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微环境对周围神经损伤端-侧移位缝合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7 09:53
【摘要】:目的:探讨微环境对周围神经损伤端-侧移位缝合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组A)、右侧肌皮神经离断后端-侧缝合至尺神经组(组B)、右侧离断神经端-侧缝合后局部植入神经营养因子组(组C)、右侧离断神经端-侧缝合后局部植入激活态雪旺细胞组(组D)以及右侧离断神经端-侧缝合后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组(组E);于手术后第1、2、4、8周时观察各组大鼠患肢肌力恢复情况,采用梳洗试验以及肱二头肌湿重观察和评价各组大鼠的屈肘功能;分别于术后第1、2、4、8周时检测各组大鼠右侧肌皮神经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NCV)及右侧肱二头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术后第8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新生神经轴突数。结果:各组大鼠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红肿及溃疡发生;梳洗试验显示2周时各组梳洗试验患肢屈肘活动较差,第4和第8周时组C、D、E屈肘活动有好转;术后组C、D、E肱二头肌湿重重于组B,但比组A轻(P0.05);术后组C、D、E肌皮NCV快于组B,但比组A慢(P0.05);各实验组肱二头肌CMAP波幅较组A低,组C、D、E较组B高(P0.05);术后第8周的神经纤维轴突计数证实组C、D、E新生神经纤维轴突数少于组A,但多于组B(P0.05)。结论:神经端-侧移位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局部植入神经生长因子、激活态雪旺细胞、神经干细胞均可促进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
【图文】:

肱二头肌


分析(one-way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肢活动情况术后1周各组大鼠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感染,梳洗试验显示各大鼠患肢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2周时各组梳洗试验患肢屈肘活动较差,第4周、第8周时组C、D、E屈肘活动有好转。2.2神经电生理术后第1、2、4、8周,组C、D、E肌皮NCV快于组B(P<0.05),但比组A慢(P<0.05),组C、D、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各实验组肱二头肌CMAP波幅较组A低(P<0.05),组C、D、E较组B高(P<0.05)。组C、D、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1各组大鼠肌皮神经NCV(m/s,x±s,n=6)Tab.1NCVofmusculocutaneusnerveofratsineachgroup组别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组A24.65±0.1423.98±0.1225.03±0.1324.85±0.11组B3.87±0.14(1)4.17±0.12(1)7.28±0.13(1)10.46±0.16(1)组C4.99±0.15(1)(2)(3)5.49±0.22(1)(2)(3)8.71±0.19(1)(2)(3)12.15±0.28(1)(2)(3)组D4.71±0.24(1)(2)(3)5.54±0.17(1)(2)(3)8.64±0.22(1)(2)(3)11.93±0.24(1)(2)(3)组E4.98±0.11(1)(2)(3)5.43±0.12(1)(2)(3)8.76±0.25(1)(2)(3)12.24±0.21(1)(2)(3)(1)与同时点组A比较,P㩳0.05;(2)与组B比较,P<0.05;(3)组C、D、E两两比较,P>0.05注:A、B、C、D、E分别对应组A、组B、组C、组D、组E的CMAP波形,图中a为缝合口近端CMAP波形,b为远端波形图1术后8周各组肱二头肌CMAPFig.1TheCMAPofbicepsineachgroupat8weeksaftersurgery143712期梅远东等微环境对周围神经损伤端-侧移位缝合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轴突,侧缝,神经纤维,尺神经


2)(3)1.27±0.09(1)(2)(3)1.69±0.18(1)(2)(3)组E0.76±0.05(1)(2)(3)0.92±0.04(1)(2)(3)1.38±0.11(1)(2)(3)1.53±0.91(1)(2)(3)(1)与同时点组A比较,P<0.05;(2)与组B比较,P<0.05;(3)组C、D、E两两比较,P>0.052.4新生神经纤维轴突数量术后8周,各组大鼠肌皮神经端-侧缝合处远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组C、D、E大鼠新生神经纤维轴突密集,而组B轴突分布较为稀疏。组C、D、E新生神经纤维轴突数少于组A(P<0.05),但多于组B(P<0.05),组C、D、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注:图中A、B、C、D、E分别对应组A、组B、组C、组D、组E,图中绿点为神经纤维轴突图2假手术组尺神经纤维轴突数量与各实验组端-侧缝合后新生神经纤维轴突数量Fig.2NervefiberaxonnumberofratsingroupAandingroupB,C,D,Eafterend-to-sideanastomosis图3组B、C、D、E端侧缝合后神经轴突数量与组A神经轴突数量的比值Fig.3TheratioofaxonamountingroupB,C,D,EandgroupAafterend-to-sideanastomosis3讨论周围神经损伤是由于周围神经主干或者其分支受到创伤,导致受损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在临床上是特别棘手的问题[4-5],尤其是暴力因素造成的神经长段缺损,或者在较高平面的神经损伤,通常导致无法直接修复。这类神经损伤往往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人工神经桥接移植修复,但人体可供移植的神经有限,且对供体神经有一定损伤,人工神经移植物在作用机制及移植时机上仍存较大争议,且价格较昂贵。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题,神经横断后,及时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进1438贵州医科大学学报41卷

肱二头肌


分析(one-way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肢活动情况术后1周各组大鼠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感染,梳洗试验显示各大鼠患肢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2周时各组梳洗试验患肢屈肘活动较差,第4周、第8周时组C、D、E屈肘活动有好转。2.2神经电生理术后第1、2、4、8周,组C、D、E肌皮NCV快于组B(P<0.05),但比组A慢(P<0.05),组C、D、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各实验组肱二头肌CMAP波幅较组A低(P<0.05),组C、D、E较组B高(P<0.05)。组C、D、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1各组大鼠肌皮神经NCV(m/s,x±s,n=6)Tab.1NCVofmusculocutaneusnerveofratsineachgroup组别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组A24.65±0.1423.98±0.1225.03±0.1324.85±0.11组B3.87±0.14(1)4.17±0.12(1)7.28±0.13(1)10.46±0.16(1)组C4.99±0.15(1)(2)(3)5.49±0.22(1)(2)(3)8.71±0.19(1)(2)(3)12.15±0.28(1)(2)(3)组D4.71±0.24(1)(2)(3)5.54±0.17(1)(2)(3)8.64±0.22(1)(2)(3)11.93±0.24(1)(2)(3)组E4.98±0.11(1)(2)(3)5.43±0.12(1)(2)(3)8.76±0.25(1)(2)(3)12.24±0.21(1)(2)(3)(1)与同时点组A比较,P㩳0.05;(2)与组B比较,P<0.05;(3)组C、D、E两两比较,P>0.05注:A、B、C、D、E分别对应组A、组B、组C、组D、组E的CMAP波形,图中a为缝合口近端CMAP波形,b为远端波形图1术后8周各组肱二头肌CMAPFig.1TheCMAPofbicepsineachgroupat8weeksaftersurgery143712期梅远东等微环境对周围神经损伤端-侧移位缝合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佩君;蒋斌;王美芬;陈凯敏;;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李卓东;苏佳灿;曹烈虎;张春才;;地震中周围神经损伤的野战诊治体会[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晓杰;;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A];吉林省护理学会外科学护理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姜加权;陈金华;;猪周围神经损伤影像技术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傅炳峨;黄耀添;胡蕴玉;殷琦;;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退变与再生实验和临床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周丰慧;;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银海;赖蕴珠;姚红华;;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陈海啸;;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张晓茹;;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11例[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山东青岛 戴源;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的康复[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2 张中桥;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有修复价值[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 姜玉武;周围神经损伤须及时综合治疗[N];健康报;2008年

4 上海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 翟金萍;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反馈疗法[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5 整理 马善治 刘渝松;右前臂周围神经损伤案[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朱国旺;使羊周围神经再生8.5厘米[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刘道安;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通讯员 张献怀;神经断了可以移植修复[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飞;神经寄养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和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蒋文莉;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龚蕾蕾;周围神经损伤后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转录组分析及Vav1基因促神经再生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何纯青;地震后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分级诊治及晚期手术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5 张伟;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长节段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佟帅;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杨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桂石;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的动态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孙鸿斌;Ca~(2+)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杜旭;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导向因子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文冠;新鲜羊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志远;应用iTRAQ技术研究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束Wallerian变性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张栋;基于“活血通络方外洗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4 李翔;光化学免缝合技术结合肠衣在坐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5 王维;颅脑损伤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D];承德医学院;2015年

6 徐成毅;不同长度聚乳酸膜小间隙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赛;补阳还五汤防治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运动障碍的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陈娟;MR神经成像与DTI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王冠;三种物理方法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何纯青;5.12汶川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调查与治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59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aikelunwen/2759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