SVA与颅倾角呈正相关(r=0.873,P0.01),与颈椎倾角呈负相关(r=-0.556,P0.01);颅倾角与颈椎倾角呈负相关(r=-0.511,P0.01)。在颈椎矢状面参数与ND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术前T1倾角与术前NDI评分呈正相关(r=0.413,P0.01);术后3个月T1倾角与末次随访NDI评分呈正相关(r=0.534,P0.01)。线性回归模型示:当术前T1倾角42.36°时,NDI评分将25分,当术后3个月T1倾角48.61°时,NDI评分将25分。C_(2-7)SVA、颅倾角各项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C_(2-7)SVA从术前(1.37±1.41)cm增加到(1.73±1.23)cm,颅倾角从术前(5.53±6.33)°增加到(7.57±7.38)°。术前NDI评分平均值17.5±8.8(4-38分),末次随访NDI评分平均值9.6±8.4(0-30分),术前与末次随访ND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ACHDF可以显著改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T1倾角可作为评估患者临床预后的矢状面参数,当术前T1倾角42°时或术后3个月T1倾角48°时,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较差(NDI评分25分)。3、ACHDF术后颈椎出现C_(2-7)SVA、颅倾角增大,扩大了颈椎神经根管,可能与神经根症状的改善有关。
【图文】:

矢状面,颈椎,参数测量,方法


图 1:颈椎矢状面参数测量方法(A:颅倾角:T1 上终板中点至 C2中心(或齿状突)与铅垂线的夹板中点至 C2中心(或齿状突)与垂直于 T1 上终板平行线的夹角;B:状突)与 C7后上角的垂线间距;C:C2-7Cobb 角:作 C2和 C7下终板的的夹角。T1 倾角:T1 上终板的平行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分析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所有颈椎矢状面或近似正态分布。颈椎矢状面参数、一般情况以及 NDI 评分性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NDI 评分有显著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以确定一个阈值强。ACHDF 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比随访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变化,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线性回归模型,矢状面,颈椎,倾角


图 2:颈椎矢状面参数与 NDI 评分的线性回归模型(T1 倾角与 NDI 评分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模型示:当术前 T1 倾角>42.36°时,NDI 评分将>25 分,当术后 3 个月 T1 倾角>48.61°时,NDI 评分将>25 分。)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祺;吴占勇;孔建军;樊淑青;冯琳;;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颈椎管狭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年01期

2 王兴林;;中国商人们善于伪装的颈椎病不可小觑[J];中国商人;2017年05期

3 殷国勇;;急刹车 伤颈椎[J];祝您健康;2017年04期

4 卢占斌;刘兰泽;陈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及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5 刘先银,莫新发,卓新明,何仲佳;颈椎管狭窄外伤后不全瘫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年02期

6 薛雁山,,李玉梅,乔亚玲;比率法判定颈椎管狭窄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年02期

7 曾琦;颈椎管狭窄的研究近况[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年05期

8 王翔;;颈髓损伤伴随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世界复合医学;2016年02期

9 秦骥;王开明;廖亮;;单纯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病12例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4年05期

10 陈扬;李振宇;闫洪印;颜滨;沈哲;周文玉;曾腾辉;;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颈椎管狭窄失稳症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亮科;关宏刚;陈志维;;颈椎管狭窄外伤后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陈文钧;;严重颈椎管狭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康两期;丁真奇;练克俭;洪加源;郭延杰;郭林新;;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A];全国骨科并发症防治及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兆万;隋国侠;王炳武;李忠;刘伟强;厉峰;冀旭斌;庄青山;;颈椎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单节段巨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小勇;颜学侠;;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 (附23例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汤呈宣;何少奇;彭茂秀;钟熙强;黄益奖;戴鸣海;;颈椎管狭窄轻微外伤出现颈脊髓损伤的风险因素分析[A];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脊柱专题[C];2015年

7 汤呈宣;彭茂秀;戴鸣海;刘良乐;何少奇;唐小君;林利兴;;后路单开门加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16例分析[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钟远鸣;史明;李智斐;韦明;张家立;;屈伸位颈椎MRI扫描对颈椎管狭窄程度影响的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9 徐来元;徐华生;刘文军;欧阳斌;;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损伤[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林列;陈海啸;洪正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钳夹型颈椎管狭窄[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波;搭建珊瑚人工骨桥治疗颈椎管狭窄[N];健康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宇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2 张健;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影像学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3 罗彬;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4 付廷刚;不同程度颈椎管狭窄对颈髓纤维束影响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5 张晓林;经前路颈椎管扩大术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6 孟凡帅;颈3-6与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7 隋成江;颈椎黄韧带切除术的解剖基础与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8 桑卫华;退变性和发育性因素对脊髓型颈椎病致病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00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00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