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RGD-透明质酸果胶水凝胶促进成软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13:16
【摘要】:目的:关节软骨无血管和神经,自我修复能力不足。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传统方法效果非常有限。而软骨组织是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因此我们制备了一种以细胞外基质中的透明质酸为基本成分的材料-基于酰肼化化学反应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adipic dihydrazide,HA-ADH)/G4RGDS功能化氧化果胶(G4RGDS-aldehyde pectin,PAD-RGD)的可注射水凝胶,而后进一步研究此类支架在促进软骨形成和再生方面的作用。方法:1.材料制备:采用腙交联方法制备酰肼化透明质酸-功能化氧化果胶水凝胶。将制备好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交联后不同重量比的水凝胶的形态学、力学强度、凝胶时间、降解时间,综合评估水凝胶的物理化学性质。2.体外实验:将细胞包裹进水凝胶中进行活-死细胞染色,western-blot、qPCR、糖胺聚糖的测定和二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等实验,验证水凝胶促进细胞增殖和促进成软骨等各方面的作用,综合评估水凝胶的体外生物特性。3.体内实验:制作新西兰兔股骨髁间软骨缺损模型(n=6),然后将不同重量比(8/2,6/4)的HA-ADH/PAD-RGD可注射水凝胶分别注射进缺损部位。3个月后取材,将软骨标本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染色,综合评价软骨体内修复效果。结果:1.材料制备以及表征研究表明:采用腙交联方法制备的水凝胶具有理想的空间结构、可调节的成胶时间、力学强度和降解时间。不同重量比的水凝胶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三种重量比中,按6/4比例进行交联的水凝胶物理化学性质最佳。2.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此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同时能够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且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其中,重量比为6/4的水凝胶包裹的细胞活性最强,增殖能力最强,Ⅱ型胶原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3.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此水凝胶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以及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并促进软骨再生和修复。其中,重量比为6/4的水凝胶软骨修复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重量比为8/2组。结论:实验研究表明,不同HA-ADH/PAD-RGD重量比的水凝胶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以及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促进软骨再生和修复,其中重量比为6/4的水凝胶是维持软骨表型的最佳比例,具有最佳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因此,我们预测基于酰肼化化学反应的透明质酸功能化氧化果胶可注射水凝胶将成为软骨组织工程再生中非常有前景的支架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84;R318.08
【图文】:

平衡溶胀率,成胶时间,降解速率,水凝胶


图 1:HA-ADH/PAD-RGD 水凝胶的横断面:8/2 组(A),6/4 组(B),4/6 组(C)Figure 1:Transverse section of HA-ADH / PAD-RGD hydrogel:8/2(A),6/4(B),4/6(C)SEM 图片显示,HA-ADH/PAD-RGD 凝胶横截面是非均一的、连续的多孔结构,主要是由凝胶内部水分子的升华所致(图 1)。8/2 组和 4/6 组水凝胶孔径约200-300μm,6/4 组的水凝胶具有约 100-200μm 的孔径。此外,研究表明,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水凝胶的孔径范围应为 70-120μm[29]。因此6/4 组的水凝胶有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孔径。

横断面图,水凝胶,横断面,孔径


图 1:HA-ADH/PAD-RGD 水凝胶的横断面:8/2 组(A),6/4 组(B),4/6 组(C)Figure 1:Transverse section of HA-ADH / PAD-RGD hydrogel:8/2(A),6/4(B),4/6(C)SEM 图片显示,HA-ADH/PAD-RGD 凝胶横截面是非均一的、连续的多孔结构,主要是由凝胶内部水分子的升华所致(图 1)。8/2 组和 4/6 组水凝胶孔径约200-300μm,6/4 组的水凝胶具有约 100-200μm 的孔径。此外,研究表明,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水凝胶的孔径范围应为 70-120μm[29]。因此,6/4 组的水凝胶有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孔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辉;姚武;郝长付;邵苗苗;高彬;;RGD短肽对二氧化硅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1期

2 毕颖楠;张惠静;管潇;邓金;;RGD多肽功能化的微流控芯片识别/捕获肿瘤细胞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2期

3 武忠;RGD肽与生物材料的内皮化[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2期

4 刘雪薇;杨莉;张新禄;梁鸿彬;唐永祯;陈维玉;修建成;;RGD靶向微泡介导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新生滋养血管[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5 李茜;杜永忠;袁弘;胡富强;林陈水;;RGD肽在肿瘤靶向纳米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6 潘明利;吴娟红;沈凯;范科杰;吴罗杰;姚菊明;;含RGD肽段重组丝蛋白的纯化与表征[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史嘉玮;董念国;孙宗全;仇玉明;;RGD肽固定对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的作用[J];临床急诊杂志;2006年03期

8 刘彬;;RGD与纳米粒的靶向抗癌作用简述[J];技术与教育;2016年04期

9 齐滨;李然;刘莉;侯瑞珍;;薄膜分散法制备RGD脂质体[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杨彤,周云捚,王娜,徐力,吴晓霞,张学忠;细胞粘附位点RGD三肽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初虹;陆冬冬;;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王星;冉海涛;王志刚;张辉;王红红;;携RGD肽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武忠;石应康;赁可;;RGD肽为内皮细胞在聚酯材料表面黏附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生物材料学术会议(CBMS-9)论文集[C];2002年

4 何化;胡婧;陈翠霞;徐海;吕建仁;;RGD短肽作为稳定剂合成生物功能化的荧光量子点[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刘金剑;褚丽萍;冯丽娜;杨翠红;刘鉴峰;;RGD偶联纳米材料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中国核学会“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叶恺;王玄;曹路平;李仕宇;李振华;俞麟;丁建东;;水凝胶软硬度和RGD多肽空间排布调控干细胞行为[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7 姚菊明;祝永强;李媛;励丽;;桑蚕丝素—RGD融合蛋白的固态结构及其细胞粘附性分析[A];第十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C];2007年

8 朱赛杰;姜嫣嫣;裴元英;;RGD多肽介导的阿霉素-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付双;赵轶男;张树彪;张淑芬;;RGD肽型阳离子类脂的合成及其基因转运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C];2016年

10 何化;冯敏;徐海;;RGD短肽辅助荧光CdTe量子点的合成[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冰;去细胞牛颈静脉经RGD修饰促进内皮生长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乔刚;去细胞光氧化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RGD光化学法表面修饰及再内皮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秦晶;RGD介导脑靶向阿魏酸脂质体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4 王浩;融合蛋白RGD-β-内酰胺酶的重组表达及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宋代平;TiO_2纳结构表面RGD吸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周璇;RGD靶向微泡与载药微球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刘雅琴;整合素抑制剂RGD环肽的合成、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刘丽;RGD依赖的整合素信号通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的调控作用及丹参单体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9 董小超;RGD交联去细胞牛心包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梁亮;RGD多肽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威;RGD-透明质酸果胶水凝胶促进成软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赵亚蕊;医用钛合金表面RGD生物功能化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3 胡杰;RGD荧光脂质体用于胶质瘤术中导航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胡小璐;RGD对微种植体周围骨整合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何锦泉;RGD多肽表面修饰同种异体骨的方法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6 阮超然;高分子量RGD-蛛丝蛋白重组体构建、高密度发酵及纯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安刚;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复合在藻酸钙/RGD支架上共培养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09年

8 景丽丽;含RGD序列的抗栓溶栓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慧;RGD特异性结合多肽与新型肿瘤坏死因子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抑瘤活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刘婷;雪旺细胞的分离培养及RGD复合材料促进周围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2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12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